第B29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抗战胜利后新六军对南京的接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抗战胜利后新六军对南京的接防
新六军从中华门进入南京

新六军的吉普车入城

  1945年8月,日本即将投降。当消息传出后,南京乱成了一锅粥。而此时最急的人,当数蒋介石了。日本人投降了,这上百万军队和数不清的装备要接收,沦陷区的财政要接管,这么大的地盘要派兵驻守……而“中央”远在重庆,新四军则近在咫尺,一旦落到共军手中……这一切都不堪设想。此时,蒋介石只有寄希望于远在南京的“二周”了。这“二周”,就是周佛海和周镐……

  周镐擅作主张打乱蒋介石部署

  1945年8月12日,委员长侍从室向南京发出了蒋介石的一封紧急电报手令:任命周佛海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总指挥,周镐为南京指挥部指挥。

  周镐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在8月16日,自作主张地在新街口闹市区的原伪中央储备银行内,先行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并于当天就强行接管了电台和主要报纸《中央日报》,宣布全面接管汪伪政权。周镐还通宵达旦地起草给冈村宁次的受降书和其他有关文件。这些行动,并没有请示蒋介石和戴笠。

  第二天,电台广播了汪伪政府已被接管的新闻,报纸也套红发布了周镐的公告。

  第三天,周镐派出财政部卫队和部分陆军部队,在南京全城开始行动。首先控制了车站、码头及交通要道,又派人占领伪政权的各个重要机构,同时抓捕汉奸。一天下来,周镐的南京指挥部人马就逮捕了汉奸四十多人,昔日市长、部长们,统统关押在中储行,几十人挤在地下室的一间小房间里,闷得透不过气来。

  在抓捕伪军政部长肖叔萱时,遇到了肖卫士们的反抗。枪战中,肖被击中腿部动脉,结果不治身亡。伪考试院长陈群受到惊吓,竟然自杀毙命。伪府代主席陈公博也是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对周镐的行动,日本人不知如何处置。日军都集中在一些据点、军营中,一个也没出来,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倒是部分伪军进行了抵抗。在拘捕伪军校总队长鲍文沛时,军校一千多武装学员包围了新街口中储行周镐的总部,并架起了重武器。周镐自知不是对手,只好放人。但双方对峙的局面仍没有缓解,支持陈公博的武装到处设置路障,甚至要攻打周佛海公馆。南京城已经失控。

  周镐的行动,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蒋介石任命周镐为南京指挥的本意是,在南京一带维持现状,防止新四军进城,以等待正规军的抵达。没想到,周镐的行动太过火了。这时,蒋介石急于制止周镐的过火行为,但又无兵可用,刚刚收编的伪军也不便进城。于是,蒋介石又下达了命令:南京的治安暂由日本军队来维持。

  第一支进入南京的中国军队

  “周镐事件”后,国民政府立即准备接防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设立了临时派出的先遣机构“前进指挥所”,以陆军中将冷欣为主任。

  关于派遣中国陆军中的哪支部队正式进入南京接防,国民政府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起初,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冷欣向何应钦提出建议,将陆军总司令部推进到上饶,并由第三战区接管南京、上海和杭州地区。何应钦表示首肯。但蒋介石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向美国军方的魏德迈征求意见。魏分析了形势,认为以新六军最为合适,因为新六军在缅甸打败过日军精锐的第十八师团,在日军中影响很大,虽然南京的日军很傲慢,但新六军对日军有较大的震慑作用;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时间快。另以汤恩伯第三方面军空运上海,二方面军接收广州,四方面军接收长沙和武汉。蒋介石决定采纳魏德迈的建议,立即下令由新六军这支嫡系部队接防南京。巧的是,驻防南京的日军番号也是第六军,司令官是十川次郎。

  由于有了“周镐事件”,国民政府方面对接管南京更加慎重。在新六军到达南京之前,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下属的徐启明部一个团已从安徽先期抵达浦口,并于8月24目凌晨渡过长江进入下关。其时,日军尚未解除武装,大方巷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即冈村宁次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屋顶上,仍筑有工事,高炮、机枪荷枪实弹,门口的岗哨还持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看着这支中国军队全副武装地进入南京,两军官兵均侧目冷对。这是自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后,中日两军第一次在南京正面相遇,也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支进入南京的中国军队。

  “前进指挥所”进驻南京

  8月25日晚,何应钦在芷江总部收到冈村宁次发自南京的电报,内称冷欣中将及南京前进指挥所的住宿、办公地点及交通工具已安排妥当;大校场机场的布防也已移交中国军队孙桐岗上校的伞兵一营,指挥塔已被孙上校直接控制等等。

  8月27日晨6时,汤恩伯所部与美军伞兵,在上海机场空降着陆。

  8月27日下午2时,来自湖南芷江的第一架C46美式军用运输机,降落在南京光华门外大校场机场的跑道上。机上载有新六军前进指挥所吴传薪上校等5名军官,以及通信兵等。10分钟后,第二架飞机降落,机上载有陈应庄上校和部分宪兵部队,另有二辆吉普车。之后,每隔十多分钟,就有一架军用飞机降落,不一会工夫,就降下第三、四、五、六架飞机,每架载有新六军官兵52名,前进指挥所官员32名,以及宪兵30名。

  下午2时40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南京前进指挥所主任冷欣乘坐的第七架飞机,降落在机场跑道上。同机随行的有主任参谋陈倬、参谋宫其光等,以及参议顾毓瑗、邵毓麟,设计委员龚德柏等人,还有新六军副军长舒适存,新六军十四师师长龙天武,海军少将陈容泰等人。随冷欣抵南京的官兵共159人。

  冷欣一行下机后,今井武夫等日军军官恭恭敬敬地列队走向飞机,在机舱门口迎候。此时的冷欣,只是对迎接者冷冷地略作表示,然后在机场上向中国军队官兵作了简短的讲话,又在日军临时准备的帐篷中稍事休息后,就将带来的国旗插上吉普车扬长而去,显示出战胜者的姿态。车队直驱位于城西北的铁道部1号官舍孙科公馆(今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内)。冷欣及先期赴南京的先遣人员均下榻于此。休息十多分钟后,又赴东郊中山陵晋谒国父孙中山。这是国民党军政要员返回南京后通常的程序。随即,设在华侨招待所(今中山北路江苏议事园)的南京前进指挥所即告成立。

  蒋介石嫡系新六军全面接防南京

  从8月30日起,全副美械装备的新六军,从芷江陆续空运南京,到达后即分批进驻各自的营房。其第一梯队是该军十四师四十团,由师长龙天武率领。部队在大校场机场降落后,即往“陆总”前进指挥所报到。9月5日,“陆总”立即电令日军冈村宁次转知南京日军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所属部队,及第三师团、三十四师团、四十师团、一六一师团、十三飞行师团8万余人,在南京就地集结,按计划克日交出南京城防的警备任务,次日(6日)必须交接完毕。

  新六军的另一个师新编二十二师,是从印缅前线归国的美械部队,师长李涛,也于近日空运南京以加强警备力量。9月5日,新六军举行了盛大的人城式。这一天,南京市全城洋溢着狂欢的气氛,沿途南京市民举家而出,冒着酷暑争相一睹久别了的中国军队的风采,以致将道路完全堵塞。不少市民将家中的鸡蛋、馒头、老酒堆放在汽车头上,犒劳中国军队回到南京。沿途的商家纷纷打出了“欢迎国军凯旋”的横幅。

  新六军官兵身着美式茄克,白皮带,头戴锃亮的新钢盔,配备美式卡宾枪,全部用手作出了V字造型,以回应市民的欢迎。大喇叭中播放着进行曲,场面极为热烈。车队行进缓慢,一度在市民的围堵下动弹不得。

  有趣的是,一支徒步行进的新六军部队,在南京中山路街头与一支日军部队不期而遇。日军汽车上堆满了面粉,日军士兵们一个个衣衫不整,无精打采地低着头坐在面粉堆上,不敢正视中国军队和路边的老百姓。与新六军崭新的军装和全副的美械装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结束后不久,蒋介石立即准备调新六军这支王牌前往东北内战前线,南京城防改由七十四军接防。随后,南京正式成立了警备司令部,由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邱维达任警备司令。10月初,邱维达率该军五十一师进驻南京,正式全面负责南京地区的卫戍任务。

  1945年10月,南京的日军全部缴械完毕后,全部移驻中华门外以及汤山等地,汤山集中营最大,汤山还接收了安徽等地送来的战俘。集中营的日俘每天定量17两米,8两面,16两菜。汤山是著名的温泉胜地,每隔一天,日军官兵就能洗一次温泉。部分战俘还被送去服劳役,如修建南京至汤山的公路,疏浚河道。看守的中国部队,只有一个步兵连。

  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投降后,驻南京的日军军官担心中国人报复,曾下令不得外出。但宽宏善良的南京居民,并没有对日军进行报复。而对一些如同难民的日本战俘和侨民,中国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德报怨”。 刘晓宁/文 据《世纪》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