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艾滋病感染者新增161例
· 木渎“创意街区” 即将开街
· 赏枫不要坏了景致
· “移动红娘”邂逅七里山塘
· 经济危机殃及差旅费“剩余价值”
· 色斑应该如何防治?
· 北行5分钟,相城安个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艾滋病感染者新增161例
七成以上为性传播,因吸毒感染人数明显下降
  昨天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据了解,今年苏州市新增艾滋病感染者161例,其中性传播感染占到了七成以上。苏州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增吸毒感染数量明显下降,市民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

  数据:

  性传播比例增加

  根据苏州市卫生部门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11月30日,苏州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83例,其中今年新增感染者16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7.7%。在新增感染者中,118例是通过性传播感染,占新增比例的73.3%,其中男男之间性接触感染比去年增加39例,占到了33.3%。而新增的静脉吸毒感染人数出现明显下降。

  苏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赵秀萍介绍说,今年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经性传播的比例大幅攀升,说明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蔓延形势非常严峻。性传播尤其是同性之间感染人数的增加,提醒人们洁身自爱、拥有正确性安全意识是防范艾滋病的关键。

  与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上升形成对比,新增静脉吸毒感染的人数出现了明显下降。有关专家介绍,今年苏州市美沙酮门诊设立后,每次只收取10元的诊疗服务费,低廉的费用大大减少了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的情况,从而有效控制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现场:

  市民谈艾不色变

  “如今自愿参加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市民,大多都会采用实名,说明人们对待艾滋病的态度越来越平和。”苏州市疾控中心专家的这句话,在艾滋病日活动现场得到了印证。昨天,苏州市卫生局、疾控中心和红十字会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无论在露天广场还是大学校园里,市民都积极参与知识竞赛,还主动索取红丝带和安全套,不再羞羞答答。

  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的活动现场,除了宣传艾滋病的漫画大赛外,苏州市红十字会还在现场设立了工作处,向学生们赠送资料和红丝带标志,并免费发放安全套。临近中午,三五成群的学生来到活动现场,很坦然地接过安全套,脸上并没有害羞的神情。活动开始没多久,安全套就已经发放了几十盒。一位志愿者介绍说,每年艾滋病日都会发放安全套,学生的观念也更加开放。“主动索取的越来越多,以前接过安全套都会很尴尬,现在害羞的明显少了。”

  “日常的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跟感染者拥抱、握手也都是安全的。”说起艾滋病知识,正读研一的小李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她将红丝带标志挂在胸前,还大方地领了一盒安全套。她还表示,即使身边的同学得了艾滋病,自己也会继续正常交往。

  对话:

  感染群体在互相支持

  在苏州,艾滋病感染者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共享阳光关爱互助小组”,这是华东地区首个由感染者成立的互助小组。成立3年来,他们在社会异样的眼光中互相鼓励,一起支撑着往前走。

  “人们对艾滋病的第一印象就是死亡,但艾滋病并没有那么可怕,通过治疗不仅可以延长生命,也不像人们所说的只要接触就会感染。”谈到艾滋病,关爱小组的领头人丁迅(化名)像专家一样滔滔不绝。作为一个感染者,他最担心的是公众对艾滋病存在误解和歧视,因此给感染者带来伤害。

  “我们成立互助小组,就是为了互相支持,鼓起生活的勇气。”在丁迅看来,病友之间的鼓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1998年,丁迅由于注射凝血八因子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由于条件限制,医生预计他只能再活两年,但他一直没有放弃。2005年遇到同为病友的周万椿(化名)后,两人一起成立了“共享阳光关爱互助小组”。3年来,互助小组发展到80多人,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不管谁有了思想波动,都会互相鼓励。在苏州市红十字会努力下,关爱小组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每月都会组织几次小型聚会,让大家互相交流。“拨打65166163就可以找到我们。”采访结束,周万椿特意叮嘱我们写上联系电话,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李胜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