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发现 侯府秘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张爱玲金陵祖宅和它的神秘主人传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张爱玲金陵祖宅和它的神秘主人传奇
这株广玉兰应该是当年西花园里的植物。

  张爱玲金陵祖宅和它的

  神秘主人传奇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瓷碗残片

  在南京,曾有一处显赫的侯爷府,但如今已经是鲜为人知。它曾经几易其主,最关键的是,它是才女张爱玲的祖宅。而且,它还有可能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传说它的地底下深埋几十万两白银……

  让张爱玲念念不忘的这座大宅今日身在何处?它和它的主人都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高处俯瞰张爱玲祖母曾住过的“小姐楼”,据说目光所及之处,都曾是张侯府的范围。

  张爱玲遗落在南京的深深庭院在哪里

  人们喜爱张爱玲,却很少能从她的文字里直接读到她的家世,但是通过她的作品,又能隐隐约约察觉出她有着显赫家世。无论是《金锁记》中的姜公馆、《倾城之恋》中的白公馆,还是《茉莉香片》中的传庆家或是《琉璃瓦片》中的姚先生家,她对庭院宅子的描写是那么细致,引领读者的视线慢慢品味。你不得不承认,那似乎是流淌在她身上的血液,所以才那么直接地恰到好处地把景致那么唯美地写给你看。只是,一直到了她的晚年作品《对照记》面世,才让人们从她暖暖的描述中,对她的显赫家世有所了解,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她对另外一个庭院的魂牵梦萦。

  在《对照记》中,张爱玲写到了她的祖父母,写到了祖父母所生活的那座老宅子。也许因为自身婚姻的不幸,祖父母在大宅子里温馨的生活,因此成了她晚年温暖的回忆。

  这也给了我们想一探究竟的空间。张爱玲祖父母的大宅子究竟在哪儿呢?

  张爱玲祖宅曾紧靠现今环北市场占地150亩

  在《对照记》之前,记者细读了张爱玲的很多作品,看到了很多大宅子里凡夫俗子的生活,却没有看到任何提到她祖父母的文章。但是,她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对她的显赫家世却总是津津乐道,在南京任汪伪宣传部次长时,胡兰成就曾特地去看过这所房子,并在《今生今世》中有记载:“张家在南京的老宅,我专为去踏看过,一边是洋房,做过立法院,已遭兵燹,正宅则是旧式建筑,完全成了瓦砾之场,废池颓垣,惟剩月洞门与柱础阶砌,尚可想见当年花厅亭榭之迹。”

  原来,让张爱玲晚年魂牵梦萦的祖上老宅子就在我们南京。可是,它究竟隐在南京的哪街哪巷呢?

  记者请教了对名人故居颇有研究的民国建筑专家贾梦玮先生。他告诉记者,依据国民政府时期著名学者叶楚伧《首都志》卷二记载,这个宅子刚刚落成的时候面积非常大,范围大致在现在白下路东段靠近大中桥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东至斛斗巷,西至复兴巷,北至五福巷。记者立即找来了南京市区地图,一对照,发现那是相当大的范围,面积合计150亩。南京人很熟悉的环北市场就在那儿。记者有点疑惑了,因为之前记者也曾多次从那里经过,怎么就没发现有这么一栋老宅子呢?

  在寸土寸金的南京市区,这里如今已是商铺林立,如果老宅子就在此地,肯定也是今非昔比了。那么,老宅子究竟藏身何处,情况如何,记者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遍寻数人终于获得一丝线索

  记者在环北市场下了公交车,按照地图指示,一路询问,但是路人皆摇头说不知道。奇怪了,这老宅子应该就在这附近呀,怎么就没人知道呢?记者又问及张爱玲,很多人点头说知道,不就是写《色,戒》的那个女作家嘛。那知不知道张爱玲的身世呢?路人皆露出茫然的神色,有人还随口反问了记者一句,什么身世?

  后来,记者遇见了一位老者,他建议记者到五福巷去看一看,大宅子可能就在五福巷或者复兴巷里面,并且他让记者别问那些做生意的小店铺,一个老宅子,是不可能藏在小店铺里的。老人说,环北市场对面有一个学校,兴许就藏在里面也说不定。

  在白下路273号,记者看到了“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记者站在校门口向内张望了半天,没见着古建筑反而引起了门卫的注意。记者说明来意后,门卫告诉记者,是有一个“小姐楼”在学校里面,南京市文物管理局竖了牌子的,而其他的,他就不知道了。

  记者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学校里一位叫査夏泉的老师。査老师告诉记者,找他算是找对人了。査老师从1972年起就在学校工作,对历史和文物鉴定有较深的研究。记者赶紧与査老师约好时间,准备全方位探究“小姐楼”。

  这座深宅大院现在成了什么模样

  记者和査夏泉老师见面后,第一步就是研究起这个老宅子原本的位置。

  据査老师介绍,海事学院占地40亩,而张爱玲祖宅占地150亩,可想而知,这个宅子原来的面积有近四个海事学院大。最后,査老师得出结论,张爱玲的祖宅应该包括了现在的南京市委党校、复兴巷5号1-4栋海事学院教师宿舍楼、海事学院、9424厂宿舍楼等地。可是,査老师遗憾地说,那么大的一个建筑群,如今只留下了一栋孤零零的“小姐楼”了。

  按照贾梦玮先生的介绍,张爱玲祖父母住进去的时候,主要有三幢楼,呈品字形分布,南侧一幢似为主楼,东西两楼各连着一个花园。可是,记者只见到一栋小楼,且已经过多次修葺,形单影只地矗立在那儿。你要想看它,从学校大门进去后,还得绕过两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方可在学校操场东边很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它。从这个小楼的位置,大概可以推测出,海事学院应该是张爱玲祖宅的主要位置即三栋楼所在地。

  査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推测完全可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拆了一大批用作仓库的老房子,大概近600平方米,有十来间。房子虽然是一层,但都达到了“小姐楼”的高度。拆的时候他去看了,房子都是雕梁画栋,横梁的木刻是缠枝花纹,非常精美。被拆的位置就在今天主教学楼那边,它们应该就是张爱玲祖宅的组成部分。

  据査夏泉老师判断,现存“小姐楼”的东边应该就是东花园所在地。大概包括了现在的棉鞋营旧居民区、9424厂宿舍楼还有海事学院的游泳馆。

  他告诉记者,以前“小姐楼”东面住着一姓唐的老花匠,以养花木为生,学校征地时把他的地征过来了,并让他在学校里照料花草植物。他的祖上就世代居住在那里,很有可能在张爱玲祖父母时就照料过东花园。只是,这个胖胖的、面容慈祥的老人已经去世近二十年了,这些,也只能成为査老师的推测及一家之言。

  那么,西花园的位置在哪里呢?査老师领着记者来到海事学院的西边,他告诉记者,西花园的位置应该包括现在的复兴巷5号1-4栋海事学院教师宿舍楼,以及南京市委党校。他带着记者找到了宿舍楼后面的一株广玉兰,这株广玉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树干直径将近80厘米。査老师说,这株广玉兰应该就是西花园里的植物。他告诉记者,这株广玉兰曾经倒下过,只有小部分的根茎还在土壤里,他发现后赶紧通知园林工作人员将它重新扶起并进行保护,广玉兰竟然活过来了。

  至于三栋楼中的另外两栋的大概位置,査老师告诉记者,南侧的一栋应该在学校操场以北。西侧在现今主教学楼靠后的位置上。

  张爱玲在文章中说:“我姑姑对于过去就只留恋那园子,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杏花开了,她母亲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只是如今,张爱玲姑姑喜爱且留恋的园子全都早已消失无踪了,只留下张爱玲祖母曾经作为闺房的那座“小姐楼”。

  那么,这座张爱玲祖母住过的“小姐楼”是什么模样的?现在干什么用?不承想,记者在调查中,又有新的发现。

  张宅建造者竟与《鹿鼎记》中韦小宝有关?

  “小姐楼”坐北朝南,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风格建筑,楼高两层,楼上四周均有走廊。每层楼的木檐都有精美的灵芝纹饰。记者在楼下走了一遍,东西宽约18步,南北长约14步,外观近似正方形。“小姐楼”的正前方是六层楼的学生宿舍,虽正值中午时分,“小姐楼”却仍处在宿舍楼的阴影之中。据介绍,如今的“小姐楼”,一楼被用作学校的老年活动中心,被隔成三个部分,中间是活动室,两旁是办公室。二楼也在使用,但使用频率不高。

  不管在哪朝哪代,有此财力修起这样一座大宅子的人,肯定非比寻常。它究竟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建造者是否就是张爱玲的祖父呢?

  可是,贾梦玮先生却告诉记者,张爱玲的祖父母并不是这老宅子的第一个主人,不仅如此,这宅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曾有好几位显赫一时的主人呢。那么,它的建造者究竟是谁呢?

  贾梦玮先生告诉记者,叶楚伧在《首都志》卷二曾用一句话记载,说这个老宅子“盖前明襄城伯故府”,但这也是叶楚伧的推测,并无事实支持。贾梦玮认为,张爱玲祖宅的原主人,应该是张勇。这个张勇是何等人物?他怎么有本事修建这样奢华的豪宅?

  记者搜寻到有关张勇的一些资料,介绍非常简单:靖逆将军一等侯甘肃提督谥襄壮张勇,清朝名将,曾在平定三藩之战中担任西线主将。

  看到这里,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却在记者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在金庸大作《鹿鼎记》中,韦小宝有个结拜大哥,也叫张勇,在甘肃、宁夏一带大破吴三桂大军,后来封了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这两个张勇会是同一个人吗?

  金庸笔下的张勇事迹是真是假?

  记者联系了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勇任甘肃提督时活动中心在甘州即今天的甘肃张掖市。于是,记者又联系了张掖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推荐了对张勇及后人研究较深的王秉德老先生。王老先生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他告诉记者,关于甘肃提督张勇,自己研究的时间确实比较长,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鹿鼎记》里韦小宝韦爵爷的结拜大哥,正是这个张勇。可是,《鹿鼎记》只是一部小说,它与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在北京和吴三桂儿子吴应熊作对的时候,在驸马府里结拜了四个兄弟,分别是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和孙思克。当时韦小宝贵为从一品的骁骑营都统,但是指挥不动京城里的将官,所以靠四个兄弟辅佐他,干了不少事。后来,张勇在韦小宝的四个结拜兄弟中,官做得最大,而且最有将才。王老先生说,有人认为,《鹿鼎记》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这四个人物肯定是虚构出来的,但事实上,这四位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而且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历史上的张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没有可能真和韦小宝韦爵爷义结金兰呢?

  据王秉德老先生介绍,《清史稿》有记载,张勇是陕西人,在明朝的时候,已经官至副将,相当于现在的师级干部。多尔衮领兵入关后,在江西当副将的张勇,看到明朝的气数已尽,主动带领七百多人,前去投降。清朝用汉人打汉人的政策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于是低一级授张勇游击将军头衔,相当于团级干部,但仍旧让他带兵征战。由于张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顺治皇帝特别器重他,到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已经升他为云南提督。

  康熙二年,因为张勇以前在甘肃名气太大,甘肃少数民族多,所以朝廷任命张勇为甘肃提督,不久,被封太子太保。张勇以区区甘肃提督,就被封太子太保,在清朝还是很少见的。

  王秉德认为,从《清史稿》中可以看出,张勇在处理吴三桂叛清一事上,使自己的声名达到顶点。

  吴三桂起兵叛清时,张勇已经离开云南有十年了。吴三桂派人去招降张勇,张勇二话没说,把使者交给朝廷发落。由于张勇没有响应吴三桂的叛乱,使得吴三桂不能征服整个河西地区,康熙皇帝认为张勇的功劳非常大,授张勇靖逆将军,总兵以下军官,都听张勇指挥。陕西叛将王辅臣也想招降张勇,张勇斩了使者,康熙很是开心,封张勇为靖逆侯。由于张勇的防御,吴三桂陷入持久战。张勇以军功,被封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

  张勇身经百战,作战非常勇敢。清人慎畛在《榆巢杂识》中说,张勇“自康熙十三年以后,箭创病足”,伤残不能行,于是“以肩舆督师者十年”。这一点在《鹿鼎记》中也有提及,只是金庸改为张勇被当时的武林高手归辛树打了一掌之后,始终不能复原,骑不得马,也不能站立,打仗时总是坐在轿子中指挥大军。在书中,韦小宝啧啧称奇,说:“抬轿子的可也得是勇士才行,否则张老哥大叫冲锋,四名轿夫却给他来个向后转,岂不糟糕?”孙思克道:“是啊。张侯爷临阵之时,轿子后面一定跟着刀斧手,抬轿的倘若要向后转,大刀斧头就砍下来了。”

  当然,小说就是小说,它可以借用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乃至他们的事迹为材料,只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康熙初年的时候,张勇已经是一个边关大将,而且是个老头子了,这样的人跟韦小宝结拜兄弟,似乎有点经不住推敲。不过,王秉德跟记者开玩笑说,张勇为人谦逊,看到韦小宝巧言令色、礼贤下士,也许英雄惜英雄,结拜一下又何妨呢。

  但是史书上明确记载,张勇任职所在地不是甘肃就是云南,他老家也不在南京,好好的怎么会想起来在南京建个大宅子呢?这就跟当时南京的另一个名人有关了。

  神秘侯府的设计师原来大名鼎鼎

  据王秉德介绍,张勇与江南名士、著名戏剧家李渔私人关系很好。康熙五年,李渔受张勇之邀,由杭州起程来甘肃。张勇请李渔来的目的,是让李渔为他设计修建园林与五凤楼。李渔跟张勇聊天时,夸赞江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长期居住可以长寿。于是张勇就请李渔再帮帮忙,在江宁(今南京)再建府第园林,准备退休后去江南安度晚年。

  这个府第就被称为“靖逆侯府”,又称“张侯府”,也就是流传后世的那座大宅子。

  但是,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姚群民告诉记者,张勇只能是老宅子名义上的第一个主人,因为他并没有在靖逆侯府住过一天。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宅子第一个真正的主人是谁呢?

  原来,在康熙二十二年,年迈的张勇按照原计划准备退休回南京居住,但据《榆巢杂识》记载,他“屡乞解职”,可是,康熙认定他是栋梁之才,坚决不允,“皆奉优诏慰留”,仍命他巡视北边。结果第二年,张勇就病逝任上。

  张勇死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遗愿迁居到江宁。张勇的儿子张云翼也很不错,做官至江南提督,命以一等侯世袭罔

  替,人称金陵张侯。张云翼就居住在这栋房子里,他才是“靖逆侯府”的第一个居住者。

  张家花园里埋过三十万两银子?

  张云翼死后,他儿子张宗仁袭爵,家境已不如前。而且当时朝廷规定,袭爵开始要收取所谓的“手续费”了,张宗仁瞻前顾后,在花园预埋银三十万两,作为他儿子张谦将来袭爵之费。张谦到康熙五十九年袭爵时,有没有应了父亲的先见之明,用了这三十万两白银换来了爵位,就不得而知了。

  张谦之子张承勋到乾隆十三年袭爵,做了散秩大臣。有一次,张承勋因为上早朝不准时,被降为三等侍卫,乾隆鉴于他的先祖张勇军功卓著,所以免除处罚。此时,张家家道已经中落,据说,张承勋还埋怨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能像祖父那样,也给他埋上三十万两银子解解燃眉之急。

  那么,张家花园里埋银一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记者询问了査夏泉老师。他表示这个不好说。不过,他确实在海事学院的地下找到过古物,那是在2000年左右,学校建造学生宿舍楼时,他在工地上捡到了一个“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瓷碗的残片。但是在学校历次的改建工程中,都没有发现有康熙、雍正时期的银两。

  曹雪芹写大观园竟是以张侯府为原型?

  王秉德老先生还告诉记者,靖逆侯府园林可能是大观园的原型。据王老先生介绍,清代金苑孙《巾箱说》中记载,张云翼在礼贤下士这一点上和父亲特别像,他与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成为莫逆之交,两家关系十分密切。当张家家道中落时,曹寅的后代更是一蹶不振。曹雪芹的父亲继任江宁织造后,于雍正五年被罢职查办并抄家,第二年父子北上迁回京城定居。当年曹雪芹年龄尚幼,只有14岁。到曹雪芹四十多岁时,给两江总督尹继善做幕宾,才再次来到江宁。这时曹家在江宁的府第已不存在,曹即访问张侯家,了解当年曹、张两家情况,并继续搜集写作《红楼梦》的素材,随即以靖逆侯府园林作为大观园的原型,书中人物则将曹、张两家融为一体,既有曹家人物原型,也有张家人物原型。

  《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年前后问世,江南名士周春《阅红楼梦笔记》中就肯定荣、宁二府写的就是靖逆侯府的事,书中贾宝玉的祖父贾代善即指张宗仁,其妻高氏即史太君。笔记中记载得明明白白,使人不得不信。而且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中也有交代。査夏泉老师也对此持肯定态度。

  那么,对于《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红学专家又有什么观点呢?

  南京红学家严中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大观园的原型在何处尚无定论,而且分歧较大。仅南京,就有三处被认为可能是大观园的原型,但又都有些不靠谱。

  首先是江宁织造府。据说曹雪芹于康熙五十年在此出生。但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年幼,他日再回来时,曹家已面目全非,他是不可能详尽地描述出当年曹家的繁华并以此作为大观园的原型的。

  其次,是五台山附近袁枚的随园。但大观园即随园的说法,在乾隆时就遭到了怀疑和嘲笑。旁人怀疑还好说,可惜连袁枚的孙子袁祖志也说祖父的“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是“吾祖谰言”,并主张把它从《随园诗话》中删去。据专家考证,随园地处偏僻、环境凄清,与《红楼梦》中的那个风月繁华之地“无毫厘似处”。

  第三,就是靖逆侯府了。但如今这个侯府里的园林已被毁殆尽,资料记载也不详细,仅凭一栋“小姐楼”,根本无法考证出大观园的某些相似之处,只能说是推测及一家之言。

  据严中介绍,不仅是南京,在全国许多省市也出现了大观园的原型,比如北京恭王府、中南海中的一个园子“蕉园”、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都有人说它们是大观园的原型。

  严中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的大观园原型,也许是出于利益的需要,也有一种可能,《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它或许是作者曹雪芹将所游历过的众多园林的精华浓缩在一起的产物。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中年以后又回来怀旧过,对南京的园林自不陌生;他在北京生活多年,对当地的园林也是了如指掌;扬州、苏州方面曹家也有亲戚,曹雪芹也该是经常去。因此,大观园里出现类似瘦西湖与拙政园的描写也未尝不可。

  那么,如今在大行宫地区中山东路以北、太平北路以西、碑亭巷以东、长江路以南重建的项目,跟大观园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处占地2.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是清朝江宁织造府遗址的一部分,曹雪芹家西花园所在地。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大观园的原型之一。江宁织造府曾为清代皇帝的行宫,因此得名。太平天国时期该府全部被毁。

  张爱玲和祖父都是“出名趁早之人”

  到了清乾隆后期,安徽桐城人章攀桂(字淮树)购得这栋房子,因为买这房子的目的主要是安置母亲和自己一起居住的,所以,该建筑被易名为“安园”。章攀桂曾官至江苏松太兵备道,当时的大学士于敏收受官员贿赂事情败露,而他曾经帮助于敏在金坛县营建私家园邸,因此也被革去职务,后散居江宁。

  章淮树去世4年之后,这栋建筑又被另一桐城人刘氏所有,仍名“安园”。刘氏“安园”之后,这栋宅子就迎来了张爱玲的祖父母一家。那让张爱玲流淌着贵族血液的祖父母都有什么故事呢?

  姚群民教授告诉记者,张爱玲的祖父母大有来头。她的祖父张佩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她的祖母李菊耦,也是大家闺秀,富有才情。但更关键的是,李菊耦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千金,换句话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嫡亲曾外孙女。

  那么,张佩纶何许人也,竟然能入李鸿章的法眼,从而将爱女李菊耦许配于他?

  张爱玲在书中说:“我祖父出身河北的一个荒村七家岮,比三家村只多四家,但是后来张家也可以算是个大族了。”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她自己出名就很早,23岁靠一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打响,随后红遍了上海滩,她的祖父张佩纶同样也是这样。张佩纶也是在23岁这一年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可谓少年得志。据姚教授介绍,张佩纶进入翰林院四年后,就被提拔为侍讲,可以单独上书皇帝。张佩纶敢说敢提,九年时间他共上书127件,其中三分之一说的都是得罪人的话。那么,这个言辞锋利且高谈阔论的书生,清廷著名的清流党,后来为何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原来,中法战争爆发后,清廷下谕,委派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在法国军舰大炮轰鸣声中,张佩纶惊慌失措,民间传说他一闻炮响,就放弃指挥,跣足而奔,一气逃了几十里,行抵鼓山,乡人拒不接纳,只能匿居庙中。还有人说,战败的那一刻,他是顶着铜脸盆逃跑的,一边逃一边还不忘大啃手中的猪蹄。虽经左宗棠奉旨查核,力奏无此情节,但最终他仍被流放,从此结束了从政生涯。张爱玲在《对照记》中也提到:“奶奶说福建人最坏了。当时海军都是福建人,结了帮把罪名都推在爷爷身上。”

  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流放回来的张佩纶反而因祸得福。

  李鸿章嫁女其实是政治阴谋?

  流放归来的张佩纶,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但这个时候,中堂大人李鸿章却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将如花似玉的女儿李菊耦嫁给了他。张佩纶比李菊耦大十六七岁,此前娶的两任妻室皆已去世,身边还有两个“拖油瓶”男孩。如此婚姻,放在今天,也一定是头条社会新闻,可想而知当时各界的反应如何了。

  真搞不懂李鸿章,这么多乘龙快婿不选,偏偏选择了他,会不会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啊?难道是真的爱才吗?

  姚教授却认为,李鸿章嫁女并非是爱才,而是因为一桩政治阴谋。张佩纶当时在朝廷里属于“清流派”,激愤言辞曾多次针对过李鸿章。李鸿章虽然没有公开表露不满情绪,但姜还是老的辣,他在一次向慈禧太后汇报工作时,趁机以重用人才的名义,建议将张佩纶放到福建督军。以一介书生,张佩纶打败仗落荒而逃,是李鸿章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张佩纶流放回来之后,李鸿章又不计前嫌将其招纳为婿,似以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李鸿章推荐张佩纶去福建并不是公报私仇,否则,我又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呢?

  那么,李菊耦嫁给张佩纶,老夫少妻的,且张佩纶政治上失意,一蹶不振,日子能过好吗?

  张爱玲祖父母的生活幸福吗?

  还真别说,虽然张李二人年龄悬殊,经历不同,但二人的生活却过得有滋有味。

  少女时代的张爱玲开始对爷爷的事情好奇,她回忆说:“我又去问我父亲关于祖父的事。‘爷爷有全集在这里,自己去看好了,’他悻悻然说。”

  张爱玲看了之后确信,祖父母伉俪感情尤笃,吟咏之乐,甚于画眉。于是,张爱玲在书中说:“……与她妹妹比起来,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满的了,在南京盖了大花园偕隐,诗酒风流。”而且“爷爷奶奶写了本食谱……我祖父母还合著了一本武侠小说,自费付印,书名我记不清楚是否叫《紫绡记》。”

  可是,虽然老公当得轻松,女婿做起来就难了。尽管张佩纶隐忍不发,到了最后,还是被撵出李家的大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佩纶被大舅子撵到南京才买下这个二手房?

  刚成亲时,张佩纶其实是住在李鸿章府上的,由于失意,张佩纶的行径开始“怪异”起来。比如,李鸿章的七十大寿,阖府上下张灯结彩,衮衮诸公络绎不绝,连皇上和太后都送来了匾额贺礼,张佩纶却躲在房间里,和李菊耦下了一天的棋。因此,李家的人很难喜欢这位“古怪女婿”。

  而李家人中最讨厌张佩纶的,是他的大舅子李经方。他辗转到皇上那儿控诉,光绪帝于是下旨,说“革员”张佩纶发遣释放之后,又在李鸿章署中,干预公事,不安本分,要李鸿章立即把他撵回老家去,不许逗留。李鸿章上折辩护无效,张佩纶只好离开,不过他自觉没有颜面回原籍,而是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南京。

  张佩纶到了南京之后,是否就住进了那座宅子呢?

  姚教授告诉记者,据张伯驹《春游琐谈》记载,张佩纶是1894年迁来南京的,先在七家湾住了5年,由于期间包括长子在内一家多人病故,有人传言所住房屋为凶宅,因此,他看重“安园”这个好名字,“乃购张袭侯之旧园居之。”张爱玲说她祖父母在南京盖了大花园,事实上,这宅子,按现在的话说就叫二手房。

  张爱玲住过南京这所祖父母的老宅子吗?

  那么,张爱玲住过这所让晚年的她牵挂无比的老宅吗?

  贾梦玮先生告诉记者,张爱玲和这所老宅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她的父亲张廷重和姑姑张茂渊就出生在这个宅子里,虽然她的父亲就是在这里迎娶了她的生母黄逸梵,但是她并没有在此出生,也没有在此居住,她甚至都没有到南京来瞧过。

  不过,也有人认为,也许张爱玲确实来过南京,也看过祖父母的老宅子,但是并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想象,她和胡兰成热恋之时,从上海来南京看望,也是非常方便的。

  在张爱玲出生以前,她的父母就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南京,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老宅子的命运又有何波折呢?

  张侯府里的“鬼”故事

  据贾梦玮先生介绍,此宅子几经易手,到了民国初年,张佩纶购下的这所宅子还有房子近两百间,每间房都有48平方米左右,大花园依然完好。1909年,安徽督军柏文蔚在此办起了金陵崇实学校,占用了前面几十间,后面几十间住着柏文蔚的家眷。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次年实行五院制,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大概是慕张佩纶之名,于1928年10月租下这里作为立法院,斛斗巷因此一度被称为立法院街(白下路那时被叫做中正街),张爱玲《对照记》中也提到此事,著名学者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中也有记载。立法院的办公室均设在西花园内,中央住宅辟为礼堂和会议室。东花园面积较小,被胡汉民用作住宅,一家人与行政院政务处长陈融同住楼上,卫兵和佣人住在楼下。但据说东花园不太平,常常“闹狐闹鬼”,怪事接连发生,胡汉民的一位身强力壮而且胆识过人的贴身警卫又在楼内原因不明地开枪自杀,弄得人心惶惶。胡汉民终于不堪其扰,把家搬到鼓楼广场东南侧的双龙巷去了。

  记者询问査夏泉老师关于“闹狐闹鬼”事件,査老师认为这纯属传说,学校里没人见过那狐那鬼,有些人动不动就捕风捉影,全是自己吓自己。

  抗战期间,南京城南是毁坏最严重的地区,张家祖宅也未能幸免。这期间,上海公学部分学生在此复校,这里又成为教书育人的地方。

  1949年南京解放后,政府在张爱玲祖宅原址办起了南京远洋航运学校,再次成为学校所在地。经过多次的战争,加上拆旧建新,原来张家旧宅的建筑基本荡然无存,只有一些石础石阶还依稀可见。

  本报寻找老宅后人的尝试

  那么,这栋老宅子曾经的主人的后代如今在哪里呢?

  据王秉德老先生介绍,虽然他对张勇的后人有较深的研究,但基本上到了张承勋那一代就没了线索。记者又咨询了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的周处长,他告诉记者,南京地方志并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内容,但可以预料的是,张家卖掉了房子,人员必定散落出去,张家是不是有后人还留在南京说不定。

  安徽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宁胜主编告诉记者,关于章攀桂,清代著名学者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中有涉及,在《桐城县志》人物录中也有记载,但都比较短,三言两语而已。由于章攀桂无论是做官还是才学在桐城历史名人中并不突出,所以桐城方面对章攀桂的研究不够深入,也没有考证过章攀桂故居和他的后人。如今,章姓在桐城也非大姓,除非他的后代依据族谱自己站出来,否则,想找到他的后代几乎不可能。

  至于张佩纶,他的女儿张茂渊没有孩子,他的儿子张廷重再婚之后有无孩子不详。到了他的孙辈,张爱玲没有孩子,张爱玲弟弟张子静没有孩子,延伸出去,张爱玲的母亲离异后大约也没再有孩子,在张爱玲的感情上,他们这一支就此结束了。

  张爱玲逝世那年发生的一件奇事

  如今张宅西花园遗址上,还生长着一株仍在散发幽香的老桂花树,那株桂花的主干直径近20厘米,学校一直保护得很好。

  此前,这附近还长着一棵植于清代的罗汉松,高约丈许,直径盈尺。只是,现在它以静止的姿态卧在张爱玲祖宅的西花园里,似在诉说老宅子的陈年往事。査夏泉老师告诉记者,海事学院对这株罗汉松特别重视,在营造主教学楼时,由于论证此教学楼落成之后可能会影响到罗汉松的生长,学校为此多花了30万,将主教学楼往后移了近15米。但是,这株罗汉松还是在1995年枯死了,学校尽了最大的努力,找来专业的园林工作人员也无济于事。

  更奇怪的是,也就是在这一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这正应了张爱玲谈到她的祖父母时所说的:“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只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时再死一次。”

  本文主笔 见习记者 张荣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