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发现 迷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奇特指纹解开金库枪击迷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奇特指纹解开金库枪击迷案
  1998年夏天,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常州市火车站附近一家银行的金库门口发生枪击命案,两个值班的经济民警浑身是血,躺在值班室里。然而,调查发现,金库并没有被劫的迹象。

  会不会是两个警察因为纠纷,其中一人想致对方于死地,导致了这场鱼死网破的枪击命案呢?据同事反映,两个死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不可能是仇杀。但是,命案却血淋淋地展示在了眼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为何将枪口对准同事?

  案件发生在十年之前。1998年8月23日上午11点,常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紧急报警: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银行内发生枪击命案。

  银行内发生枪击事件,这可是大事情。主管刑侦的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持平立即率队赶赴现场。现场的情形让他们大吃一惊:两个经济民警浑身是血,躺在值班室,没有了生命迹象。而这个值班室就在银行金库的门口,这两个死者在案发的时候,就是负责看管金库的。

  难道是有外人闯入了值班室,想要抢劫金库,和两个经警发生了火拼,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但刘持平发现,值班室电视机还照常开着,灯也亮着,这说明值班室里根本没有发生激烈的搏斗,枪击似乎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整个银行所有的门窗没有异常,包括金库,也没有被劫的迹象。这说明,根本没有第三者进来。

  如此蹊跷的命案现场让刘持平感觉到了挑战:谁会是杀人凶手呢?

  法医鉴定之后很快得出结论,开枪者就是死者中的一个,他叫李林。刘持平根据法医的鉴定,初步得出了这么一个推断:李林开枪打死同事王华之后再开枪自杀。那么,为什么李林要向同伴开枪?李林制造这起枪击案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两人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仇怨呢?

  刘持平陷入了沉思。

  两人最后一顿饭有说有笑

  警方随即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如果是仇杀,那必须要调查清楚李林和王华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侦查人员与李林、王华所在银行的职工、领导,还有双方的邻居、家庭、亲友,凡是能够了解情况的人,他们都广泛地调查接触。当所有的调查材料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刘持平发现,他遇到了一个令他非常困惑的问题:找不到李林要杀王华的依据。“调查中间我们发现李林和王华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个家庭之间也没有任何矛盾,特别是在事发的当天中午,两人还相约一起去吃了饭。”刘持平回忆说。

  据知情人士向警方反映,事发当天是星期天,王华和李林两人值班,王华就提议说,“中午不要回家烧饭吃了,我们到饭店去吃一顿。”李林立马答应。

  据饭店的服务员回忆,这顿饭吃得比较融洽,他们中午并没有喝酒,就点了几个小菜,吃饭的时候有说有笑的,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但就在饭后不到一个小时,在值班室里,李林竟然向王华开了枪。

  所有的排查都可以排除这一点:这起悲剧并不是因仇杀造成。那么,是玩枪走火吗?

  难道是枪走火了?

  由于李林和王华是经济民警,负有看管金库的重任,所以两人都佩带枪支。而且两人还是使枪的好手,会不会是李林在值班室玩弄枪支的时候,不小心走火打死了王华,他觉得罪责难逃,最终开枪自尽?

  这是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解释。根据银行规定,携枪民警每天必须擦拭枪支,李林很有可能是在擦枪的时候不慎走火。

  但李林同事回忆的一个细节却让刘持平推翻了这个结论。这个同事叫陈荣,他告诉刘持平,事发当天上午9点多,王华和李林运完钞回来。王华在擦自己的枪,由于擦拭枪支需要用油,王华的手上沾满了油,于是他对李林说:“你把枪给我擦,我手上反正脏了,免得你再去洗手。”于是,李林把枪拿给王华,让王华代擦。从这个细节也可看出王华和李林之间的友好关系。“照这个细节看来,李林和王华的枪都已经擦过,应该不会再擦第二遍,所以擦枪走火的推论并不成立。”

  所有的可能都一一排除

  不是抢劫,不是仇杀,也不是走火,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刘持平分析,“会不会李林肌体中间有某些干扰因素存在,比如说吸毒,或者是吸食麻醉药品。”

  如果李林真的是在值班期间服用了毒品,那么,公安人员将能够从他的血液中找到答案。公安人员直接从李林的心脏中抽取了血液进行毒性分析化验,但是结果再次令大家失望。李林没有吸食任何的毒品和麻醉药品。

  “杀人总有一个原因啊,有因才能有结果,像如此棘手的案子,我们之前还没遇到过,排除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剩下的等于就没有结论了。”

  侦查工作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管侦查员经验如何丰富,都不可能准确地再现案发现场的细枝末节。就为这一点,刘持平几十年来有个习惯,只要他参与破案,就坚持要到现场。不到现场,不谈案件。

  银行枪击案,如此重大的事件,刘持平到现场无数次,竟然找不到任何证据显示发生的动机和目的,死者同单位的人众口一词“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事先也没有任何迹象,刘持平隐约感到在这个事件中,有超出常规、超出常理的因素存在。摆在他面前的在他看来是个谜,不过他坚持一个信条,“答案必定在题目中”。

  一枚让人惊异的指纹

  刘持平决定重新审阅现场获取的所有资料。他拿来现场照片、录像,没有新发现;他翻阅了上千页的走访材料,里面也没有新的疑点;他把法医的检验从头至尾又看了数遍,还是没有新线索;枪弹鉴定也没有差错……

  但是,当刘持平拿起李林的指纹记录卡片时,他突然被惊呆了:“这个人的指纹有异常!”

  刘持平是我国著名的痕迹学专家,对指纹的研究非常独到和深入。刘持平告诉记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终生不变的指纹纹形。一种纹形叫“箕形纹”,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簸箕,簸箕的开口一般都是朝向小指的,这种纹形叫做“正箕”,我们大多数人的簸箕都是正箕;但簸箕指纹还有一种,就是这个簸箕的口是朝向拇指方向的,那就叫反箕,但它出现的概率很小。

  再有一种指纹,有的地方叫螺,有的地方叫斗。簸箕和斗这两种纹形是我们熟悉的。但实际上指纹纹形的分类,它至少是分成五大类,除了正箕形纹,反箕形纹,斗形纹以外,还有一种叫弓形纹。它这个中心的纹线就像一个弓一样,是形状最简单的指纹纹形;还有一种叫双箕斗形纹,它这个中心纹线是一个S形的,就像两个簸箕连在一起。尽管有五种指纹形状,但我们指纹的组合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五种指纹基本上不可能在同一个人的手指上同时出现。

  但是,李林的指纹组合却极为异常,“正常的情况下,弓形纹和反箕在同一个个体身上,一般只会出现一个到两个,而且一定是对称的,一定是在食指位。现在李林的指纹,右手的食中环(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都是弓形环,左手有两个手指是反箕,这就非常异常。在同一个个体身上,一共出现了两个反箕,四个弓形纹,是极其少见的。”

  指纹说出了死者秘密

  看见李林这种指纹组合,刘持平的心里有了底。“之所以拥有这种指纹,极有可能因为李林先天遗传的缺陷造成的。”刘持平说,神经系统和皮肤,它是由同一个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因此它们的发育是同步的,当神经系统发育受到限制的时候,它就影响到皮肤的发育,两者是一个共存亡的关系。

  既然指纹和神经有关系,那么,李林的指纹异常是不是他神经系统存在异常的一个表现呢?李林已经死亡了,要想找到答案,已经不可能再通过常规的医疗手段进行检查来解决了。可是刘持平的推论还没有找到足够的依据。他反复研究,指纹,是他的唯一线索,很快,刘持平发现了新的秘密。

  “李林十指指纹的纹线总数异常的少。就指纹构成而言,它有中心和三角,斗形纹有两个三角、一个中心,箕形纹有一个中心、一个三角,弓形纹没有三角。”

  刘持平的发现与这个三角有关,人们把从指纹的中心到三角这个位置上的线数叫做十指“纹线”总数,李林十个手指上指纹纹线相加数量仅有26条,而正常人的十个手指上指纹纹线总数加起来大约是:男性145条,女性127条。这是一个重要的遗传指标,因为指纹纹线的稀少能够说明人的染色体存在异常。

  一个无可批驳的结论

  在遗传学说中,染色体的数量与指纹纹线的数量呈反相关关系,即染色体越多,食指指纹线数就越少。因此刘持平很大胆地断定,李林肯定是47.xxy染色体异常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性染色体,这种病症医学上称之为“男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因此他不会生育。而且,这类指纹异常者中有极少数人会因为个别基因和染色体异常,虽不影响智力正常发育,但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相对较差,往往应变能力较差、社会适应力弱,当遇到生活中的挫折等问题时,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心理类疾病。

  通过对李林同事和邻居的走访调查,逐步证实了刘持平的分析。李林不仅患有不育症,他领养的女儿也因为一直没有上户口让他忧心忡忡;而且李林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缺少抒发渠道。就在案发的前一年,他的妻子遭遇了车祸而丧生;随后,他的父亲和岳父也相继去世;生活的重压让李林感到了无法承受的压力。

  根据这些材料,刘持平终于得出了一个无可批驳的结论:李林由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缺陷,再加上后天的环境的压力,导致了他暂时性的神经错乱,因此,他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无意识中(准确地说是在疾病状态中),拿出枪来,向王华开了枪,然后再向自己开枪。

  这是至今为止对这一事件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假说。刘持平的这一论断使银行枪击案成为刑侦领域又一个经典案例。

  (文中李林和王华为化名)

  ■链接

  刘持平,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著名指纹学专家。参加公安工作30多年,参与了数千起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主持研制的“综合型公安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和“大容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分别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著有《指纹无谎言》、《指纹的奥秘》、《世界指纹史》等指纹学权威著作。担任公安部《刑事技术大全总论》编辑、《刑事技术大全——指纹学》副主编。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等6所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周老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刘持平曾经和华裔神探李昌钰一起鉴定“周老虎”为假,为打虎派的胜利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朱俊骏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