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连环恐怖袭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印安全卫队花了9小时才到现场
· 酒店中餐厅主厨脱险记
· 一星期前就有袭击情报
· 印巴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星期前就有袭击情报
  孟买恐怖袭击结束后,外界目光逐渐转移到袭击事件原因以及带来的教训。印度媒体和民众把矛头指向政府以及国会议员,认为他们之间的政治纷争以及失职之举应对袭击部分负责。

  缺陷一:

  军方预警屡遭忽视

  根据调查人员对袭击者供述和目击者回忆的总体判断,袭击者通过海路成功潜入孟买,进而实施恐怖袭击。袭击者突破的这第一道防线为何如此脆弱?印度国内果真没有关于加强海上安全的讨论么?

  《印度快报》11月29日披露,过去2年中,国防部长A·K·安东尼至少6次提及恐怖分子利用海路潜入印度发动袭击的威胁。

  尽管如此,负责印度海岸边界安全的海岸警卫队仍得不到执行任务所需的足够舰只以及飞机,致使部分区域的海上警卫形同虚设。

  缺陷二:

  官僚作风贻误情报

  除海上防线外,印度情报部门曾经提前掌握事后获证实的部分情报,一旦及时着手应对或许可以借助这第二道防线中挫败袭击。然而,印度《星期日快报》11月30日说,整个安全系统内部的相互信任缺失贻误了情报,最终带来灾难性后果。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11月19日,即袭击发生一星期前,一家情报机构根据一天前截获的信息汇总出一份“绝密情报”,称有人正在孟买附近海域策划一起袭击。消息人士说,情报将袭击日期精确到11月25日,与真正袭击日只相差一天。

  不过,情报传递过程中,不同机构对信息的严重程度以及真实性存在不同解读,部分机构以此类情报太多为由未加以重视。

  缺陷三:

  迎敌时刻硬件落伍

  前两道防线出现问题后,印度不得不在实战中应对恐怖分子。然而,参与正面迎战的安全力量表现难尽如人意,让人数不多的袭击者发动的行动持续近3天3夜。一些印度安全官员抱怨这一尴尬源于硬件“掉链子”。

  反恐部队的狙击手们既没有防身装备,也没有西方反恐人员所使用的高性能望远镜。一名在泰姬玛哈饭店外埋伏数十个小时的狙击手说,包括他在内的狙击手没有向饭店内开一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分辨袭击者和被困平民。徐超(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