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版:民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要做个像婆婆那样的好人
· 做了7年的情人 她到底和我分手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要做个像婆婆那样的好人
  我结婚才39天,婆婆就瘫痪了。从此,我不仅要照顾婆婆,还要挑起婆婆蒸儿糕的担子,撑起这个家。虽说日子苦了一点,但是我还是要感激婆婆,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倾诉人:史芳婆

  53岁 白下区

  我嫁给了“姑妈”的儿子

  在未成为我的婆婆之前,她其实是我的姑妈。由于姑父家庭成分不好,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全家成了被打击的对象,一个个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1971年,姑父姑妈唯一的儿子刘才水19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受家庭牵连,没有媒人愿给他介绍对象。为此,姑妈亲自出门,上我家向父亲提亲,希望我嫁给她的儿子。当时,表亲结婚不少,不过考虑到姑父的原因,母亲十分担忧。姑妈急了,一次又一次上门,还跟父亲说:“你要不把女儿嫁给我家,我就跟你拼了。”

  姑妈这句话,是半开玩笑讲的。其实,她不开口,父亲也有这个打算。父亲与姑妈并非亲姐弟,他从小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了,多亏姑妈的父母把他捡回家抚养,救了他一命。不幸的是,姑妈的父母去世得早,当时我的父亲还小,已经出嫁的姑妈特意回娘家住了2年,就是为了照顾这个捡来的弟弟。

  1977年,我和表哥刘才水正式结婚。从此,姑妈就成了我的婆婆。

  我接婆婆的班卖起了蒸儿糕

  早在我和表哥结婚之前,婆婆就和公公逃荒,一起到了南京。当时,他们一起在王府大街卖蒸儿糕。

  公公身体不好,1973年就瘫痪了。婆婆就一个人做蒸儿糕生意,同时承担照顾他的重任。在我和表哥结婚的第39天,婆婆也中风瘫痪了。那个时候,朝天宫街道领导托人带信到溧水老家,我和表哥才知道这个消息。不过,家中地要种,还有一个奶奶要照顾,表哥决定留在家,我只身一人来到了南京。

  婆婆是卖蒸儿糕的,她倒下之后,街道领导就鼓励我:“你要把你婆婆的担子挑起来呀!”我又何尝不想呢?但是,做蒸儿糕需要技术,我不会呀。

  我没有想到,婆婆人缘非常好,在南京卖蒸儿糕时,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个绰号叫“小把戏”的师傅,在得知我想学做蒸儿糕时,就上门来手把手地教我。我就看他做,在做到第30个时,“小把戏”就让我亲自动手试一试。没有想到,我蒸得还蛮好的。

  婆婆不能说话,但她坐在椅子上,看到我会做了,就笑了。

  瘫痪的婆婆帮我带大了孩子

  会做蒸儿糕之后,我就挑起了婆婆的担子,走街串巷卖起了蒸儿糕。我在农村干惯了粗活,200斤的担子对我而言不在话下,但是蒸儿糕的担子不好挑。这个担子一头轻,一头重,走起路来严重失衡,我一挑就要跌跟头。当时,婆婆左手能动,她示意我用手,摁住轻的一头,我这才挑起来。

  不过,儿糕蒸起来了,我的生意并不好。很多人不认可我的手艺。这一次,又多亏了婆婆。老顾客在得知我是婆婆的儿媳之后,不仅帮忙照顾生意,还热心地向别人推荐:“老太病了,媳妇不容易,你们多照顾照顾她。”

  在大家的帮忙下,我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在1977年至1979年期间,我的一双儿女分别出世了。上有年迈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女,生活的劳累容不得我有片刻的停歇。

  婆婆不能动,但是有她在,孩子放在家里,我就能放心出去做生意了。有多少次,我回家时,瘫痪的婆婆大小便弄了一身,不过孩子还好。婆婆不能讲话,但她能笑,即使自己弄脏了一身,她也把孩子逗得咯咯笑。每每此时,我都很内疚,觉得亏欠了两位老人,做晚饭时,会特意提前弄给老人吃。婆婆很体谅我,每次都摇手,有时我做好了,端到她面前,她还往外推。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让我先照顾孩子。

  我一直留着婆婆的蒸儿糕模具

  我初到南京时想法很简单,就想把两位老人伺候好,等老人百年后就回溧水乡下去种田。

  1980年和1983年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我也有了机会可以过想要的生活了,但是我却舍不得卸下卖蒸儿糕的担子。1984年,在工商部门的关心下,我领到了一张临时执照,也有了一个9平方米的固定营业场所。虽然这9平方米又要住人,又要营业,但毕竟是固定下来了,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了。

  如今,我的糕团店早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还注册成了商标,店面也扩大了,店里的生意十分红火,20几个工人从早忙到晚。不过,由于长年累积下的毛病,我的关节出了问题,已经不能再做蒸儿糕了。蒸儿糕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蒸儿糕的模具,我一直保留着。这是婆婆留给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我觉得很有纪念意义。

  我要做个像婆婆一样的好人

  我的一双子女也很争气,女儿做了公务员,儿子做了记者,现今都已成家立业。店里的生意也越做越顺利,客人每天都是络绎不绝。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很满足,这是我挑担子卖蒸儿糕时,根本就不敢想的。

  如果要问我,有今天的生活最感谢谁,我能罗列出好多。除了感谢政府、感谢顾客,我还要感谢婆婆。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啊!

  在生活逐渐宽裕起来之后,我和老伴除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希望多帮一帮别人。贫困孩子失学了,我就出钱资助两个。家乡路不平,我就出资修一段。四川大地震,我也捐出2万元心意。我今年53岁,我认为自己还能继续干下去,一直干到70岁。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挣了钱后我会继续多做善事。 我要像婆婆那样,做一个死了也让别人能记住的好人。

  通讯员 徐春萍 祝鲲鹏

  快报记者 钟晓敏 整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