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华文化标志城再调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华文化标志城再调查
■国家扩大内需举措出台后,销声了八个月的 “标志城”再次成为争议的热点 ■虽遭炮轰,“标志城”的规划建设并没放慢步子,似乎越走越快,越走越自信
   销声8个月之后,饱受争议的山东“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最近再次引起各路新闻媒体的关注。有媒体报道,这个“传世经典”的项目,有可能借中央4万亿投资的大环境,打着“扩大内需”的幌子浑水摸鱼,“死灰复燃”。“中华文化标志城”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近日,记者赶赴山东济宁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中华文化标志城”从未成为过“死灰”,虽然它仍然还在纸上,但8个月来其规划建设工作一直都在“有序地推进”。

  平静的主建区

  九龙山,位于山东曲阜城南,距离城中心只有8公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九龙山的入口处,一个古色古香的山门显得非常扎眼。

  据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公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规划汇总方案》,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以九龙山为核心,辐射300 平方公里,连接相隔20公里的邹城城区与曲阜城区。九龙山,则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主建区。

  11月27日,九龙山山麓的曲阜市小雪镇小武村,村民的生活一如继往地平静。“最近一段时间,常见一些车辆载着一些外地人上山观看,听说这些人是专家和官员。”一位村民说,2年多前,村支书就告诉村民这里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但不知何故,至今不见开工的迹象。更多村民关注的是,这么浩大的项目一旦在家门口建设,将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肯定要进行大面积拆迁,让我们离开世代生活的地方。”一位村民说,“这地方风水好呢,古代好几个皇帝家人安葬在这里。”

  沿小武村一路攀登前行,有一处自然形成的60多米高的小土丘。丘顶大约百余平方米地带非常平整。中间立有一块石桩,写有“军事专用”的字样。从这里环视四周,视野非常开阔。极目远眺,九龙山就在眼前。放眼望去,九座小山头自然连成一体,宛如一条传说中的巨龙。

  据当地人介绍,九龙山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5公里,龙头在南,龙尾在北。山体呈弯曲状,九个山头蜿蜒连接一起,如蛟龙平卧阔野,威严而壮观,呈天然龙脉架构。这也是九龙山的由来。九龙山龙尾所在处,则是一处西汉时代的摩崖墓群,也是曲阜市的旅游景点。山脚下,“绿化九龙山,建设标志城”的标语显得非常显眼。

  朝起暮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九龙山麓的村民,显然不知道外界,一个关于要在他们家门口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话题,正被闹得沸沸扬扬。

  戛然而止的第一次争议

  第一次大的争议发生在今年3月间。3月1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姜大明亲赴北京,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新闻发布会。一个省的党政一把手共同出席一个项目的发布会,足以显示这个项目非同一般的分量。发布会上,山东省决定向全球征集标志城的创意规划方案,总奖金高达890万元人民币。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议》的提案。他在发言中透露投资“300亿元”建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设想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孔孟之乡的山东省济宁市。

  此提案一出,立即引起一场激辩。当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安家瑶委员写出了《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的提案,指出:“命名要慎重”、“虽说孔孟文化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

  安家瑶的这一提案很快得到了与会一些委员的相应,一共有115位全国政协委员自发在这份提案上签了名,“强烈呼吁发改委组织专家再做科学论证。”

  针对争议,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表示,“允许有争论,但是肯定要建。”张振川和孙淑义还提到,这一工程有69名院士签名支持。

  3月12日,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还就“300亿元建一座新城”等敏感问题进行了回应,认为:300亿元仅仅是个别专家的个人意见,目前项目还处在“创意和构思”阶段,距离总体规划、工程设计、投资估算还有很大距离;中华文化标志城不是新建一座城,而是把曲阜、邹城以及九龙山融为一体。

  官方的解释并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又传出“院士的签名有假”。有人发现,“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倡议书的一些院士名字存在误差,如将名字中的“钊”误为“健”,“容”误为“荣”,“葛”误为“万”。一些院士表示,是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下签的名,并未参与日后的项目;还有个别院士认为倡议书上的签名是假冒的。

  正当争议持续升温,公众期待真相时,争议却戛然而止。

  “标志城”没想分食四万亿元“蛋糕”

  经历了今年3月份的那一轮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普遍质疑后,中华文化标志城此后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其官方网站上,鲜有新的消息出现。直至最近,北京媒体的一篇报道,又将中华文化标志城推到了公众的视线内。

  11月26日,北京某报援引山东济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处的说法,称“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肯定要建”,只不过是将创意规划方案的征集时间延长到明年3月1日。

  不久,又有北京的媒体提出疑问,“中华文化标志城”会不会冲中央政府四万亿元拉动内需而来。报道称,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官方网站上挂出了一条消息,消息的来源是文化部的一个文件——《推动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核心的字眼是“加大投入,拉动内需,文化工作者也要有所作为”。报道认为,山东方面的此举意图非常明显,意在借国家投入巨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背景,再次“东山再起”,从4万亿的巨额资金中分一杯羹。

  该篇报道一出,立即引起其他媒体的关注和热议,许多人还发表评论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这一做法进行了批判。

  报道出来的当日,记者登录中华文化标志城官网,却没有看到这个文件。是“昙花一现”,还是根本就没有悬挂,记者随后致电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但得到的回复是“不清楚”。

  为了解真实情况,记者驱车来到了山东济宁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济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济宁市红星中路一号是济宁师专的老校区。学校搬进新城区后,老校区的5号楼5层便成了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济宁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地,几十人在此办公。

  “报道子虚乌有。”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济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处处长张爱民见到记者后,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不知道报道从何而来,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记者的采访。”

  张爱民说,看到报道后,他们进行了调查,只发现11月25日有自称设计公司的人打来电话,“你们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个项目还搞不搞?创意方案还在征集吗?”

  张爱民告诉记者,中华文化标志城各项筹备工作一直在有序稳步地开展,媒体所报道的“肯定要建”不知出于何种动机。

  至于“分食”4万亿一说,张爱民表示,标志城还在前期准备阶段,方案征集尚没有完成,怎么可能向国家申报项目。“文化部的那个文,我们只是听说过,但从没挂到网站上。我想,即使挂也无可厚非,作为基层文化部门转发一下上面的文件,也是一种学习和执行。”

  张爱民说:“搞建设一定要投资,但资金的来源渠道应该是多方面的,按照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的建设方针,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关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周期,投资渠道,投资运营等这样一些大的问题,都会深入研究,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充分听取和尊重公议,遵循法定程序,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有关规定办事。”

  张爱民一再强调,“说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300亿投资要从国家40000亿的扩大内需的投资中分一杯羹,这样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关于创意方案征集时间推迟,张爱民解释说,原来征集时间为2008年3月1日到2008年9月1日。全国“两会”后,因为四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大事,征集工作有一定的耽误,所以办公室研究决定将征集时间延长至明年3月1日。“从目前征集创意方案的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参与情况非常好,目前已有几百套方案从海内外汇总而来。”

  “标志城”的规划建设主体已经悄然升格?

  与今年3月第一次大争议中官方积极高调回应不同,此次山东方面变得十分低调而谨慎。

  “济宁这边现在只是一个分支机构,标志城总部在济南,很多事情要由他们解释。”张爱民微笑道,“我们现在是少说多做,或者做了也不说。”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张爱民在上午和下午各给了记者一张名片。记者注意到,两张名片存在差异,不仅颜色不一——一张为暗红,一张为白色,而且单位名称也有变化。上午给的暗红色名片上,单位是“中华文化标志城济宁市规划建设办公室”,下午给的白色名片上,则变为“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济宁工作委员会”。

  名片上的细微变化实际上透露出官方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重视。记者拿到的一份官方材料显示,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向红,在今年4月16日举行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说,在山东省原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山东省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是山东省省长,而副主任是5位副省级领导;其下辖的办公室为正厅级专门工作机构,主任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向红担任。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两会上遭到炮轰的“标志城”建设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而是走得更快更自信了?

  “标志城”的规划工作一直在推进

  记者发现,第一次争议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工作推进速度并没有放慢。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一份内部材料显示: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复函山东省省长,“抓紧开展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创意征集和论证工作,扎实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待时机成熟后再启动项目建设”、“努力协助山东省做好规划的论证和相关工作”。4月17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听取工作汇报,并予以肯定。随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先后表示支持,认为“山东有条件有优势来做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件事。”

  记者到达济宁时,一个专家组正在开会。据张爱民说,专家主要讨论九龙山山体恢复、水体营造等事宜。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一份总结显示:今年3月以来,他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意规划征集。绝大部分创意设计单位经过走访,打消了顾虑,消除了误解,表示了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态度。二是对规划建设区内文物保护、山水修复、水系改造、基础设施等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统调查。落实20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及相应配套资金。三是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会议,与有关领导、专家开展广泛的沟通联络。

  张爱民告诉记者,以前一些持反对意见者,大多对工程不了解,“经过我们大半年的解释和沟通,这些反对者中很多人基本认同这一工程,并积极支持。”据了解,为消除“误解”,一些持反对意见的重要人士还被邀请到山东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

  张爱民说,对一个重点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是正常的,个别省份还在与山东争这个项目。“对不同意见,我们都十分重视,安排专人进行收集整理,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参考。”

  “‘标志城’建设得到了很多部委的支持”

  2007年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该文件内容一经披露后,也引起了各方不同的解读。

  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明确表示“暂不在国家层面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指导委员会’”。二、请山东省抓紧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内涵和规划方案进一步组织科学论证。三、提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既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建一些文化建筑,更要注重既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国家发改委有明确指导意见的情况下,山东方面就拔高项目,炒作概念,这是在与国家政策博弈。”当时有专家评论说,山东方面的一些做法显然与国家发改委的意见相悖,一、没有处理好新建文化建筑和保护既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二、没有处理好“国家级”和“地方级”的关系,企图把项目纳入国家层面,向国家要钱;三、盲目拔高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地位和意义。“东方文化圣城”和“文化副都”的概念,十分虚妄,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化的和谐。

  山东方面的看法与这位专家截然不同,记者拿到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向红在今年7月份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发改委的意见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预留了很大政策空间,“一是国家层面的指导委员会,通知称暂不组建,但时机成熟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二是关于文物保护、生态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如地方资金确有困难,可按程序提出申请,中央可酌情给予适当支持。三是有关规划工作,国家发改委可会同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协助做好规划论证。四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待论证完毕进行项目启动时,国家有关部门将给予支持。”

  徐向红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政策前景是很好的,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快报记者 邢志刚 刘向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