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特派记者 朱周良 华盛顿、纽约、上海报道
这些都是真实的案例。
Samuel,上海人,美国绿卡持有人,曾经供职于美国两大政府房贷机构之一的房地美。这轮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Samuel为一家总部在香港的中型投行工作,负责财富管理业务,但他本人及妻儿基本上都常住美国,有一套住宅、两辆宝马和诸多社会关系。
今年6月,记者曾到华盛顿报道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Samuel还专程开着他的一辆敞篷宝马跑车带记者周游哥伦比亚特区。
几个月后的今天,Samuel搬进他在浦东锦绣路装修一新的豪宅,一起回来的还有老婆孩子。用他自己的话说,美国的状况不好,国内相比好像朝气蓬勃,所以带着一笔钱回到上海发展。最近上海金融办准备“批量”招海归的消息,让Samuel颇感兴趣,他正在积极联系应聘。
Jordan,叱咤华尔街的华人投资人之一。本月记者去纽约,试图联系他做采访时,却被告知他已回国工作。对Jordan这种级别的来说,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可能不是最大。毕竟,他在国外国内都有自己的公司,华尔街不景气,可以多花些时间经营国内的业务,只不过换个城市办公而已。
张子成原籍北京,现居美国纽约,任纽约Meridian股票合伙公司董事,同时还是北美投资协会的会长。“现在这边的就业市场的确越来越吃紧。”在29日的邮件中,张子成这样对记者描述,对冲基金、固定收益、信贷和抵押等各类市场都面临降低风险和削减人手的压力。张子成的朋友中刚刚丢了工作的就有10个,而“幸免于难”的已在积极考虑寻找后路。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球金融业已有15万职位“蒸发”。业内高管和分析师预计,仅美国的银行业,接下来的裁员人数还可能超过7万。
不过,对于金融业发展方兴未艾的中国,华尔街的动荡却给我们带来了“挖角”的机会。这样说绝对没有任何贬义,毕竟,选择是双方的事,一个愿打还得有人愿挨。
近几个月,更多中国的金融城市和政府机构开始积极网罗外国金融人才。12月3日,上海将开赴英国和美国招聘中高端金融人才,提供岗位需求170多个。
张子成认为,对那些在华尔街打拼的华人精英而言,中国的吸引力显而易见:首先,国内拥有大量资本盈余,急需相关人才来管理;第二,每年8%至9.5%的稳健经济增长;第三,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一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当前的发展方向仍是鼓励民营经济和减少监管,而一向强调自由市场的美国则恰恰相反,为了应对空前的危机,“国有化”正悄悄在美国蔚然成风;最后一点,刚刚过去的奥运会让世界对中国更加刮目相看。
一位华尔街的朋友告诉记者,现在大家考虑最多的还是钱、或者说是薪酬的问题。相比之下,生活方面已没有太多的顾虑。
“就我个人的理解,美国和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薪酬体系。”张子成说,“在账面上,美国的工资水平的确要比国内高出很多,但这就是你所得的全部。而国内则会有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的福利。更不用说,工作压力的差异也是华尔街薪酬高出一块的主要原因。”他最后总结说,这更多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
上海市金融办日前表示,海归金融人才的薪水,“跟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参照上海当地标准。”按照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的说法,相信薪酬不是影响这些华人精英回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说到底,这是一个对人生生活目标的理解问题,张子成说,“如果薪酬相对较少、但却能享受更有保障和舒适的生活,那么这样的工作机会还是很值得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