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0001号”老板
正在马群养马
·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0001号”老板正在马群养马
  从只有十几平方米门面的个体工商户,到拥有上万员工、数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改革开放30年来,南京的民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南京市工商局邀请了第一批个体工商户代表、第一批私营企业代表和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老总等和一些民营企业的后起之秀进行座谈,新老民营企业家坐在一起,畅谈多年来的创业历程,感慨不已。

  [个体户时代]

  背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数以万计的南京知青回宁,适逢政策放开,知青自谋职业,激活了南京创业的一池春水,南京最早的一批“个体户”诞生了。1979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只有2128户、从业人员2128人,到1986年底个体工商户达到了4.5万户、5.58万人,第一批“个体户”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第一批个体户代表:

  “白衣天使”下海卖服装

  已经46岁的鲍海宁看起来非常年轻,就是这样一个柔弱女子,居然是南京最早“下海”的个体户之一。1980年参加工作的鲍海宁曾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因为父母都在外地,10来岁的弟弟在她身边,还有80多岁的奶奶,结婚后还要照顾身患癌症的婆婆,在这样的生活重担下,鲍海宁决定辞职做生意。1982年,一个20岁的小姑娘把自家十几平方米的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卖起了针织衫,取名“新叶时装”。

  在那个年代,“个体户”常常是被人看不起的,“亲戚看到我就躲,一个舅舅还说,‘你不要进我家门!’”幸好有丈夫支持她。当时羊毛针织衫还很稀罕,鲍海宁一个人坐火车到上海进货,双手能拿多少就进多少。进货的艰辛还不算什么,生意不好是最伤脑筋的——人们当时不相信个体户,认为卖的是假货。鲍海宁想出一招,她在店里贴了一个条儿:有低于本店价格的,三天内退货;发现假冒伪劣的,免费退换,并给来回车费。而且卖羊毛衫时,鲍海宁还教顾客如何清洗,这是国营商场不能比的。很快,她的小店生意越来越好。

  这么多年来,鲍海宁一直坚持她的老本行没变,不过生意已经越做越大,不仅在夫子庙拿下了40多平方米的门面店,还在浙江开了分店,往日看不起她的亲戚朋友如今羡慕不已。

  [公司时代]

  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民营经济以追求产量、实行粗放经营和家族式生产管理模式为主要特征,许多个体户在这个时期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向公司“升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共同发展”的方针给南京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吃了定心丸。

  第一家私营企业:

  5万元注册私营企业

  吴有红的身上有无数的“第一”:南京第一个搞进出口的人、第一个以按揭形式销售小汽车的人、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第一人……吴有红之所以这么喜欢“第一”,完全与他的性格有关,“我就是喜欢新鲜的事物,追求过程。”现在他的兴趣又完全放在马术运动和赛马场上。

  最早,吴有红也是干个体户起家的,不过他做的是进出口,医药、饲料、化工、皮革……国外缺什么他卖什么给人家,不过个体户总是“缩手缩脚”,不能开发票,别人也认为不正规。就这样,吴有红做了南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9年,他用淘来的第一桶金5万元注册了一家企业,从南京市工商局领取了代号为“0001”的私营企业注册号,当时公司名叫“南京红龙土畜产进出口贸易公司”。

  既然是“第一”,就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等着他。吴有红说,当时他从厂家拿货,价格都要比国营企业高,“那时氛围就是这样,私营企业人家不信任,肯给货就不错了。”进价高,但卖得又不能比国营企业贵,他只好牺牲利润,宁愿少赚点也要做下去。

  涉足汽车业后,他率先推行了轿车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在全国都很轰动。如今酷爱马业的吴有红在马群建了国际一流的南京赛马场,一心钻研起赛马产业来。

  [创富时代]

  背景:30年来,南京的私营个体经济从初始的数量少、规模小、占GDP比重低的窘境中迅速突破,到2007年,南京民营企业集团公司已达155家,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已达55家,注册资本超亿元的已达146家,一大批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资本市场。2007年,全市已有18家民营企业上市,其中境外上市10家。今年3家民企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的审核。

  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

  公务员下海创业做起女鞋

  提起鸿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可能南京市民不一定知道,不过说到千百度女鞋,大家一定不陌生。“千百度”就是鸿国集团的品牌,创立于1995年底的鸿国集团还是南京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公司董事长陈奕熙昨天向记者说起当年的创业过程和上市过程。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陈奕熙曾是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的一名公务员,“90年代是下海热潮,我就是这时候跳进海里的。”和陈奕熙一起“跳海”的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国企职工,都是有“铁饭碗”的人,三人七凑八凑借了近60万元,就干起来了。到1999年,“千百度”就进入鞋业销售排行榜,2001年升至年度销售前三名。可是陈奕熙看到,民营企业小打小闹不行,要做大就必须借力资本市场。

  不过,鸿国集团的上市可谓“一波三折”。

  2001年鸿国集团就酝酿上市,可当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经济氛围也受影响;2002年美伊形势紧张,带来整个国际氛围不乐观;到了2003年,美伊正式开战,同时出现了非典……经历这么多波折,陈奕熙和他的伙伴还是顶住压力,成功地在新加坡上市。

  快报记者 陈英

  ■链接

  南京民营企业“第一”

  第一家民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获驰名商标的企业: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家成立党组织的私营企业:南京石林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家民营广告传媒企业:大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民营投资公司:二十一世纪投资有限公司

  第一家外商合资公司:南京国际礼品有限公司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