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河海“捆绑就业”解决冷门生出路
· 南理工招收五类艺术特长生
· 30年前,首批特级教师评选
没有硬杠杠,完全靠口碑
· “纪检30年”书画展下月开展
· 江苏将引进高层次金融“海归”
· 南理工明年
自主招生政策公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30年前,首批特级教师评选没有硬杠杠,完全靠口碑
  拎着时髦的小包,穿着鲜红的大衣,漂亮的银色卷发和灿烂的笑容。1978年当选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的长江路小学语文教师王兰昨天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当83岁的老人一出现在南京长江路小学分校“庆祝改革开放暨江苏省特级教师命名30周年”的聚会现场,现场的50多位江苏各地的特级教师就把她给围住了。现在特级教师评选有许多硬杠杠,论文、赛课、打分、申报材料,而30年前省首批特级教师评选完全靠口碑。“我们那年评了18位,南京有3个,小学就是斯霞老师和我,报纸给每个人登大照片和事迹。当领导问我们想要什么奖品时,大家都说想要一支钢笔和辞海工具书,这两样奖品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比多少奖金都更有意义。”王兰的话代表了很多特级教师的心声。首批小学特级教师中仍健在的有9位,最年轻的也有65岁了,已经退休的他们仍然坚持上班。

  追星追了三十年

  今年他也成特级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杨新富是今年刚刚当选的第十批江苏省特级教师。1978年江苏命名第一批特级教师时,他师范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他坦言,自己就是个追星族,是特级教师的忠实粉丝。“我记得斯霞老师的教学影片《我们爱老师》发行上映后,我喜欢极了,后来在放映员家长的帮助下,在他们的放映室里看了近10遍,影片中的许多细节我至今还能记得。”1981年后,杨新富获得了王兰老师的《春天来了》教学录音带。那时候,录音器材可是个稀罕物,录音磁带有一本8毫米电影片那么大,302式的台式录音机有好几十斤重。为了能听这盘录音带,他悄悄地将学校的录音机扛回了家,整整听了一夜,记下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

  这个铁杆粉丝把成为斯霞、王兰那样的老师当作毕生追求,历经了十三年,申报了五次,才终于如愿以偿。

  1995年杨新富第一次申报参评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那时候觉得势在必得,条件已经成熟了,自己可以和崇拜的斯霞老师、王兰老师走进同一个队伍。”自信满满的他却遭遇了失败。

  从那年开始,杨新富13年间先后5次没申报省特级,还把校长的行政职务辞掉,锲而不舍,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当老师的30多年里,杨新富曾有很多改行机会,有机关调他去做团委干部,文已经拟好了他最后还是婉拒了,参加广播电台考试成绩优秀可以做播音员,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教书。“我喜欢当老师,5次申报特级也引来了一些议论,但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常心,因为我一直觉得特级教师是我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里应该追求的一个目标,是我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

  从第一批只有18位,到现在第十批特级教师,江苏已有特级教师1500多位,成为年轻教师们的榜样。

  首批特级中的“小妹妹”

  已65岁了

  今年65岁的顾美云是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中最小的“小妹妹”,30年前评上特级时刚刚35岁。1978年10月24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无锡崇宁路小学教师顾美云想不到自己竟然能和时年70岁的斯霞老师同时成为特级教师。“当时全社会都很尊敬特级教师,到我们学校来上学的不少学生就指名要进我教的班。”顾美云说,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大奖,但她的心里非常满足,一直到现在,她仍然坚持上班,培养年轻教师。

  30年前的特级教师和今天的教师有什么不同?顾美云说,他们那时候讲究的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学生有什么事,自己就骑个自行车去家访,班里56个学生,家家都跑遍了。“我从不向家长告学生的状,总是说他们好的一面,有问题,也提出建议。”比如有的孩子动作慢,她就会建议家长准备个定时器,把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固定下来,一天一天的就有进步。

  顾美云说,希望今天的年轻教师们多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急功近利,用生命去爱孩子是她的人生信条,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具备了成为好教师的基本条件。

  快报记者黄艳

  特级教师王兰(中)成庆祝会的“明星”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