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死亡模拟教育
· 难过的不是王宝强
· 人生的最佳目标
· 下半身考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死亡模拟教育
  “如果这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在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主题班会上,当看完了一部生命如何从受精到呱呱坠地的影片后,心理辅导老师牟洁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写“遗书”。结果,学生们写下的“遗书”五花八门……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模拟死亡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死,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生。”但很显然,这种企图以模拟死亡来让学生珍爱生命、感激生命的教育方式是没有获得家长们认可的,甚至他们认为老师是在哗众取宠。毕竟,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在人还健在时谈死亡总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

  有句俗语叫“向死而生”,只有真正地看清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才会去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目前,“死亡教育”已经进入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课程,他们让孩子甚至幼儿园的儿童去触碰尸体,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直面死亡,并在对死亡的观察中发问。这样可以使他们对死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以此来减少青少年的意外死亡。笔者以为,死亡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生命是短暂的,要在短暂的生命中,如何使自己过得有价值;否则,当孩子真正活到需要面对死亡的时候,再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晚了。昆明的那位老师这么做,显然是从“人”的教育本质出发,是又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不但没有错,反而应该鼓励。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死亡教育”的模拟与训练也应当考虑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才好,否则,就极有可能对一些原本具有灰色情绪的学生产生误导或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李吉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