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寿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徐福东渡、老君炼丹……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渴望长生不老。
根据最新数据,在江苏如皋这个总人口145万的县级市中,百岁老人就有252位,90岁以上的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超过4万人,500多个家庭“五世同堂”。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分别高于全国、世界人口平均寿命4.29岁、9.59岁。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如皋人如此长寿呢?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太过特别?还是他们的基因与众不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从土壤中发现了长寿密码。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安莹
长寿之乡揭秘
一个乡有23位百岁老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黄标研究员的家乡就是江苏如皋,他告诉记者,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在如皋这个地方,七八十岁的老人实在是太常见了——“七十多来西,八十小弟弟,九十不稀奇”,到过江苏如皋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2003年,一直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黄标决定通过自己的研究揭开家乡的长寿之谜。几年来,他几乎拜访了如皋所有的90岁以上和百岁老人,发现他们不但生活能自理而且还能下地干活。
王群英,105岁,陶陈氏,103岁……仅8万人口的白蒲镇就有23位百岁老人。在黄标的相册中,有很多和百岁老人的合影,每一位老人的故事他都津津乐道。“这个老太太100岁了,我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地瓜秧呢。”“再看这位老大爷,97岁了,精神特别好,没事还拉拉二胡,下下棋。”“这位老太太最厉害了,都90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不但洗衣服做饭,还能穿针呢。”……
500多个家庭五世同堂
据了解,在如皋有500多个家庭五世同堂。现年105岁的王群英是如皋白蒲镇的寿星之一。黄标告诉记者,“两年前的一大早,当年103岁的王群英老人得知我要去拜访她,特地让儿孙们帮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站在房前,最先迎接我的是王群英83岁的大儿子吴新民。吴新民腿脚特别利索,每天除了干农活之外,还养着一群猪。”王群英老人告诉黄标,她的孙女已经62岁了,而且孙女的孙女已经17岁了,说实在的,这看上去真是让人特别羡慕的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
黄标告诉记者,2006年,当地的医生对王群英老人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老人的身体状况相当于七八十岁左右。
长寿密码藏在土壤里
据如皋当地的老人讲,秦始皇派徐福到东海去找长生不老的药,他找到了药,可是那一次海上狂风大作。仙药就此遗落在如皋,从此长寿现象不衰,但传说显然解释不了如皋的长寿之谜。
黄标告诉记者,人的健康长寿主要依赖于医疗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因素。但是通过对如皋高龄人群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很耐人寻味的现象:这些长寿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血缘或遗传的关系;其次这些百岁老人86%分布于农村地区,他们一辈子很少迁徙,只是单纯的和周围环境进行简单的物质能量交换;最后,这些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爱好特长、饮食结构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
这些数据让黄标意识到,在如皋这个地区,长寿和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的关系并不大,唯一有关联的可能是当地的环境。
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黄标发现,长寿人口主要集中在如皋的白蒲镇、如城镇和常青镇,也就是这个城市的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地区。而如皋中西部和南部地区长寿人口的比例明显较低。学土壤出身的黄标马上联想到了如皋市的土壤分布。
专家在如皋选择了1000多个土壤采集点,将其中微量元素分3类做进一步研究:第一类是有效态硒、锌、硼、镍等,其在如皋的分布特征为北-东-东南部较高,中西部较低,与长寿人口比例的空间分布极为相似;第二类是有效态锰和钴,分布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与长寿人口比例分布完全相反;第三类是有效态铜和铁,分布特征与长寿人口比例分布基本无相似之处。据了解,硒有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锌能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并参与酶的代谢,提高免疫功能;硼影响人体钙、维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代谢。以白蒲镇为例,这个地区每千克土壤中,镍、硼、硒的平均含量分别达0.16毫克、1.04毫克、4.75毫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微量元素含量适中
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了摄入适量的微量元素,还得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补充,最常见的就是加碘盐。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要刚刚好才合适。比如有效性硒太高了,在湖北就发现脱发,太低了,就会出现西北地区以前常患的克山病、大骨节病。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如皋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却正好在人体需要的范围内。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正好适合人体,通过食物链,长寿区的人们长期从环境中获取这些微量元素,抗衰老能力更强。”黄标说。
另外,黄标告诉记者,在长寿人口分布比较多的地方,土壤和水PH值都偏低,呈弱碱性,这对人体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