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发现 金陵探宝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人的探宝传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人的探宝传奇
当年的军民挖煤会战场面(资料图片)

  其实,说起南京人寻找地下宝藏的故事,那可要从几千年前说起了,点将台人、夫差、刘濞、孙权……汤山、伏牛山、冶山……透过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名地名,一段段在历史长河中隐藏太久的故事,开始渐渐展现在南京人的眼前。

  这些,同许世友找煤有什么关系吗?

  许世友为何要在南京掀起挖煤旋风

  中国历来北方产煤,而地处南方的江浙沪一带煤炭资源贫乏,恰恰这一带又是工业相对发达、能源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为了改变北煤南运的状况,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毛泽东号召在南方找煤。许世友将军得知后,立即开始了在江苏找煤的工作。针对有人提出的江苏采煤不如买煤的主张,他到处宣传一个观点: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苏南采煤不如买煤;但从战备的角度着想,一旦战争爆发,交通线被切断,苏南工业失去能源,那么一百块钱一吨煤也得开!虽然当时的工业用煤只要二十几元一吨,但出于战备需要,他的这个理论还是征服了许多人。

  当年许世友不仅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还是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既然他坚决要在江苏找煤,南京是江苏省会,自然是重中之重。于是,钟山煤矿、青龙山煤矿、官塘煤矿、湖山煤矿、灵山煤矿,处处井架林立,红旗飘扬,丘陵山岭到处机器轰鸣,锤声一片。

  满山遍野的煤矿还不够,甚至有人提出,要在玄武湖下面挖煤!记者就此事特意询问了玄武湖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并没有听说关于煤矿的事情,“前些年挖玄武湖隧道都很不容易,地下有粉细沙层,施工过程中对隧道产生的水压很大,极容易出现漏沙、流沙现象。”工作人员认为,湖底是否真有煤层姑且不论,只是施工难度这一关,在当年的条件下也不容易安全打出井道。

  南京地下能挖出多少煤?

  许世友用管理部队的那套抓生产,在煤田实行部队建制,组建了近二十个煤建工程团。矿长叫团长,书记叫政委。对于那时南京的知识青年来说,除了上山下乡,另一条出路就是去煤矿。

  2006年退休的成月琴阿姨,原本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是当年参与挖煤工作的学生之一,被分配到了位于汤山附近的官塘煤矿。

  据成阿姨回忆,她1970年去官塘煤矿的时候,那里非常荒凉,人烟稀少,晚上黑漆漆一片,山林间还不时传出一阵阵野狼的嚎叫声。

  在工作中,女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不必下矿井。成月琴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开缆车,还要负责给设备充电,同时再给电机做一些简单维护,“当时我工作的那口矿井有一百多米深,送同学上下要好几分钟。从矿井口往下看,是黑压压的,好像深不见底。”

  挖煤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有多大成效呢?

  成阿姨负责开的缆车,不光要送男同学上下矿井,还要把煤一车车运上来,所以她对煤矿产量也是心中有数:“煤产量很低,差不多正好能满足矿办中学的食堂和澡堂用。偶尔多出一点的话就存着,要过好久才能攒足一车皮,然后就把那车煤送出去报喜。”

  南京其他的煤矿和官塘煤矿差不多,大都没有形成大型的煤层,只有零星的一些“鸡窝煤”。所谓“鸡窝煤”,就是煤块一堆一堆,分布在地底深处,没有连成带状的煤层,往往一堆煤采不了多久就没了,开采难度很大,效益低,通常质量也不如北方的煤。

  奇怪的地下构造把许世友给忽悠了

  在南京乌鸦山西边有一座小山,这里曾发生过一则关于鸡窝煤的趣闻。

  有勘探人员在山上打了一钻,在500米处见到了煤层,抽取的煤芯有5米多。大家立即向许世友报喜,许世友等不及钻井队在周边再打钻孔,探明这个煤层面积究竟有多大,立刻调来了一个工兵营,命令他们对着这个钻孔的见煤处掘斜井。斜井打到这段煤层得挖六七百米巷道,代价很大。

  好不容易工程完成,所有人都傻眼了——工兵营仅挖得几十筐煤炭,这还是一处鸡窝煤!原来这一小段煤层恰巧呈立柱型,还正巧被钻机打着了。

  许世友亲临现场,看到结果他扔下一句话安慰大家:“没关系,挖不着煤,就当防空洞用嘛!”

  专家们在这股挖煤潮中做了什么?

  许汉奎研究员一直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如今,他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当年南京挖煤的时候,他也曾被请了过去。他解释道:“煤本身就是远古时代植物遗骸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和古生物还有点关系,所以我就被请去了。”

  当时,六合军分区的蓝司令找到许汉奎,向他说明了任务的情况,上面有命令要在一定时限内找到一定储量的煤矿,所以要让他这样的技术骨干来提提意见。许汉奎心里可没底,他很了解南京周围的地质情况,因此他回复蓝司令,不能保证什么,只能尽力找找看。

  回想起这段往事,许汉奎不禁咧嘴苦笑道:“有不少专家被逼无奈,只好说南京有煤矿,其实南京能不能找到大型煤矿,大家都清楚。”

  六合象山下的黑石头

  许汉奎跟随蓝司令来到六合,每到一个地方,他和工作人员都要勾画这个地方地质层的结构图。图画好后,蓝司令都会焦急地凑过来,询问这里有没有煤矿。工作人员一次次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到了六合象山的时候,许世友也过来视察工作情况,听说专家找不出煤,他直摇头,“这样可不行!”许世友干脆亲自到田间走访农民。很快,他回来了,兴冲冲地说:“我问到了,住在这里的百姓讲,以前在山上挖出过黑色的石头。肯定是有煤的,我们来挖挖看。”

  很快,工程兵部队调集过来,许世友亲自开着一辆小吉普车,上阵督导。满山遍野都是开着推土机和挥舞着铲锹的工兵,许世友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战争岁月,意气风发地指挥着“战斗”。

  没过几天,山上的植被就被推平,土层也被推开,一大片的石头露了出来,果然是黑黝黝的一大片!有人撬下黑石头仔细看看,不禁生疑,“真的是煤层吗?”

  战士采集了一些样本交到许汉奎手上,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他只好来到许世友面前,如实汇报:“这叫石煤,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石头,所以黑黝黝的。这不是煤炭,没有办法作为工业燃料。”众人失望地长叹一口气。

  江苏的第一个油田是无心插柳?

  当时六合军分区不仅包含了南京六合县,从南京江北到淮安的盱眙都是归属六合军分区。直到最后走出六合军分区的范围,终究没能找到大型的煤矿,许汉奎只好向首长汇报,“找不到煤,确确实实地找不到。”

  找不到煤,怎么办呢?

  如今,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老人有些羞赧地补充道:“没有煤实在不好交代,我最后建议他们可以在苏北平原找找石油,按照地质构造,那里可能有油田。找个油田出来,总能将功补过啊!”

  许汉奎事后听说,后来当真在苏北打出了几口油井,具体情况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那是1970年8月6日,华东石油局第六普查勘探大队3208井队,在兴化戴南施工的“苏20井”,发现了江苏的第一个油田。谁都没想到,许世友南京找煤效果不佳,倒是促成了江苏的第一个油田。

  至于南京那些只能挖出鸡窝煤的小煤矿,始终只能惨淡经营,1975年后,知识青年陆续被调回城市,至上世纪80年代,煤矿大都关闭,不少井巷都因为年久失修而渗水塌陷,再也无人问津。

  实际上,四十年前那段挖煤往事,并不是南京人寻找地下宝藏的第一次尝试。在历史上,古代人在南京寻找地下宝藏的尝试进行过多次,那么,他们有没有成功过呢?

  金陵就是因自古金属矿藏丰富而得名

  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古代史书通常对政治、人物这些事情比较重视,对于经济活动的记载往往非常模糊,像矿产之类的资料,一般只会在“食货”部类极其简略地记载一下。

  相对详细的记载来源于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在卷十一《食货·矿物》中记录了南京矿产的种类、分布、矿区面积、开采人,以及开采的年代等资料。从民国时期的记载看,唯一能称得上丰富的矿产只有石灰石,其他矿产的量都不大。煤矿分布得比较散,规模也都不大。除此以外,南京还产有铁、铜、锡、铅等。

  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正史记录虽然不多,但也不代表南京没有矿产,甚至可以说,宁镇一带是古代南方的重要矿产产地。南京古代属于丹阳郡,《古今图书集成·铜部艺文》中记载:“善铜出丹阳。”可见,铜矿应在南京矿产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先生就认为,南京古称金陵,正是来源于南京地下的矿藏,“古代铜、铁之类的金属统称‘金’,而山地土丘被称为‘陵’,‘金陵’指的就是铜山、铁山,并且根据现有的资料看,南京在古代确实是江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石产地,“金陵”也因此得名。”

  赤壁之战东吴士兵的武器都“Made in 冶山”?

  冶山是南京城西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传说吴王夫差曾在这里筑城冶剑,民间称这处冶城为南京的母城。

  在春秋末期,吴国和楚国是南方两个大国,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因此君王都高度重视“兵革之利”。楚国地大物博,一直是传统的铜产地,在原材料供给方面没有问题。而吴王就头疼了,当时兵刃的主要材质是青铜,吴国地盘较小,只有有限的几处铜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吴王只好碰碰运气。派出“勘探队”从姑苏出发,四散走出去,寻访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脉。

  有一队往北的人马离开姑苏十几天,没有一点发现,越走心越凉。眼瞅着就要走出吴国了,再找不到矿脉,怎么向吴王交差?正当所有人一筹莫展之时,碰巧有农民说,附近的山上有一种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石头。工匠大喜,风风火火地上山查看,结果确认这就是吴王梦寐以求的精铜矿脉!

  于是,公元前五世纪末,吴王在这里修筑了“冶城”,作为冶炼青铜的地方。到了三国时代,孙权更是在此设冶宫,铸造铜铁器。当时,南京冶山的地位约等于今天的“首钢”,是东吴最重要的冶铸中心之一。赤壁之战中东吴士兵所持的武器,不少都是“Made in 冶山”。直至东晋,这里都是宁镇一带重要的冶铸铸造城,工匠们终日在这里劳作,远远就能看到黑烟滚滚,星火点点。

  按照这种说法,冶山下确实有大量的铜矿,而且品质一流,事实确实如此吗?

  冶山秘密被朝天宫掩盖了

  由于冶山旁就是朝天宫古建筑群,为了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坏,一直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文物勘探工作。正是因为没有文物作为证据,对于这段传说的真伪,专家们看法不一。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蒋赞初先生认为,夫差筑城的传说基本属实。有相当数量的学者都赞同蒋先生的观点,殷维翰先生甚至考证出,冶城筑成的时间是公元前495年。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对此提出异议,看来冶山地下的秘密,还要等到文物出土后才能见分晓。

  朝天宫后面的冶山既然存疑,那么南京其他地方有古代矿冶的遗迹吗?

  夏代南京人从哪里找到铜矿的

  考古人员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和陈大海都曾参与过相关遗迹的发掘。目前为止,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矿冶遗迹,应该是汤山的点将台文化。这处文明遗迹的发掘,证明早在夏代,南京地区就进入了青铜文明的萌生期,甚至有专家赞叹,点将台文化是江南“青铜时代的曙光”。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清理出大量石器、陶器,虽然尚未发现青铜器,但在遗址中发现了铜炼渣,看来在这里生活的先人,已经开始知道冶铜。

  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先民们尚没有足够坚硬的工具开凿矿洞,由此看来,当时矿石必然来源于露天。最初,可能是先民在外出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一些颜色、质地都与众不同的石头,出于好奇,便带回家。或许只是因为好奇,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他们将这些石头放在火里煅烧。经过一次次尝试,先民们渐渐掌握了冶铜的技术。

  专家告诉记者,在今天,点将台遗址附近不乏铜矿产地,但并不存在大型的露天矿场。先民是如何得到矿石?这又是一个谜题。有地质工作者推测,是由于风化作用,让一些埋藏在地下的铜矿石暴露在地表,是大自然的力量让先民有了和矿石接触的机会。

  点将台文化只是证明了南京先民有矿冶活动,但还是不能直接证明,矿石就是来源于南京本地。伏牛山铜矿遗址的发掘,则给了人信服的证据。

  南京人采矿技术领先西方1000多年?

  伏牛山古铜矿遗址位于汤山镇北约5公里,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铜矿。上世纪70年代,伏牛山矿区银孔山麓108工作面,有了一个让众人震惊的发现——工人在打洞的时候,竟然找到了一条神秘的矿道!工人壮着胆子探头看看,发现里面很深,而且洞顶上还有形状奇怪的钟乳石!有人猜想,“难道是古人开凿的矿道?”

  1985年,经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和探讨,确认该矿是南京历史最古老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古铜矿遗址,也是继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之后发现的全国最古老的古铜矿遗址之一,开采已有2000年以上。根据分析,这处矿洞从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挖掘,直至隋唐时期,都还在使用。

  令人称异的是,这一古采矿场所采用的“分段法螺旋道开采工艺”,即使是在采矿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瑞典,也直到上世纪50至70年代才完成从试验到应用和推广。

  吴王刘濞谋反前在六合私造兵器?

  除了铜矿,南京冶铁的历史也称得上源远流长。冶山铁矿至今仍在开采,西汉时,这里一度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

  西汉景帝年间,吴王刘濞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挑起了七国之乱。在叛乱前,他主要做了两项准备工作,筹钱和铸兵器。

  这些事都必须悄悄进行,钱的问题可以通过铸造私钱来解决,离南京不远的铜官山正是刘濞铸钱的地方,而六合的冶山,则是他筑兵器的地方。《史记》记载,刘濞“招致天下亡命者”为其铸钱铸剑,这段文字说明,当年承担这项具体工作的,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应该是用封闭式的管理,以保证谋反的秘密不被外泄。

  至于是什么人帮刘濞找到了六合的铁矿,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是简要记载了刘濞在六合采矿冶兵的事。

  如此看来,南京地下确实有不少宝贝,可是为什么唯独没有煤呢?这个问题,还要找地质专家来解答了。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是钟寅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