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一周声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另一种温暖
· 《证人》救赎中的沉重人性
· 别让“硬伤”败了正剧之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别让“硬伤”败了正剧之名
  光从《台湾1895》这个剧名上就可以看出这部戏的厚重感,而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同步上映,更是显示出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

  应该说,这部剧的整体质量是不错的。潘虹和李雪健两位老戏骨在剧中分别扮演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炉火纯青的演技让剧情增色不少。剧中的灵魂人物当属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李雪健将这个生不逢时的人物身上的多面性,尤其是背负了割地赔款这样沉重的历史责任时内心的复杂和善恶两面生动地表现出来。

  然而,作为央视播出的一部历史正剧,却在编剧上呈现了许多不该有的“硬伤”。剧中,李雪健扮演的李鸿章说了一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在1860年所为,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才入侵。1895年时的李鸿章又如何能预知五年后的事情呢?其它错误如将“两朝元老”李鸿章、左宗棠称为“三朝元老”;“提督”“总督”混为一谈等等,更是成为许多历史爱好者的笑谈。

  如此硬伤,实在有些贻笑大方,而稍加留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别让一部大制作毁在硬伤上,也别让硬伤败了“历史正剧”之名。立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