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硕士也没那么拽了
· 自考网上咨询会24日开通
· ■停 气 通 知
· 快报欢乐社区行今天走进陶李王巷社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硕士也没那么拽了
2009年硕士毕业生有3万多人,文科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
  多读三年书,找工作时身板总会更硬吧?抱着这样的想法,三年前不少本科生毅然投身考研大军。三年过后,他们恍然发现,找工作还不如当年。想进本科院校,基本没戏;“屈尊”到中学,也至少有十来个人争一个岗位。

  昨天,“江苏省暨南京市2009届毕业研究生暨高校师资专场洽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尽管有392家单位提供了16392个岗位,可进场的2.3万名硕士生仍然感觉就业形势不乐观。而2009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达3.16万人,比2008年又增加了4.83%,就业压力更大了。

  那些简历投递无门的毕业生

  故事一

  硕士基本进不了高校

  “博士、博士……”顺着华中农业大学的招聘计划表一路往下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刘的心情越来越沉。一直到最后三行,她才好不容易看到了“硕士”两个字,只有文学和语言学翻译专业招硕士生。可是她学的是生物学,进高校基本没戏。小刘告诉记者,会场上来了不少本科院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等,基本上都要招博士生,就连一些高职院校也招收部分博士生了。

  记者在现场转了一圈,发现参展的本科院校很少有招收硕士生的计划。

  故事二

  学管理的争做中学数学老师

  黄慧是南京邮电大学的硕士生,学的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她却去应聘金陵中学的数学老师,“老师,我的数学真的很不错,以前150分的试卷能考到130多分呢。”黄慧竭力推荐自己,“我相信以我的实力,教中学数学应该没有问题的。”但招聘老师没有被她打动,最终还是以专业不对口拒绝了她。黄慧有些遗憾地说,她来应聘中学教师,就是想让自己多一条就业途径。

  故事三:

  招本科生的岗位也想试试

  “老师,我是学控制理论与检测工程的,想应聘你们硬件设计这个岗位。”在熊猫集团的招聘展区前,江苏大学的洪同学想了想,又冒出一句话:“老师,我的英语水平还可以,还想同时应聘英语(科技英语)这个职位,行不行?”招聘人员说,“那不行,上面不是写的很清楚吗,那个专业是招本科生的。”

  在展位前站了一会儿,记者发现,不少硕士生都把目光瞄准了本科生的岗位。一位男生告诉记者,本科生干的事情,硕士生也可以干,现在硕士生也没那么值钱了。

  故事四:

  硕士孕妈妈也赶来找工作

  挺着大肚子,在各个展位前搜寻岗位,孙凌在现场尤为显眼。孙凌是东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生,温柔地摸摸自己的肚子,她说,自己怀孕约五个月了,本来也没打算来现场招聘会。不过,市场不景气,找工作的人这么多,她还是决定来试试看,碰碰运气。“我投了一份简历给一家出版社。”孙凌告诉记者,让她没想到的是,那家单位对怀孕居然没说什么。万一有单位拒绝她,她就告诉别人,反正明年七月份,她也该休完产假了,完全可以正式上班。

  那些主宰学生命运的招聘单位

  招聘学校提前退场

  硕士生的热情“吓”坏了前来招聘的中学,都没有等到下午招聘结束,就准备打道回府。上午10:50,记者碰到了正在收拾东西的淮安外国语学校的两位招聘老师,“两个小时就收了300多份简历,够了够了。”一位老师指着塞满的包介绍着,口气中有些得意,“我们不愁的,就招35名教师,十选一,很不错了。而且我们开出的薪酬至少在2000元以上,肯定能吸引不少硕士生的。”不少硕士生告诉记者,进不了高校,就只能委屈点去中学了,至少还比较稳定,待遇也还马马乎乎。

  知名外企明显减少

  “都没什么好的外资企业。”晃了一圈又一圈,河海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林同学发现,金融风暴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他告诉记者,他是苏南人,本来想好了,如果苏州那一带有比较好的外资企业来招聘,他愿意回去工作。可是看了半天都没发现好单位。

  记者也发现,和往年相比,招聘现场的确鲜有外企的身影。对此,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任雷鸣也坦言,和往年相比,外资企业的确少了,一些外向型经济、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海外市场的企业招人明显减少。苏州有关负责人传出消息,和往年相比,人才需求比同期下降30%。

  “不过,对硕士生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任雷鸣表示,国内的大量企业正好利用这个机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招聘一些人才。所以,一正一负,对硕士生的总体需求并没有减少。

  【专家视点】

  偏文专业社会需求不多

  “社会对硕士生的总体需求还是比较多的。”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任雷鸣分析,可是,硕士生还在喊就业难。这是因为培养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对一些技术型的理工科毕业生而言,他们的就业不愁,甚至供不应求,而且薪资待遇都比较高。而一些偏文科的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类、管理类等专业却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状,社会需求不多,因此就业出现困难。

  对偏文专业的硕士生,任雷鸣建议,在校期间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非本专业的知识,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会很欢迎。当然,高校在专业设置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到市场因素。    

  快报记者 谢静娴 项凤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