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商业消费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萧条时代更需品牌建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萧条时代更需品牌建设
  2009年央视的广告招标会,现场出人意料的火爆,招标总额达92.5627亿元,同比增长了15%,这似乎与金融危机中广告总体份额会缩水的推论背道而驰,但是正如马云说的:“其他企业都在大力扩张的时候,需要回过头来看一下,过热的时候,需要变得冷静,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时候,需要突飞猛进,这就是商业。”央视的招标会逆势而行,不排除有部分企业破釜沉舟,但是大部分是蓄势已久的大品牌出动的时候。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些粗放型企业,凭着充足的市场需求,和无品牌投入、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的畸形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但是危机下,那些苦练内功的企业凭借着其品牌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品牌的魅力正是缘于它本身具有抗打击的能力。孙子说:“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经济萧条使人们的选择发生改变:从量的选择转变为质的选择,而这一时期,正是品牌大批并购时期,如果抓住这些机会很可能改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危机的好处是冻死了“害虫”,中国优秀品牌企业的“谋篇布局”,证明了品牌的优势在危机下弥足珍贵。

  品牌与危机密切相关,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品牌诚信危机。在危机中,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的萧条,迫使国内贴牌企业和合资企业必须提前走自主品牌道路,而只有注重高附加值、注重品牌建设的中小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对中国经济无异于一场“清洗”运动。对于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企业走向品牌化、差异化竞争未尝不是好事。

  危机之下,正是中国优秀自主品牌企业加快品牌扩张和国际化步伐的机遇,当然本身在全球就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更加如鱼得水,比如海尔,国内市场成为其稳定的后方,海外的空虚正好可以大举进军,即使是失之东隅,它也会收之桑榆。中国国际品牌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将成为最终赢家,中国国际品牌将逐渐进入发达国家消费大众视野并成为他们的选择。

  萧条时代,变得稍微“贪婪”一些,加强品牌的构建和品牌的传播,趁机而入,那么即便冬天已经到来,那只会意味着:春天已经不远了。

  快报记者 史丽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