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抗击全球金融风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改善民生促发展,江苏各地打出扩大内需组合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改善民生促发展,江苏各地打出扩大内需组合拳
  改善民生促发展,江苏各地

  打出扩大内需组合拳

  “正在开常委会”“正在讨论着”……昨天,快报与江苏部分省辖市党委政府相关人士联系时,多位都在开会,声音里透着忙碌和紧迫感。而且,会议的主题也“不约而同”,都是围绕当前扩大内需促发展的主题,研究部署当地的措施。

  在国务院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后,江苏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了十个方面措施,今年省级财政增加安排资金100亿元,全省将迅速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13日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结束后,文件迅速下发至全省,各市立即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出台扩大内需的组合措施,扩大内需,保增长促发展!

  南京、苏州、无锡、连云港、宿迁……多个城市已经拿出了具体方案,确定了从现在起至明年、2010年的投资规模和重点项目。在已经公开的项目中,有不少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还有一些是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不过,所有项目都围绕发展需要、群众利益需要来确定。在组合措施中,政府投资项目发挥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由此带动社会投资,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实际效应。例如,苏州明年当年完成投资5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左右;无锡到2010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10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3300亿元。

  南通、淮安、常州……还有多个省辖市将于本周公布具体方案。南通市委昨天下午举行会议讨论扩大内需等一揽子议题;淮安已经出台了十大措施的初稿。

  “感觉形势特别紧迫,但也特别有信心。”苏南某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全省从上到下,“保增长促发展”成为首要任务。中央和省里的措施相继出台后,市里就一刻不停地忙起了落实措施,“市委市政府开了好几次会,提出了很多要求。我们不但研究了市里的实际情况,也外出进行了调研。可以说,这阵子天天都在通宵达旦地忙碌,起草文件、汇总各方面的意见……”这位负责人表示,苏南和其他地区还不完全相同,既要立足当前,还要确保产业优化调整的长远发展,“眼下各部门、各地区都在报项目,一律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审核。”

  11月17日下午,省扩大内需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亲自挂帅担任组长的省长罗志军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入,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开工一批、签约一批、推进一批,做到早筹划、早启动、早落实、早见效,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国各地措施

  北京:

  北京市委常委会昨天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议部署,今后两年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0000亿元。

  广东:

  广东决定集中在今、明两年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00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5000亿至10000亿元。计划明年重点工程投入3000亿元,比2008年约增加2倍,带动社会投资稳定增长,预计明年全社会投资可完成1.3万亿元左右。

  浙江: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做客浙江在线与网友对话交流称,浙江将提前完成原预期5年完成的“三个千亿”项目,利用3000亿来拉动需求。

  苏州

  投入2170亿

  “明年将安排重点项目和实事工程160项,总投资2170亿元。” 11月17日,苏州市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并出台了《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共十项32条举措。这些举措的出台实施,对于增强各类企业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品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据悉,除此以外,今年苏州市财政增加安排资金25亿元,明年当年完成投资550亿元,预计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左右。

  这十项措施包括: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保持开放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减负力度、增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等。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苏州明年将完成其中的200亿元。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尽早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加快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加快完善道路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北环快速路西延、苏福路高架快速路二期等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建设苏州常熟至昆山高速公路、锡张高速公路苏州段,确保“十一五”期末,新增高速公路103公里。全面推动港口和航道扩容,加快建设太仓港区三期工程,建成太仓万方杂货码头;开工建设三干河南延工程。实施常熟电厂扩建工程,建设双阳、青秋及苏州南部电网等76项输变电项目。

  在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方面,总投资100亿元,明年安排20亿元。其中有实施节能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望亭发电厂“上大压小”改建工程,推进与清华大学合作的7个国家级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示范项目建设;推进三角嘴湿地公园二期和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三期建设,建成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一期。此外在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建设中推进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实施福星、娄江、城东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建成七子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

  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009年苏州将对申请实物配租的低保无房家庭实现应保尽保,2010年底对申请实物配租的所有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实现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中等偏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都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住房。

  明年,全市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5万平方米,安排投资10亿元,市区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组织供应廉租住房200套,安排投资5亿元。鼓励和支持住房消费:从即日起,购买住房转手交易营业税征收期限从5年内调整为2年内,积极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面,新增缴存公积金人数25万人。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对城区110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和185条街巷进行综合整治,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新建汽车北站公交换乘枢纽和3个公交换乘中心,新增燃气公交车500辆,建设加气站4座。此外,在加快农村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准。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

  调整明后2年市区城镇职工医疗和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征缴费率,职工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征缴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又现行统一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9%缴纳下调到8%,职工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征缴费率降低0.5个百分点,可减轻企业负担3亿元。将与单位保留工伤保险关系的5-10级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结付范围,全市减轻企业负担5000万元。对商贸、服务型企业和公益性岗位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单位实际缴纳数给予补贴;对各类用人单位(商贸、服务型企业除外)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单位实际缴纳数的50%给予补贴;企业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单位用工补贴。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培训合格人员开办的企业,提高减免补贴的比例;实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免费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扶持力度。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可申请小额贷款,上限由现在的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放宽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探索建立全市产权(企业)交易市场。进一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

  此外,增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1.扩大信贷规模,确保全年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水平,明年争取贷款规模的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信贷支持。3.积极探索多种抵押贷款方式,研究出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出质登记办法,允许企业股权质押,盘活企业静态资产。4.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力争至明年底有15家左右的小额贷款公司挂牌开业。争取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

  无锡

  投入2750亿

  11月18日下午,无锡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该市发改委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二项措施。明确提出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加快启动一批政府主导性项目,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在起到明年,总投资达2750亿元,安排重点项目170多个。

  十二项措施紧紧围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从现在起,到2009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4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到2010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10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3300亿元。

  明后两年经适房每年不少于7500套

  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450亿元,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市区今年提供实物配租廉租住房400套,2009年不少于600套,2010年不少于1000套,解决16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市区明后两年各提供经济适用房不少于7500套。2009年和2010年市区每年安排拆迁安置房施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以上,分别竣工500万和6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加快低洼地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加大老新村综合整治力度。

  明年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

  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26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09年3月前启动胜利门广场站、三阳广场站、市民广场站等先行站点建设,9月前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铁路无锡段建设。三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2009年建成苏锡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锡张高速公路,力争开工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锡太高速公路和长江南路互通。其他还包括加速改造国省干道,继续加大苏南(硕放)机场扩能改造力度,加强能源建设等。

  80亿元投向社会事业

  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80亿元,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其中2009年市级政府性资金安排社会事业项目建设10.2亿元。2009年完成辅仁高中、青山高中、立人中学、江阴南菁中学、宜兴中学搬迁等项目建设,2010年完成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技师学院二期和公共实训基地一期等建设。2009年完成市妇幼保健医院门诊楼建设;2010年完成市二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市三院改扩建、市中医院移地建设主体工程,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10年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体育公园改造等项目。

  770亿元扶持企业发展

  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770亿元,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今年市级财政增加安排3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新上项目贴息、信贷风险补偿和担保机构损益补贴。设立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做大担保规模,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着力推进海力士、尚德太阳能等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落实国家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政策,预计减轻企业负担30亿元。

  南京是江苏第一个确定拉动内需措施的城市。据悉,南京市排出4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86亿元,预计明年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这48个项目包括危旧房改造、地铁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都市圈轨道交通启动工程等。其中,城建将在今年完成投资352.6亿元的基础上,明年计划托出402亿元的总盘子。近期将建设5个客、汽渡一体的码头,开辟4条航线;汉口路西延工程明年初将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0多亿元,整个工程将在2011年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四桥明年全线开工,完成投资12亿元;又一条跨江轨道线地铁8号线,将于明年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大胜关长江大桥同步过江。

  [ 南京 ]

  17日下午,连云港召开全市干部大会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今年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支持和拉动经济发展;至2009年底完成政府主导投入18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700亿元。其次,加大工业企业扶持力度。自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用于做强做优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调整完善信贷投入奖励办法,增加国有资金对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投入。四是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采取“降税、补贴、扩需、缓费”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五是围绕中央和省投资项目的安排方向和重点,积极完善项目建设的载体功能,切实增强中央和省投资项目的承载能力,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有序推进。

  [ 连云港 ]

  市政府近日出台了扩大内需的12条措施,市级财政增加安排1.2亿元,引导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其中,市本级安排6000万元,对中心城市220平方公里范围内居民购置房产实行财政补贴;将购房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市区范围内最高贷款额度由25万元提高到35万元,提高居民住房购买力。未来三年内完成总投资70亿元,建设安居房450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全市投入27亿元,市区投入8亿元,建设安居房50万平方米。

  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郑春平 陈泓江 王彪

  [ 宿迁 ]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