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招待费很敏感本来就很悲哀
· 松绑“个人放贷”没有想象中可怕
· 我怀疑周老虎认罪,但我没办法了
· 推行乡村养老保险是多赢之举
· 公开招待费,难度真的还很大
· 谁让郭德纲成为第二个张斌
· 文人为什么拍马有术
· 农民怎样变成商人
· 双面伊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招待费很敏感本来就很悲哀
  【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有些不正常的事情,在现实中却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时,往往有两种情形。一是我们已经麻木了追问的神经——就是你追问,也问不出结果来。久而久之,追问的动力没了,追问权也渐渐地放弃了。第二种情形是,追问本身就是罪过,是一种禁忌,你连问都不能问,这“不正常”便成了“正常”。不知道“政府招待费”属于哪一种。

  11月1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沈阳市民温洪祥向政府招待费“发难”的新闻:温洪祥向财政局、审计局和政务公开办等部门递交申请,要求沈阳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公开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单位事业性经营收入等财务账目。但沈阳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却说:“由于国内还没有先例,政府部门财务信息又极其敏感,难度极大。”

  “政府招待费”有多敏感?应不应该问出个结果来?需要指出的是,温洪祥“追问”的政府公开信息有好几种,媒体却多拿“招待费”做题,可见招待费确实是个极其引人注目的话题。

  政府财务信息,笼统地说,确实敏感。确实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但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温洪祥所追问的“政府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财务账目来看,恐怕就谈不上什么“机密”。说“敏感”倒不为过,因为这些事情,是老百姓想知而不得的,一旦让老百姓知道了内情,恐怕有些“不方便”,甚至“气不过”。我们勒紧裤腰带缴税,却让某些“公仆”们花天酒地,是个人心里都不平衡。因此,为了不失控,这些信息当然不能外泄。

  以招待费为例,如果让老百姓都知道,市长书记陪人家吃了什么,“政治”岂不是家常化了?因此,尽管包括“我”在内的老百姓,一直都很想知道官员们是怎么动辄吃掉成千上万的,但总不好意思问:别没问出什么来,还被人家呵斥“一边呆着去”。

  尽管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规矩来约束“招待费”,但总是左手管右手,政府招待费总能找到突破口。用一个诗人的话来说,如果有关“招待费”的规定有一万种,那么,告诉你,有关部门总能找到“突破封锁”的第一万零一种方法。所以,政府招待费总要不断膨胀,为拉动消费做出卓越贡献。至于到底贡献了多少个百分点,那是经济学家的事情,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你们到底吃了多少?你们到底能吃多少?这算是“机密”吗?

  当然,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所赐,我们也知道,一个透明的政府,有许多事情,是应该主动向百姓交代清楚的,这其中包不包括招待费,待考。令人沮丧的是,在外国元首因多吃一道菜可能被迫向国人道歉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政府招待费”是不是机密、能不能脱敏而争论不休,不知道,这是国情不同,还是差距太大?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