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罕见的金融海啸正席卷全球,波及众多市场、众多行业。普通百姓的金融生活,也因此发生着巨变。为期4天的第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和为期3天的第六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均于昨日结束,如同“风向标”,折射出金融海啸下中国理财市场的“变局”。实际上,博览会现场最受青睐的,几乎都是一些低风险的保本型产品,或短期理财产品。这或许是一个信号:随着资本市场动荡加剧,百姓理财关注的焦点正由“收益”转向“避险”。快报记者 陈刚 新华社记者 潘清 刘琳 周锦宇 陈思怡
北京金融博览会
“这种产品保本么?风险高么?”
产品不再被抢购一空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理财市场波及其中——投资不再“稳赚不赔”,产品不再被抢购一空。记者14日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理财则更趋稳健,金融机构“危”中寻“机”,产品趋于多元化。
“这种产品保本么?”“这样的收益,风险高么?”本届展会上,面对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数投资者都会有这样的问询。
原先挂钩股票市场的理财产品不再热销,保本型理财产品备受青睐,普通百姓最关心的已经由获得高收益转为如何让“辛苦钱”保值、增值。
业内人士认为,之前投资者纷纷涌向股市和基金,一方面说明那时国内投资理财渠道比较匮乏,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追逐高收益,对资本市场风险认识和预期不足。在经历股市动荡、初尝理财喜与忧之后,百姓的投资心态日渐成熟,投资选择趋于稳健。
基金吸引力明显减弱
与去年金博会上基金展台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本届会上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减弱。基金展台旁人流稀少,驻足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其中也以前期投资过基金的老基民为主。
“什么时候还会有一波行情?股市何时会回暖?”在汇添富基金的展台前,一位女士问道。对此,基金公司的营销人员只能摊手表示无奈,或给出教科书式的回答:“股市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只能说,A股现在已到了较合理的估值区间,如有暂时不用的闲钱,可考虑逐步投入股票型基金。”
另外,一些基民对技术性问题比较关心,例如什么是基金分红,分红后账户里现金为什么没有增加。举办基金讲座的展台前坐满了投资者,基民明显对诸如“弱市下如何调整投资策略”、“买债券还是买债券基金”等问题非常关注。显然在经历了熊市的考验后,基民们正在告别盲目,开始关注基金投资常识和策略。
银行“危”中寻“机”
作为传统理财渠道,参展的二十多家商业银行均配合市场走势,推出挂钩信贷资产、票据的理财产品。“市场动荡,原先的理财产品不好卖,这促使我们拓展投资视野,推出适合特定环境的金融产品,在‘危’中寻‘机’。”农行理财分析师表示。
在降息背景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以其固定利率,不随央行调息改变而走俏。“这类资产大多是由银行优质信贷资产转化而成,收益可观,属于中低风险产品,比较畅销。”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上海理财博览会
“配置”——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由“收益”转向“避险”
虽然无法比拟2007年十余万市民蜂拥而至的盛况,今年的理财博览会仍可以用热闹来形容。许多热衷于投资和理财的上海人,不愿错过这个全面了解理财市场动向的机会。不过,从各机构展位的“冷热不均”来看,普通百姓虽然理财意愿不减,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的投资行为显然更趋谨慎。
实际上,博览会现场最受青睐的,几乎都是一些低风险的保本型产品,或短期理财产品。连各大外资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也纷纷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作为卖点。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随着资本市场动荡加剧,百姓理财关注的焦点正在由“收益”转向“避险”。
无论是专题讲座上的面授机宜,还是机构展台前的耐心解释,“配置”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理财专家表示,资产的优化配置是弱市投资中的关键所在。
多元理财 分散风险
一年前的今天,刚刚由历史高点回落的A股市场还是许多人的不二选择。而在沪深股指累计下跌近七成的今天,A股以外的投资理财渠道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博览会举办的系列讲座中,也可以看出多元理财悄然兴起的迹象。“金融动荡下的期货市场投资机会”“股市绿了信托红了”“金融风暴下的外汇投资策略”“楼市投资如何过冬”等主题讲座,都引来了不少听众。主办方甚至邀来了包括国际收藏家交流协会会长郭浩满博士在内的多位收藏家,为市民讲解“艺术致富”的秘诀。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预见,经过了又一次的“牛”“熊”转换,这条投资金律将会“加热”更多A股以外的投资渠道。
融资热情减少一大半
理财博览会不仅将眼光投向市民理财,中小企业融资也列入理财课题。
不过尽管不少企业都冲着融资而去,但宣传册上宣称的软银、优势资本等王牌风投人士并不在场,融资的热情减少了一大半。目前,大部分融资机构都不愿意轻易融资,而真正能达到王牌风投或PE要求的企业,几乎是凤毛麟角,才产生了一个冷场的局面。
理财博览会,去还是要去的,只是去了后会发现,商业味更重了。不论如何,看起来很美好。
名家讲坛
保障是基础
增值是塔尖
明亚保险总裁助理黄婧:
保障是基础
增值是塔尖
在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如何在市场动荡中理财的讲座也格外受关注。
“股市动荡不敢投资,存款利息又下降,怎样才能使资金保值、增值,想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已退休的杨先生看不明白股市,本想将现金存银行让它“冬眠”一段时期,却遭遇连续降息,对眼下如何理财感到困惑。
明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黄婧表示,保障是居民理财金字塔基础部分,而资产增值则是塔尖部分。在市场动荡的背景下,风险防范和保障尤为重要,但持有现金并不是保障的最好方法,需要“量入为出”,运用银行类、保险类、基金类等不同的金融工具来构建家庭的财务安全防线。
4万亿投资
救急难救市
著名财务分析家贺宛男:
4万亿投资
救急难救市
在上海理财博览会“名家讲坛”上,著名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分析专家贺宛男认为,4万亿投资“救急难救市”。
首先,中央此次提出的10大政策,至少有一半是之前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有实施计划的,比如最重要的铁路建设投资,原本计划是投入1.2万亿,现在的数据是2万亿,说明其实中央只追加了0.8万亿的投资。其次,中央其实只保证投资1.18万亿,并希望借此来带动地方和民企的追加投资。但事实上,考虑到地方财政,地方政府对中央的号召其实并不积极,尤其是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基本无利可图,因此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第三,目前的救急措施依然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未有实质改变,拉动内需最需要的是启动消费市场,但现在看来,消费板块还只是一个概念。只要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真正提高了,才能激活消费,进而带动内需增长。
中国经济
审慎乐观
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
中国经济
审慎乐观
在上海理财博览会“名家讲坛”上,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石齐平先生在判断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时,用了“审慎悲观”四个字来概括,“V”型底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U”型和“L”型可能性很大。如是“U”型,底部会持续18个月或更长。
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机遇,石齐平认为可用“审慎乐观”来概括。在国际上,中国可借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美元霸权削弱机遇而异军突起。而就内部形势而言,在着重解决好社会矛盾、资源、环境透支等诸多突出问题的前提下,将能够利用此次机遇,建立泛亚洲经济共同发展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成为带动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