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最南京/人文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千载书香 龙蟠虎卧几诗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千载书香 龙蟠虎卧几诗客
  旧时金陵有三条“诗巷”,龙蟠里是其一。

  南起虎踞路,北至广州路,从头到尾,不作停留的话,十来分钟就能走完龙蟠里。不过,怎么舍得呢?闭上眼,四周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这里可读的书太多了:魏源的《海国图志》、桐城派鼻祖方苞的散文,还有惜阴书院两幢藏书楼里几十万卷珍贵的书籍。

  就是在这里,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寂寞的思想家给自己的居所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卷阿”,“卷阿”一词,出于《诗经》,卷者,曲也;阿者,大也。寓意曲径通大陵。据说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砖木结构,三进九间。想象中,白墙黛瓦虽简朴,却自有一番格局。没想到,眼前却是一幢外表刷成淡黄色的破旧房子,就这么直接暴露在路边:龙蟠里22号,虽然门前立着“魏源故居”的石碑,但还是无法置信,忍不住询问门前摇椅上晒着太阳的老者。老者不语,只微微点头。走进矮小的门,幽暗窄长的过道堆满现在城市里已难得见到的木柴,一小块一小块靠墙码得整整齐齐。院子不大,却住了近20户人家,哪里还能看出半点旧时模样。

  带着失望出门打算离去,老者又指点:前面的20号,其实才是正门所在。依言寻去,果然,石雕的门头还在,可惜门楣上魏源亲笔题写的“小卷阿”三个字在文革中已被铲平。如今住在这里的老人与魏家无关,做的是代客煲汤的生意,小院里摆着好几个炉子,飘出诱人香气。院角一株腊梅倒是繁茂,据说是魏源亲手所栽。

  “小卷阿”往南数十米,马路对面就是惜阴书院旧址。门口挂着江苏省文化厅的牌子,穿过一幢新建筑,豁然开朗:两幢光绪年间建造的“陶风楼”,只不过上下两层,却足有现在的四层楼高;朱红的颜色很新,刷去了百年的沧桑痕迹,精致的窗格没有任何雕饰,却透着古色古香。这里曾是南京书香最浓郁的地方,满楼珍贵典籍。

  其实不远处,龙蟠里14号还有一处“书院”旧址:清代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建的教忠祠,为赴南京赶考的族人提供歇脚之处,所以祠堂的格局与书院类似,有清静厢房,也有谈经论道的场所。不过,教忠祠远没有陶风楼那么幸运,早已变成居民小区,寻不见一丝旧时模样。只有一墙之外的乌龙潭公园,新建的百米文化墙上还能找到方苞和教忠祠的踪迹,竭力挽救着这些渐渐淡去的身影。  快报记者 孙兰兰/文 泱波/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