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最新闻/南京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旧房换新房 换来楼市久违人气
· 想当他的学生先要背《论语》
· 景观好的地方,住的多是有钱人
· 硅湖学院迎来建校10周年
· 灵谷寺诸殿堂昨天落成
· 咬不动的豆腐
· 《半月谈》通联站长会议召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景观好的地方,住的多是有钱人
社科院调查报告显示,南京不同社会阶层“居住分化”逐步形成,部分公共空间资源被侵占
  “中产阶级首选地”“白领新社区”……几乎没有哪个楼盘不喜欢标榜自己的“档次”。南京市社科院不久前完成的一项课题显示,南京不同社会阶层居住分化正在逐步形成,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也决定了“生活质量”在空间上的不平等性。

  居住分化:“收入高低”是首要因素

  课题组选择了南京五种不同类型的住区、共10个居住小区进行了调查。

  从住户户主学历看,主城区老式小区和经适房小区的住户学历相对较低,高中中专以下学历占主导;城区和新区中高档小区住户的学历相对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主导。

  从住户户主职业构成看,主城区老式住区中,以企业工人、退休人员以及个体经商户这三类人员为主,占65%;城区中高档小区中,以科教文卫技术人员、个体经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占61%;新区中高档住区以科教文卫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占67%;新区中低档住区以企业工人、科教文卫技术人员为主,占53%。

  从住房性质看,主城区老式住区的住房以单位分房为主,占50%;经济适用房住区的住房以拆迁安置为主,占80%;城区中高档住区、新区中高档住区以及新区中低档住区的住房,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房。

  不难看出,决定不同类型的居民居住在哪个区位上,首先是“收入高低”。课题组专家认为,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南京城市居住空间分化的首要因素,贫富差距导致了城市不同收入阶层“区化”分布的现象。说到底,选择住在哪里,关键还是要看房价高低,这是南京人“择居”的关键前提。

  生活质量:中心城区和郊区别墅“双高”

  不同的住区,公共设施和福利设施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这决定了“生活质量”在空间上也存在不平等性。

  专家说,居民在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地位,决定其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多少与获取生活空间质量的程度。

  在南京,核心地区的中高收入阶层最多。城市核心区地价最高,随着旧城改造和高品质商务区、高品质住宅区的建设,这里的交通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再加上浓厚的商业和文化氛围,这里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中高收入阶层。

  也有一部分有足够的物质和成本距离偿付能力的富裕阶层,在南京近郊但临近高速干道的地区选择了“购买环境”。普通工薪阶层只能选择既不能远离、又无力靠近城市中心地段的主城边缘的中档商品房,或主城老式公房。

  调查中,课题组专家还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恋城心态”。虽然有很多人向往南京郊区舒适的居住环境,但一想到交通成本、教育条件、医疗条件,还是更“贪恋”主城区。结果,很多不同年龄段的人仍然选择在主城居住,一部分高收入的中青年家庭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各有住所。“目前在南京,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区高档住宅区和郊区别墅区‘双高’的城市生活质量空间。”

  紫金山周边高档住宅分割了公共资源

  课题组专家提出,居住空间的分化演变将会产生利弊参半的社会经济效应。土地的有偿使用和住宅商品化,符合市场经济效益原则,但是居住空间分异也使得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也容易引发各类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不利于城市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中高级居住小区往往占据具有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的地段,而城市公共空间正在被开发商的高楼大厦所吞噬,成为少数人的财富。如南京紫金山、月牙湖、莫愁湖等周边,布满了许多封闭性很强的高档住宅区,分割或占据着城市优质公共空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专家提出,城市规划应该从服务于城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要对高档楼盘、别墅区中超出城市空间容积的“奢侈建设”作出规划上的限制,不能让少数富人过度侵占、开发、使用有限的城市空间。

  快报记者 郑春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