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送走“三年展”,南京又迎来了以“失重”为主题的“南京+佛罗里达”国际当代艺术双城展。此次双城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艺术作品对新型材料的大胆运用。在一切皆有可能为艺术的今天,计算机、摄像机、科学仪器和特殊材质等都成为艺术家表现自我的利器。
“失重”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题,而今旧话重提是因为虽然历史在不断演进,“失重”的社会现象却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并且在当下更为显著。
来自中央美院数字图像工作室缪晓春教授的作品《H2O》以数码图像的形式展现了人类生命和水的关系。画面左侧是一个硕大的水分子,右侧一大群人以搂抱成一堆的形式使劲拉住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水分子中央。水分子和人群以“拔河”的形式抗衡。这一系列抗衡、融入、游离的过程都在茫茫无际犹如宇宙的黑色背景中完成。艺术家通过这个图像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来自海洋。我们每天喝水、排泄,这些在身体里进进出出的水分子,它们曾经是天上的云,海里的水。而当生命消逝后,人是否也会像蒸发了的水滴一样,变成雨、雪、霜而重回大地。
韩国艺术家朴成泰的《无题》设置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单独的房间里,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这个作品,观众绝对会有“震惊”体验。《无题》运用铁丝网、荧光材料和线为材料,在400cm×340cm的画板上制作出一个双手合掌、嘴巴张开、表情迷茫的人形。人形的上半身尚在墙上,而双手垂到地上且向前伸出,仿佛向观众脚下摸过来。人物形象巨大,由于荧光材料的使用,在一大片黑暗的背景中闪着荧荧蓝光,直抵天花板。他的胸部是贯穿身体的心形刀伤。这个人体形象被圈在由水平和垂直铁丝编织成的空间里,就像囚在笼中的小鸟一样。起初震惊过去后,你是否会觉得,这样的处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呢?
相比于前两个艺术品,刘绍隽的《保护》简单得多。地面上摆着由蓝边瓷碗碎片堆砌而成的一个正五角星图形,形状工整犹如国徽上的图案。五角星正上方,悬挂着一把黑色手柄自动伞。“瓷器”和“中国”在英语中同形,碎瓷片宛如无数中国的小人物破碎的灵魂。芸芸众生,站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路口,生活看上去温暖而暧昧,实则经不起命运的心血来潮。
中方策展人马晓翔介绍道,新材料是主办方对参展艺术家的要求之一。分量的渐失所引发的浮躁成为社会流于浮薄的根源,商业化、娱乐化、明星化、流行化的社会风气充斥着大众生活,以前所未有的势力抽空了现实生活的深刻意义,这就是“失重”。
快报记者 苑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