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以来,除了极少数几乎孤立的经济体,国际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不再有谁对谁幸灾乐祸的本钱,不再有谁对谁见死不救的可能。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不是一种“外部环境”,越来越具有“内部性”,使得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也成为各国自身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都会认为自救就是救世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正在召开。
这次峰会是金融危机产生以来最大和最高层级的一次国际会商。国际金融危机怎样产生,怎样应对,各国观点自然不是一律,国际金融体系怎样改革,各国立场必不一致。布什警告法德称自由市场并未失败,欧美对金融改革存在分歧,中国认为有必要全面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会前消息已经表明,峰会不是一个礼节性的聚会。
这不能被理解为“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说各话。或者,换一个思路,各有利益的各方聚在一起,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原本属于正常。很长时间,人们习惯于以“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形容一些国际会议,把争论、方案搁置、未达成协议等视为失败。尤其,当中国还较少参与重要国际峰会时,这样的形容经常出现,使人对国际峰会产生相当负面的印象。随着中国参与重要国际峰会的机会增多,人们渐渐去除了对重要国家会商处理国际重要事态的“正常理解”。
会议不是发布号令的舞台,各说各话正是其基本要义。二十国集团峰会达成共识也好,达不成共识也好,把手言欢也好,“吵作一团”也好,主题至少是明确的,各方立场至少是能够得到清楚表达的机会,各方情况至少能够得到坦诚的交流。
我不知那些未能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国家的人,会怎样来理解二十国峰会的召开。一直以来,我们曾被教育出一种思维,把重要国家共同处理世界重要事务,称为“分肥”,或者“分赃”。这样的思维,给予大国政治以非正义的性质,并体现了对大国政治的反抗。不过,当中国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大国责任时,“分肥”甚至“分赃”的话语也在悄然改变。大国峰会,确实会成为大国之间利益交流、交换的平台,成为大国主导世界的途径,然而,另一个方面,大国政治也是大国体现责任的场所。大国有其利益,大国也有其责任,一个或若干大国主宰世界是可怕的,而大国发挥主导作用并担负责任是必要的。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受到巨大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分别采取了各种紧急应对措施。除了极少数几乎孤立的经济体,国际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不再有谁对谁幸灾乐祸的本钱,不再有谁对谁见死不救的可能。没有哪个国家不是首先站在自身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但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不是一种“外部环境”,越来越具有“内部性”,使得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也成为各国自身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都会认为自救就是救世界,国际会商不过是自救与互救的同一过程之中如何最大可能地协调行动而已。
所谓“风景这边独好”的判断,正在显示其错谬。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时,我们听到过“风景这边独好”的说法,现在看来,那确有“应对得当”的成分,但主要还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尚未受到严重影响。现在,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会逐渐扩大为国际金融危机甚至让人产生世界经济危机的担忧,说明了国际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后果的严重性。国际金融体系需要改革,但国际金融体系也不会颠倒重来。
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我曾听到过各种“独善其身”的说法,不只是“风景可以独好”,而且认为这将是“他们垮下去,我们好起来”的千载良机。有人说中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有人说中国的实体经济不会受大的影响。中国经济有很高的外贸依存度、内需不振一直未能解决,怎么会“风景独好”呢?当中国一直在积极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之时,这样的说法,岂不是在进行“我们独立于世界体系,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表白?
情况确非“独善”论者所预计。国际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中国的虚拟经济也受到巨大影响,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超过了原有的预计。“他们坏下去,我们好起来”的想法,已经显得幼稚。“他们坏下去”,不是“我们好起来”的条件,甚至使“我们好起来”变得不可能。世界需要共存,需要共赢,共赢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不同国家的措施,只是在共赢局面中谁能赢得更多一些而已。
“救自己也是救世界。”中国已推出了以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的振兴经济新政。消息甫出,立即得到了来自世界的喝彩。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振兴与否,已经不单单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同时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像“一家人”。
我想,国际金融危机如果说有什么益处,无非是使人根除脑筋里面的“敌我思维”。世界是船,中国在船上;世界是村,中国在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