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G20峰会前推出的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快报特派记者在美国采访了包括世行副行长林毅夫、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在内的国际著名经济专家。他们纷纷对中国的大胆举措表示赞赏,认为这一措施将对濒临衰退的全球经济提供有力支持。不过,专家也提醒说,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的严重性,仅凭中国一国之力可能还不够,各国接下来迫切需要采取协同的财政扩张措施,“单打独斗”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林毅夫(世行高级副行长):4万亿足以确保中国经济实现8%至9%的较快增长
■布兰查德(IMF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一个“好的计划”,特别是其中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
■威廉姆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其他有负担能力的国家也都应该加入进来
■胡永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各国的财政扩张措施需同步推出
中国对世界贡献巨大
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最近推出的规模创纪录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应能足以确保中国经济实现8%至9%的较快增长,这也是中国在当前的特定时期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
在1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世界银行大幅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其对世界经济的悲观程度甚至超过了IMF。报告宣布,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由6月份时预计的2.7%下调至2.6%。而明年世界经济可能仅增长1%,远低于6月份预计的3%。一般而言,低于3%则意味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在这一背景下,林毅夫表示,中国最新出台的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有助于确保中国经济维持8%至9%的较快增速。他进一步指出,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言,中国通过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自身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已经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林毅夫分析说,要保持这样的快速增长,中国无疑要进口大量的自然资源,这相当于间接给那些资源出口国提供了经济刺激;与此同时,维持经济增长还需要进口中间产品、资本商品,这也会给其他中高收入国家带来市场机会。
在回答中国接下来是否还需要推出更多稳定经济措施的问题时,林毅夫表示,4万亿元的开支计划“已经足够了”,这已经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规划和落实好这些投资。
“4万亿”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走
提到中国刚刚推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计划”,特别是其中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
曾多次到访中国的布兰查德表示,早在几年前,他就建议中国应该逐步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同时降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他表示,中国经济需要从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转向出口和内需兼顾的更为平衡的增长模式。而扩大内需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打消老百姓的许多顾虑,比如在医疗、教育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这样老百姓才敢安心地将储蓄拿出来消费。而中国最近宣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正是朝着这样的正确方向在走,即降低储蓄、增加医疗保障、增加教育投资。
在最新的预测中,IMF将对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9.7%和8.5%。尽管上述预测是在中国公布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之前发布的,不过布兰查德表示,IMF并不打算据此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已经考虑了政府可能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的因素。”他说。布兰查德表示,尽管之前还不知道中国可能出台财政方案的具体计划和细节,但IMF已认定中国政府会大力推行财政扩张政策,会将政策重心转向扩大内需。
各国应同步实施财政扩张
在许多专家看来,中国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谓正当其时,因为全球经济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类似的财政刺激。
而在本周末的G20峰会上,推出更多财政刺激措施也被认为是各国最有希望达成共识的一项内容。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都已经或是同时推出财政刺激方案。
以提出“华盛顿共识”而著称的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之一、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表示,从主观愿望而言,各方都希望本次的G20峰会至少能就共同实施财政刺激达成一致。“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其他有负担能力的国家也都应该加入进来,以防止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林毅夫指出,在全球面临衰退风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应对的一种手段,但也不能忽视财政政策。他表示,实施适当的财政扩张,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非常有益,比如在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投入。
布兰查德表示,随着各国降息空间不断缩小,当前的政策重点应转向财政政策。他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比以往5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规模财政刺激。
而在具体的落实上,专家表示,各国之间还需加强行动的同步性,否则刺激政策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胡永泰对记者说,除非各国的财政扩张措施是同步推出,否则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坚持太久。
胡永泰分析说,如果不是同步实施财政扩张的话,那么问题很快就会出现。因为那些先实施扩张的国家会出现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导致经常账目状况恶化,本币也可能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政府进而不得不考虑停止实施扩张政策。但如果各国同步的话,大家都会出现出口降进口增的局面,各自的贸易平衡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四大”应发挥带头作用
胡永泰表示,短期来说,各国必须尽快实施同步财政扩张。当然,也并非所有国家都一定要参与进来,只要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本这几个最大的经济体采取协同行动,应该足以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布兰查德则提醒说,在部分国家,实施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要格外小心,比如意大利,因为这些国家的外债水平已经很高,面临政府“倒闭”的风险。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因为面临外国投资人信心下降而大量撤资的问题,IMF也建议其采取措施降低财政赤字,所以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采取财政收缩的策略。
至于到底各国应该出台多大力度的刺激方案,布兰查德表示,财政刺激计划的总规模应该占到当前全球GDP的2%左右。
布兰查德表示,对美国这样收支状况本身就不乐观的国家来说,扩大开支可能令赤字状况恶化,但布兰查德指出,这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得已做法。“在我们看来,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实施财政扩张的后果比积极扩张带来的赤字问题更严重。”
全球经济有望在明年底见底
■推动金融监管和预警的国际化,应该是本次金融峰会的一大任务
■低迷的状况很可能持续到2009年年底,届时可能出现转机
■一个国家的财政激励会传导至其他国家,当前全球共同实施财政扩张十分必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佛·布兰查德12日在接受快报特派记者和新华社记者联合专访时表示,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断渗透,世界经济在2009年的前景不容乐观。不过他也指出,随着引发本轮危机的各种负面因素在明年下半年逐渐转向,全球经济有望在明年年底“触底”反弹。
美国经济将陷“深度衰退”
本月6日,IMF发布了修正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中大幅下调了对各国以及世界经济明年的增长预期。IMF预计,世界经济在明年可能仅增长2.2%,低于3%的荣衰分界线。而发达国家则预计总体萎缩0.3%。
在三大发达经济体中,IMF对美国经济的看法显然最为悲观。该组织对美国经济明年的增长预期为负的0.7%。不仅仅是持续时间长,布兰查德还指出,美国经济接下来的负增长程度可能相当严重,可以说是“深度衰退”,比“9·11”时期和上世纪90年代的前两次衰退都要严重得多。
对于全球,布兰查德表示,低迷的状况很可能持续到2009年年底,届时可能见底。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引发本轮危机的因素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转机。比如在美国,楼市有望在明年中期见底;而去杠杆化的过程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也有可能在2009年年底停止。此外,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也有望逐渐恢复,加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帮助经济在明年晚些时候复苏。
全球应动用2%GDP实施财政扩张
布兰查德指出,随着各国降息空间不断缩小,当前的政策重点应转向财政政策。他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比以往5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规模财政刺激,而总体的资金规模大致占全球GDP约2%。
布兰查德认为,等到利率降至零,利率工具的使用也就到头了。剩下的工具就只有财政政策,这也是IMF极力推荐财政扩张的原因。
布兰查德表示,理论上说,一个国家的财政激励会传导至其他国家,但如果各国协调行动,那么财政激励的效果将更为明显,因此当前全球共同实施财政扩张十分必要。
就经济形势最不乐观的美国而言,布兰查德认为,在进一步落实金融救援相关措施的同时,美国还应该积极考虑进一步的财政扩张。他表示,美国应该拿出占GDP约2%的资金用于财政扩张,大约是3000亿美元。
“不仅是美国,其他任何有财政空间的国家都需要这么做,不管是中国、欧洲还是其他国家。”布兰查德说。
金融峰会应推动国际监管
对于即将开始的全球金融峰会,布兰查德并不认为会有太多“奇迹”上演,但他强调,推动金融监管和预警的国际化,应该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任务。布兰查德认为,眼下有太多更紧迫的事需要做。首先就是金融监管的问题。当前全球的金融机构相互渗透和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的危机往往很快传导至其他国家。所以,金融监管相应地也需要提升到国际层面;与此同时,布兰查德还表示,全球需要建立国际间的危机预警体系,而IMF能在这一层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布兰查德表示,本轮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最主要诱因,是监管未能跟上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步伐。金融体系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复杂的程度,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而失序。“我们的确需要发展金融市场,需要发展复杂的金融市场,因为金融业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但问题是监管一定要跟上。”
布兰查德表示,监管改革问题不能指望在本周末一天就解决,但是各国可以提出这方面的初步动议,以便在未来一年或是半年内逐步推进。
在推动监管改革的同时,布兰查德也提到了要更大程度发挥新兴经济体作用的问题。他表示,必须要改变以往以G7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而要让更多经济体参与进来,比如G20、G27等。“到底应该有多少国家我没法确定,但我肯定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应该在今后发挥更大作用。”他表示,总的原则应该是扩大代表性。至于具体应该如何来调整,周末的峰会可能会就此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