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乐毅专栏】
除了按九部委文件规定的两种填埋方式外,广州正在研究更环保的问题奶处理方式,可能会通过使用砖厂和水泥厂的高温炉窑,用问题液态奶来制造砖和水泥。
(《齐鲁晚报》11月11日)
如果在技术上真可行的话,我倒很希望有这样一幢幢的房子造出来,至少,我不用成天担心这些问题奶会改头换面钻到其他东西里去。
来扯扯我的购物经吧。虽然在超市中被人以看怪物的目光注视,我最近依然买食液态奶。这既是因为近两年当早餐吃习惯了,也是出于利害判断。一则,我相信牛奶厂商在这个非常时期会比较老实,它们再也出不起新丑闻了。二则,现在奶厂在收奶时一定会很苛刻,品级一定卡得很严。但在购买其他食品时,如果配料中有牛奶,我则一律不买。有一种饼干我本来很喜欢,但因其中一种配料为牛奶,就坚决地从采购单上抹掉了。而且我还定下了一个期限:三年以内,绝不买任何配料中有牛奶的食品!因为我非常担心,那些含三聚氰胺的问题奶,在市场上作为奶品卖不出去了,却会以配料的形式隐藏在其他食品中。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当年英国暴发“疯牛病”,英国卫生部门采取强力措施,将相关养牛场的牛全部屠宰、销毁了。但“疯牛病”后来还是陆续在其他国家出现,根源就在于,有些养牛场的老板,为了减少些损失,私自留存了一些本应完全销毁的牛骨,将之打成骨粉,卖给饲料生产商当配料,结果就把“疯牛病”传染出去了。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而言,发现并召回问题食品、进行事后惩戒及完善预防机制,当然是重要的。但问题食品的后续无害化处理,同样也很重要。而且,往往是在这个环节上最容易出毛病。因为前面那些方面,处理过程一般时间短,且正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但问题食品的无害化处理,往往耗费时间长,公众的关注度不可能持续那么久。而问题食品又往往依然有一定的商品价值,那些损失巨大的问题食品生产商,很容易产生能捞回一点是一点的心思。当外部压力减小而心中贪欲壮大之时,结果往往就会导致部分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主要形式则常常是以其他食品的配料出现。
对于问题奶,国家的政策是召回、完全销毁。但具体的处理情况,我们却很少看到报道。而这次的三聚氰胺事件,涉及到了几乎整个国内奶业,问题奶的存量可想而知非常巨大(具体的数字从未见报道过)。而且据悉,问题奶的环保固废处理需2500元/吨,环卫填埋也需150-200元/吨(每天需有个总量控制,不能处理太多),费用主要由厂商承担。在目前奶业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厂商们很多是拿不出这笔钱的。而我们又知道,很多地方政府早已习惯于为企业“保驾护航”。那么,一部分问题奶就此被“放了一条生路”去的危险,显然是存在的。
所以,我是真希望问题奶能用来建造房子,因为这在经济上可能更易于被牛奶厂商们接受。同时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更明晰具体、操作性强的问题奶处理方案来,并接受公众的严格监督。毕竟,仅仅靠官员们不断在电视上演出喝奶秀,对恢复国人对奶业甚至国内食品安全的信心,作用恐怕是很有限的。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