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A股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勤劳和善良的中国老百姓将他们资产增值与财富保障的梦想寄托于中国基金业。然而,经历了上证指数从1000点到6000点再从6000点跌回1600点的轮回之后,我们不禁要思考,作为市场最重要参与主体的证券投资基金,究竟给我们的证券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基金业到底有没有帮助中国老百姓赚到钱?
在基金行业中人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问题。尽管偏股型基金在2007年四季度以后净值出现大幅缩水,但毕竟在2006、2007年取得了高额的回报。这么看来,基金业似乎还是帮老百姓赚了些钱。
事实真的如此吗?
由于2001年以后,开放式基金逐步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主流。而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是不断变化的,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仅仅在季度末公布份额变化情况。因此,仅仅通过基金净值的涨跌并不能准确衡量基金的盈亏总额,衡量基金业整体的投资盈亏就更加困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估算某个报告期的基金投资盈亏情况:
基金在报告期盈亏=(期末基金总资产净值÷期末基金份额-期初基金总资产净值÷期初基金份额)×期初基金份额
以前没有研究者这样测算过整个基金行业的投资损益,上述公式以基金季报数据为基础,每季叠加,当期新申购份额计入下期,理论上,公告披露时间间隔越短,误差越小。
该计算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基金分红导致的现金流出,因此,我们还需要扣除基金分红金额。我们通过基金2000年末至2008年三季度的数据计算了基金业各个年度投资的盈亏情况。结果显示,基金业在2001、2002、2004、2008年的投资是亏损的;在2003、2005、2006、2007年的投资是盈利的,盈亏年份各占一半。
但从总量来看,2001年-2008年9月末,基金业累计投资亏损高达9625.23亿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八年间,基金的投资并没有创造财富,相反吞噬了近万亿元的财富。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基金业的本质是专业理财,然而中国基金业却令基民亏损累累。近万亿的亏损意味着中国新兴起来的中产人群几乎被基金业所消灭。如此看来,消费难以启动也在情理之中了。
也许基金行业中人会说,假如从2001年就买入基金并长期持有,至今仍会有一个不错的正收益。然而,事实却是2007年二季度以后,基金份额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长。更多的家庭是在2007年以后才介入基金市场。这固然有市场火爆导致的非理性狂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管理层控制新发基金数量的背景下,基金全行业盛行的拆分、复制等激进的营销策略引发的推波助澜作用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观历史上基金份额变化规律,往往市场火爆时基金申购量迅速增加,市场低迷时基金赎回量明显放大,结果就是基金持有人平均真实盈利远小于基金单位净值涨幅。缺乏对投资者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机构难推责任。
据《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