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朝天宫古玩市场“最后一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朝天宫古玩市场“最后一天”
从今天起,摊主们逐渐从朝天宫搬迁到仓巷
  昨天的朝天宫,失去了往日的生气,那些在大棚下经营了多年的摊主一个个苦着脸,一脸的留恋。“明天这里的大棚就要拆了,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摆摊。我们在这里都好多年了,虽然不在这里生火做饭,但我们的心都在这里,就像家一样。”

  站在朝天宫的碑坊前放眼望去,玉器、古钱币、陶瓷、青铜器……真真假假的古玩琳琅满目,朱红色的大门衬着穿梭的各色人群。从“鬼市”到现在全国皆知的古玩市场,朝天宫古玩市场已经存在了20年,到朝天宫淘淘宝、遛遛弯, 就算不买东西,去逛逛玩玩也是南京人的一大乐趣。如今,朝天宫古玩市场不能练摊了,大家还真舍不得。

  在大甩卖和搬家中告别朝天宫古玩市场

  快报记者 赵杰 施向辉 摄

  朝天宫古玩市场

  “最后一天”从今天起,摊主们逐渐从朝天宫搬迁到仓巷

  “最后一天”

  从今天起,摊主们逐渐从朝天宫搬迁到仓巷

  最后一天 现场

  最后一天 不舍

  为收回资金,摊主10元大甩卖

  昨天是朝天宫古玩市场办公室给摊主们下的“搬家令”中的最后一天。这样一天对于在这里习惯了摆摊的人来说,是非常难熬的。搬还是不搬?往哪里搬?手上的货怎么处理?记者看到古玩市场西区的地上,废旧的报纸,还有摊主丢弃的废物丢了满地,有的摊主已经开始收拾大件的“宝贝”,拖着东西往租的房子里运。

  “几年前,就有传闻说朝天宫室外地摊不给摆了,但一直也就是说说而已,这次我们开始也以为是光打雷不下雨,没想到是动真格了。”安徽来的余女士说,他们的全部家当都在货上,几十万的货,摊位上的古玩都是老公全国各地“淘”过来,然后摆在这里卖的。她指着一个仙翁一样的摆设告诉记者,这件“宝贝”是丈夫从山西太原一个偏远的农村淘回来的,这些东西收购难,卖出去也难。

  为了资金回笼,摊主们开始大甩卖。正午12点,太阳暖烘烘地照在朝天宫,摊主们纷纷把“宝贝”搬出了大棚,开始吆喝。一时间满耳的玉石仔料10元钱、玉挂件10元钱不绝于耳,那些平时开价动不动就几百的古董,几十元就能拿下了。安徽来的刘女士说,“有些东西要在以前,那都是几百元的,现在只要20元就卖了。我们也没其他去处了,就亏本大甩卖了。”

  最后一天 不舍

  “不给摆了,整夜整夜睡不着”

  赵女士 来自河南 摆摊15年

  北有潘家园,南有朝天宫。上世纪80年代,朝天宫一带的“鬼市”出了名,“鬼市”里旧书、古玩都有,大家夜里出来摆摊,清晨收摊。到朝天宫练摊也是南京人的一大乐趣。

  河南来的赵女士已经在朝天宫摆了15年地摊了,“听说朝天宫的地摊不给摆了,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赵女士说,15年前她和丈夫来到南京打拼,听说朝天宫的地摊不错,就试着卖起了古董。开始自己也是什么都不懂,渐渐地买进卖出多了,也练就了眼力。“刚来的时候,大家都在朝天宫的月牙池边摆地摊,那时候只有零零星星的少数人摆地摊,练摊人也不多。后来,朝天宫古玩市场让大家搬到这个大成殿来,刚进来的时候没有棚子,大家都在草坪上摆,后来草坪改成地砖,然后有了棚子,大家也有了小铁皮柜。现在光大棚底下摆摊的,有300户左右。”赵女士说,朝天宫的地摊养活了近万人,很多摆地摊的都是拖家带口全家人在南京“落户”的。“现在朝天宫地摊不给摆了,真不知道该往哪去。”

  “朝天宫就像家一样”

  余女士 来自安徽 摆摊8年

  “要是哭能解决问题,我真想哭两场。”从安徽来的余女士,22岁就已经在朝天宫摆地摊了,如今在朝天宫已经做了8年的生意。

  “这里的铁皮柜台1.4米长,一个月的租金260元。我们也很愿意交。好好的市场,说没了就没了好可惜啊。”余女士说,自己的货都是贷款买来的,她和丈夫在朝天宫周围转了八年,在心里朝天宫就像家一样,大家彼此照顾,在他们的心里,虽然没在朝天宫生火做饭,但心都投入这里了,就像一个家。

  和记者闲聊之余,一位男士问起了一个玉扳指的价格,余女士说:“50元”,男士摇摇头,迈开步子走了;余女士显然有些不甘心,“那你说多少钱?”男士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余女士说,这年头古玩生意难做,家人也尝试在外地摆古玩地摊了,但电话那头说,卖不动。“还是南京有人气,这里有我们的很多老顾客。”余女士说,有很多人一家好几口就靠摆古玩地摊生活,有的在南京购置了房子,孩子在南京上学,而且,南京的古玩市场就朝天宫不论是人气、交通还是地段,都是最佳的,其他古玩市场他们不愿意去。

  “一个月瘦了25斤”

  宫瑞英 来自南京水西门桥 摆摊16年

  宫瑞英老人已经69岁了,她家就住在水西门桥,在朝天宫主要卖文革时期的画报、小人书等物件。昨天老人因为心情不好,没有开张,东西整整齐齐地推放在摊前。“以前我很胖的,走路都走不动,现在你看我瘦了一圈了,裤子都要用绳子绑。”老人边上的“邻居”告诉记者,老人听说朝天宫古玩市场不给摆地摊了,一个月瘦了25斤,都是给急的。

  “我42岁的时候,爱人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1993年,生活实在太困难,我就在朝天宫摆地摊。当时都是夜里两三点钟起床去练摊,到‘鬼市’去淘些旧货,然后拿过来卖。”老人指一指眼前的摊子,“都在这里了,总共37万元的货款。”

  老人听说朝天宫地摊不给摆了,也去过夫子庙淘宝市场和古玩城,“那里都是店铺,一个月光租金就要几万块,实在太贵了。”

  最后一天出路

  给摊主们在仓巷找了“新家”

  事情在昨天下午4点出现了转机。对于朝天宫棚子拆迁,室外的地摊取消一事,南京市博物馆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其实也非常理解摊主,也很不舍。“以前来上班,看到博物馆门前那么热闹,心里其实也挺舒坦的。但棚子拆迁是不得不进行的。一方面是朝天宫的古旧建筑正在维修,大棚不太符合古建筑群的氛围。不过,关键问题在于,古玩市场的脏、乱、差是顽疾,还有一些经营户占用了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没有消防通道,消防车根本进不来。“我们取消室外古玩交易活动,主要是为了维护环境。”

  不过考虑到摊主还有练摊人对朝天宫古玩市场的感情,市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意向是周一到周五的室外古玩交易活动取消,但周六、日的古玩交易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不影响游客观瞻,还是会照常举行的。“朝天宫古玩市场最热闹的也是周六、日,每到周六、日外地的摆摊、练摊人也都会来逛逛。”

  与此同时,朝天宫古玩市场办公室的负责人在昨天下午4点,告诉大棚内的固定摊主:目前博物馆在紧邻朝天宫的仓巷靠近安品街地段,为古玩地摊摊主找到了“新家”,那是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新市场,将来依然用“朝天宫古玩市场”的名字。

  据悉,仓巷的这个“新家”目前已经在规划中,最快一周就能整理出来,最迟到月底基本可以完成。

  最后一天历史

  解放前后,朝天宫就是“杂货市场”

  朝天宫的古玩市场是怎么形成的?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韩品峥介绍说,解放前后,朝天宫一带就形成了一个“杂货市场”。不过当时的市场主要在堂子街一带,“卖什么东西的都有,那时百姓都叫这里为‘黑市’。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堂子街一带都是市民淘宝的好地方。”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朝天宫的外围出现了一个跳蚤市场,一些旧书商和古玩商都汇聚到此地。朝天宫的古玩市场也初具规模了。”到上世纪90年代,为了培育市场和加强管理,搭建起了钢架大棚,分东区和西区,棚内共有常设柜台两百余家。2005年,钢架大棚重新搭过,更多的古玩摊主把这里当成了“家”。

  最后一天分析

  南京就朝天宫人气最足

  南京的古玩市场除了朝天宫外,还有清凉山、夫子庙以及凤台南路的华东文化市场,但练摊人为啥最喜欢去朝天宫呢?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廷贵说,南京的古玩市场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只有朝天宫是以练摊为主,其他地方都是店铺为主。“清凉山那边主要以雨花石居多,铺面为主,地摊较少,而且人气不是太旺。夫子庙有淘宝市场和古玩城,租金贵,都是一些有实力的人开的店铺。而位于凤台南路新崛起的华东文化市场,目前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交通不是很便利,人气自然不是很旺。”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