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的“眨眼频率”,吸引了计算机专家的关注。在江苏省科协举办的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论坛上,记者获悉,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家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持续地记录驾驶员的眨眼频率及每次的闭眼时间,根据其中的规律,一旦发现闭眼超时,就能做出判断,驾驶室内就会响起警告信号,防止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个时段驾驶易困倦
据统计,大约有10%~20%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引起的。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家们,对驾驶员“疲劳”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发现,从驾驶员的眼神中可能会读出即将到来的危险。
目前,专家们发现每天的1:00-3:00,11:00-13:00,17:00-19:00,这三个时段驾驶员会出现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于是专家便思索,驾驶员在疲劳之前,他的眼神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将这些改变搜集起来,寻找原因,这样就有可能将疲劳驾驶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专家们利用计算机电脑视频设备,聚焦驾驶员的眼睛,24小时连续不断地搜集他们的数据,并将驾驶员疲劳状态时的眼神剔除出来,进行仔细研究。
疲劳时人眼眨得更快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技术学院的老师王琼告诉记者,在对驾驶员不同状态之下眼睛状态的跟踪观察之后发现,人体的疲劳状态和眨眼频率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疲劳状态下,人的眼睛眨得更快。
据统计,虽然不同的人眨眼的频率有所不同,但是一个20—40岁之间的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左右,每次眨眼时间是3秒钟左右。而在针对驾驶员的眼神观察中,专家们发现驾驶员在频繁眨眼或眼睛时开时闭;时,驾驶员的表情会显得很呆滞,而且会有头晕目眩、耳鸣、打呵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南京理工大学的专家已经研究出了预警驾驶员眼睛疲劳的样机,这台机器具有天生的“眨眼监控”功能,记录驾驶者的眨眼频率以及每次闭眼的时长,一旦发现闭眼超时,就会响起警告信号。
王琼说,由于不同的人眨眼频率的先天不同,因此这台机器对于疲劳的评判有时还比较敏感,为了让它对于疲劳的捕捉更加准确,专家们正考虑在车外装备一个摄像头,和车内的一个“人眼捕捉器”配合起来,根据驾驶员的眼神表现和车辆道路选择情况给驾驶员打出恰当的“疲劳”分值。
链接
奔驰开发出
“疲劳识别”系统
专家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欧美国家就关注到了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问题,比如近期奔驰开发的“疲劳识别”辅助系统,能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及时予以警告。同时研发人员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了针对“单调驾驶环境”的夜间驾驶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疲劳是一种复杂而且个性化明显的自然现象。除上述因素外,工程师们还将驾驶风格、驾驶时间以及当前交通状况等纳入研究范畴加以考虑。这些数据将不断地与已经存储在系统内的经验数值进行比较,从而形成一个驾驶员个性特征参数,并通过概率计算来确定驾驶员是否出现了疲劳现象。
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