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发现 民国旧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寻觅宋美龄大战何应钦旧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寻觅宋美龄大战何应钦旧迹
  宋美龄

  何应钦

  民国史上一段公案说的是,西安事变后,身在南京的何应钦要派飞机轰炸西安,宋美龄认为何居心不良,跟何大干一场。这件事发生在哪里?那里又曾经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隐藏在南大校园里的“何应钦公馆”

  斗鸡闸是斗鸡的场所吗

  我们了解到,事情发生在斗鸡闸这个地方。那么,斗鸡闸又在哪里?根据别人的指点,记者从南京大学汉口路正门进入北园,向前不过百米,便在左手看到一栋精致的三层小楼,掩映于葱茏的绿树丛中。

  年轻的学生们三三两两从旁边经过,当被问及这座小楼的来历及功用,不少人表示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表示这是学校的办公用房。当记者继续询问“斗鸡闸”这一地名,学生们更是纷纷摇头,无人能答。

  所谓的“斗鸡闸”,就是南京大学汉口路门周围的一片地方。历史上南京的斗鸡之风盛行,南京城内有多处斗鸡场,“斗鸡闸”也是当年斗鸡娱乐场所之一。南大校门内的这栋三层小楼也曾叫“斗鸡闸4号”。它并不仅仅是普通的办公用房,它的年代要比周围的图书馆、教学楼都要久远,是一栋民国期间的建筑,并且,当初这里也不是普通百姓的房产,而是民国要人何应钦的官邸。今天再说斗鸡闸,就只能是指代这一小楼了。

  小楼通体呈黄色,造型别致,精巧秀美,上铺蓝色琉璃瓦,门窗上边均是拱形,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南京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处的衣志强处长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艺术价值比较高。”

  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何公馆,现在成了南京大学的一处办公楼。从南侧正门进入,木地板上铺着镶花的大红地毯,显示出一股雍容华贵之气。一楼是会议室与接待室,会议室一角是老式的壁炉,壁炉上面还摆着一座烛台,四面墙壁雪白,地方并不大,不是十分宽敞。直往里走,是铺着红毯的木梯,沿木梯绕上二楼,是三间办公室,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三楼则非常狭窄,已经成了一个小仓库,里面堆满了书籍、箱子、椅子、塑料牌等杂物,光线暗淡。沿着木梯再往上绕,就到了一个四面开窗的小巧阁楼,这是纯粹起装饰作用的一个尖顶,面积只有四五个平方米,窗外垂下来的树枝已经触到了眼前。

  何应钦为改官运选中这块“风水宝地”?

  有一些文献资料记载,认为何应钦是想借用斗鸡闸这块风水宝地来改变官运。当时何在南京已有多处公馆,但后来他由于卷入蒋介石与桂系的矛盾,并在指挥第二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遭到惨败,其声望下降了许多,由此,何应钦生出了换一处住宅的打算。据传当时何应钦专门请了风水大师来看,经过反复比较后,认为斗鸡闸这块地方是风水宝地,可以改变官运,于是他才最终选择在斗鸡闸4号重新建房。

  南京大学校史专家王运来教授对此说法不以为然,他分析说,“所谓风水宝地的说法只是一种传闻,并不可信。因为鼓楼西边这块地方以前只是一片乱坟岗,非常荒凉,很多死人弃婴什么的都埋在这里,算不上什么宝地。”对此南京大学学报校史专刊上也有说明,“南京有一‘西山’,在鼓楼之西面,却是一座丘陵,由于它地势险要,古来常为南京之战场,死者就地埋葬,久而久之,这西山就逐渐变为义冢地了,荒丘垒垒,乱坟无数,大有阴天鬼哭,夜行毛骨悚然之感。”

  “因此,何应钦想借宝地改官运的说法只是推测,实际上没有依据。真正的原因是,他当时急着要为自己的女儿安置一处住房,因此才在这里新建了一栋住宅。”王运来说。

  南京大学老教授赵东明1946年就到南京大学(时称金陵大学)工作,当时就已经有这座小楼了。他回忆说,“这栋小楼是何应钦请人设计兴建的,在1934年就已建好,不过后来抗战期间被毁掉了,直到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才又重新建起来。当时刚建好的时候,一栋是三层小楼,另一栋是两层,还有两间平房,外围还有院墙,总共占地6000多平方米。”

  这里产生过“中国第一好丈夫”?

  在国民党高层,有人开玩笑称何应钦是“中国第一好丈夫”,这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也有记载。那么这个“好丈夫”到底“好”在哪里呢?

  何应钦1917年经人介绍与王文湘结为夫妇,二人一直非常恩爱。王文湘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出身贫寒家庭的何应钦能够娶到这样的妻子,自然对她十分珍惜疼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王文湘考虑到何应钦公务繁忙,为了照顾好丈夫,她“于是谢绝一切外务,专心操持家政,对于何上将的饮食起居,家中琐碎事务,女儿和侄儿辈的抚育教导,亲戚故旧的酬应接济,部属的关切照顾,事无巨细,莫不亲自处理。”

  何应钦平时喜静不喜动,闲暇时哪里也不去,总是呆在斗鸡闸的家里陪伴夫人,也经常帮助夫人操持家务,整理衣物,打扫卫生什么的。

  王运来教授介绍说,“王文湘一生都没有生孩子,因此也有人劝何应钦再纳一个小妾,王文湘本人也没怎么反对,但何应钦却一直没有这么做。可能他一辈子只中意王一个人吧。”后来,他们过继了何应钦弟弟的女儿为养女,小女孩与其他的孩子们每天在斗鸡闸玩耍嬉闹,倒也不乏天伦之乐。

  到台湾后,何应钦各方面的应酬开支较大,王文湘曾托人暗中变卖一些饰物,以应需要,总不让何应钦感到丝毫拮据。何应钦与蒋介石等人偶有嫌隙,王文湘便在权贵们的妻妾中周旋,更常与宋美龄在一起,借叙姊妹情谊加以侧面调缓。1952年王文湘被医生诊断患有乳癌,发现时已属晚期,病情恶化,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每年求医都奔赴日本,直到1978年4月病逝。何政坛无事,正好忙家,自己动手搞家务,对病妻尽丈夫之责。

  宋美龄是在哪个房间大骂何应钦的

  何应钦本是国民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从不拉帮结派,党内其他各大员都对他敬重有加。但是有一个人却敢跟他直接叫板,并敢指着他的鼻子大骂,那就是蒋夫人宋美龄。

  1936年底,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斗鸡闸4号何公馆成了国民党商讨对策的会议中心。何应钦紧急召集一帮国民党大员到斗鸡闸何公馆来开会,提出了要轰炸西安,以武力抢救蒋介石,并美其名曰“白衣誓师”。

  王运来教授称,“轰炸西安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何应钦的意见。当时何应钦准备乘机扩大内战,打算牺牲蒋介石,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政是摆在第一位的,话语权很大,而当时何应钦已经是军界的二号人物,如果没有了蒋,那他很有可能就真的成了一号人物。”

  当时宋美龄听说何应钦要用武力救回蒋介石,非常着急,披头散发急匆匆地冲进何公馆,先是哀求何不要动用武力,但何却根本不听她的劝告,并着手开始部署飞机。随后宋美龄就在何的家里与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认为何是想逼张学良、杨虎城杀死蒋介石,居心不良。

  宋美龄说:“不许你轰炸西安,你何应钦要下命令轰炸西安,我就和你拼了!”接着又说道:“西安情势不明,委员长生死未卜,你若讨伐,是逼张杨对委员长下手!”何应钦则反口责问宋美龄,“女人家只知道要救丈夫,国事不要过问。”宋美龄无奈,声泪俱下地回嘴道:“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并低声骂道:“以后我要你这个姓何的瞧瞧,到底是女人家懂得什么,还是你这个臭男人懂得什么!”

  南京大学历史系陈谦平教授分析说,“何想取代蒋实际上只是后人的一种估计与猜想,实际上没有直接的证据。如果何应钦要是对别人说过这样的话,或者有电报或信件,那则可以认定他有此居心。其实何应钦本人还是从国家大计考虑,当时蒋介石自己也主张用武力讨伐张杨,宁死也不愿受辱。再说,即使没有了蒋介石,其他的还有汪精卫、孙科等人,谁都比何应钦更有资格,何应钦本身只是个军人,是蒋介石的一个亲信而已,他也没有自己的班底,一个军事领袖是不够承担大任的。”

  当时国民党常委正在何宅开会,宋美龄突然出现,并与何发生争吵,场面一定非常奇特。那么当时的会议室是哪一间,宋美龄到底又是在哪间房子里与何应钦争吵的呢?

  记者对何公馆的现场作了仔细观察,并询问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位在此工作多年的老师说,“我们对那段历史也不很了解,很难准确说清当时的场景。”

  记者又进一步询问了王运来教授,王教授说,“以前何公馆是有院子的,并且是两栋楼房,两间平房,不过已经被拆掉了一大部分,现在剩下的只是其中一块,所以当时两人吵架的现场已经无法说清楚了。”

  战犯冈村宁次曾经入住何公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正在四川整编军队的何应钦被蒋介石紧急召回南京,就在斗鸡闸公馆内连续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商讨抗日作战方案。1938年南京城沦陷,斗鸡闸的何公馆也被日军所占,后来被日军毁坏。

  抗战胜利以后,何应钦回到南京,代表国民政府接受了日本的投降。1946年何应钦在斗鸡闸的原址上又重新修建起了一套住宅,然后全家又住了进来。陈谦平教授说,“当时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也曾在这里居住。”

  这一点在贾梦玮所著的《南京老公馆》里也有提及,“社会上传说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抗战胜利后在何公馆住过一段时间,听起来虽然有点滑稽,仔细分析起来却也符合情理。冈村宁次无疑是一个重量级的战犯,但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出于当时国内的战略考虑却反聘其为军委会军事顾问,其安全保护由何应钦负责,而何应钦与冈村宁次又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私交不错,何应钦于公于私,很可能将冈村宁次安排在自己的公馆内。不过也难说,冈村宁次在金银街的公馆离斗鸡闸直线距离都不过几百米,他也许只是到何公馆来串门呢。”

  不过何应钦在新宅子里住的时间并不长,1948年底,国民党撤离大陆。南京解放以后,何公馆很快被收为国有,先后有多家单位在此借用,经过了几次转手之后,最终转到了南京大学名下。南京大学档案馆王先生表示,“上世纪50年代之前,何公馆并不在金陵大学范围之后,直到1949年院系调整,原四牌楼的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成立南京大学,才将这栋小楼划到学校范围内。”后来因为南大要修建物理楼的需要,拆掉了何公馆的围墙与西南角的两层楼,平房也被推倒了,留下的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何公馆怎样变成南大办公楼

  这栋小楼被划入南大校园范围后,起初并未交由南大使用,因为房产的权属与使用问题,又生出了不少的波折。

  为了弄清解放后小楼的命运,记者采访了民国建筑研究专家贾梦玮。贾介绍说,“建国后这栋小楼由南京市政府管理,后来逐渐就成了公产。再往后有一些单位在这里借住,如华东军区后勤运输部、三野司令部秘书处、三野军大政治部等,此后军大首长钟期光曾长期居住在这里。上世纪50年代末,南京大学因为扩建需要,钟期光才迁出了何公馆。”据王运来教授介绍,钟期光将军与南大的关系很好,在1949年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并为南京大学时,钟将军还与陈毅等人一道给南京大学送了一面锦旗。

  包仁娟如今已75岁高龄了,以前曾长期担任南京大学党办秘书,她年轻时就在南京大学念书。她回忆说,“当时小楼虽然在南京大学校园内,但是却是归南京军区所有,钟期光将军长期住在小楼里。将军与战士的车子必须要经过学校大门才能进出,车子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尘土飞扬,到了放学时,学生很多,道路拥挤,非常不便,不少学生对此有意见。因此南大有领导提出,应该把小楼转给学校使用。”在经过多次讨论与交涉之后,最终南大将小楼争取了过来。1959年初,何公馆的围墙被拆除,南京大学向南京市房产处交了4811.93元,何公馆从此转由南京大学使用。

  “钟将军搬离小楼时,也没有太多的曲折,他自己也很愿意,因为他也觉得住在学校里很不方便。”包仁娟说。

  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里留下足迹

  何公馆还有一个神秘之处,那就是兴建的时候,同时在地下修建了一个碉堡。一直到解放后50年代,这个碉堡才被炸毁。赵东明老人对地下碉堡还有些印象,不过年事已高,无法具体说清了。包仁娟老人则回忆说,“何公馆下确实有一个地下碉堡,是非常结实的。不过不是学校炸毁的,学校也没那个能力。当时学校只希望不要炸坏地面上的房子就可以了。”碉堡最终还是由解放军某部队给炸毁了。至于当初为什么要建这个碉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那是为了备战时应急的需要,是一种防范工事。

  转给南大以后,这栋小楼长期被用作学校的会议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用为外事办公室,办理港澳台及出国事务。同时这里也是外宾接待室,据学校简单统计,至今已有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交流洽谈,有的已被聘请为南大兼职教授。

  王运来教授介绍说,“这里也是影视剧拍摄不错的场景。五六年前,反腐电视剧《省委第一书记》就曾到这个小楼里面取景拍摄。”

  今年年初,何应钦的侄孙女来到南京大学,他们原以为,国民党的住宅恐怕早就拆了,何况何应钦是当时国民党的大员,但让他们意外的是,何公馆的房子还保存得这么好,他们都非常激动。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沈达兵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 杰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