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机器人日渐成为人类的“左膀右臂”,在战场上有临危不惧的战斗机器人、帮助扑灭森林火灾的灭火机器人、不知疲倦的伐木机器人……人们不惜余力地研究开发机器人,希望有一天,它们能和人一样思考和行动。昨天,由江苏省科协等单位举办的系列高端科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认为,在未来人工智能不应该去发展更聪明的机器人,而是让人和计算机一起变得更聪明。
代人痛的机器人 充当实习病人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类就不遗余力地开发出一代又一代机器人,希望他们听从我们的指挥。潘云鹤院士说,现在这个观念要转变了,机器人不仅仅是替代劳动力,它还可以做很多人无法做的事情。比如说日本最近搞的训练牙科医生的机器人,牙科学生的苦恼就是没有病人愿意让学生给自己拔牙,所以就用机器人来充当模特,帮实习医生了解病人感受,在接受治疗时如果感到疼痛,它就会轻轻地啊啊以示疼痛。
帮背重物的机器人,减轻人类负担
潘云鹤院士说,目前发展的机器人,已经把人和机器人都“捆绑”在一起了。时下,美国正在研究一种下肢外骨骼系统,它是把人身上所背负的重量通过机械直接传递到鞋底,这样人所承载的重量,可以大大减轻。这个外骨骼系统可以和人一起下蹲一起跑步,就像你自己的骨骼一样行动自如,背一个30公斤重的东西,你的身上只承载了1/10,可以如履平地。目前美国准备用这种系统装备他的军队,最终提高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潘云鹤院士说,目前,日本人也已经把外骨骼系统机器人用到生产上,可以很轻松地帮助农民抬非常重的东西。
动物机器人,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机器
好莱坞电影《机械公敌》里,机器人差点儿要统治整个世界。但目前来说,机器人还只是重复人类预先设定动作的机器而已,不具有像人类一样的灵活性。 潘云鹤院士说《机械公敌》里的机器人就是全世界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人脑合计算机一体化。
潘云鹤院士介绍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多个科研小组都在试图研发“生物机器人”,就是让动物的大脑合计算机能够连通,当这些动物长大后,它们就将变成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机器的“生物机器人”。浙江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就完成了能够用遥控器指挥老鼠前进的项目。
潘云鹤认为,研究“生物机器人”很有意义,今后就有可能有一大批生物机器人被研制出来,比如你能指挥一个老鹰背着摄像机前进的话,那就是一个很廉价的劳动力。
防止机器人“聪明过头”
1985年,前苏联发生了一起家喻户晓的机器人杀人事件:全苏国际象棋冠军古德科夫同机器人棋手下棋连胜三局之后,机器人棋手恼羞成怒,忽然向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这位国际大师也轰然倒下。1997年5月,“深蓝”的超级电脑战胜了号称人类最伟大的国际象棋名家卡斯帕罗夫。
这些“机器人事件”也给科学家留下了难题,尽管一些机器人已经具备相当的智能,但是如何能防止他们“聪明过头”呢?潘云鹤院士认为,今后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应该去发展更聪明的机器人,而是让人和计算机一起变得更聪明,比如人戴上某一双手套,你的手臂就变得更为有力,穿上某一双鞋子人跑得更快,前提是它要受人控制。潘云鹤也乐观地认为,和脑连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它不但会改变计算机的水平,而且会改变我们整个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通讯员 周景山
快报记者 安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