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阅读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广州将试点取消农村户口
· 延长退休年龄 不能空谈理论
· 企业过冬裁员要警惕茅坑效应
· “拐点”方向取决于农村发展态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拐点”方向取决于农村发展态势
  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从汶川大地震、奥运盛典再到世界性金融风暴,股市暴跌,楼市下行,很多迹象表明,宏观经济的拐点正在出现。面临困境,中国又将何以应对?

  “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可怕作用在于,带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原来依靠出口,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出口遇阻,投资受限,中国经济增长关注点将很可能从外求改为内需。”近日,就中国今年宏观经济拐点之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接受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拐点之说”与“瓶颈之变”

  汤敏分析说,很显然中国当前国内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不能回到原来的路子,因为修建高速公路对内需拉动贡献率并不大。“当前形势与1998年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瓶颈是外向需求,而现在瓶颈是社会发展部分。”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这次危机也许不是坏事,“长期以来,要调整平衡经济内外需求,仍然有利可图的企业不愿意做出调整,有税可收的地方政府更没有改革动力,于是,中国经济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过分依靠国际市场,转变增长模式的口号十年如一日却无实质改变。”

  “然而当前国际环境虽然直接压低中国外需,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但也给中国以调整的机遇,调整是痛苦,也需要各种各样过硬的政策配套,关键在于大变化的决策和勇气。”汤敏说。

  宏观经济降温:11.9%不是常态

  汤敏分析说,当前宏观经济降温具有双重原因,一是去年“双防”调控政策效果,二是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二季度GDP增长11.9%,季度增速创1995年一季度以来12年新高,经济过热表现明显。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对当前的中国并不需要,中国要支撑这样的增长也不现实。”汤敏说,“从现在看来,无论二季度是9.5%,还是9.1%的低点,实际上都超出了30年的平均值。”

  “现在的关注重点不是增长速度,而是增长质量,不能为了增长而增长,进而拼命刺激经济热度,比如纯粹依赖政府大规模投资铁路等基础设施拉动经济,是否对长远解决就业能有帮助,在决策上显然需要谨慎。”汤敏这样告诉记者。

  经济下滑表现:部分行业遭遇阵痛

  汤敏分析说,GDP从11.9%下滑到9%,肯定有一些行业会损失,比如原来“三高”行业发展受阻,这些行业就业人口面临安置。但改革推进保持增长,绝不是让这些行业起死回生,战略的调整更需要扶持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行业。

  他举例说,出口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出口遭遇阻力。当中有些粗放型企业,该向越南等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必须加快步伐。但也有不少企业因为过紧货币政策或长期面临从银行融资难的问题而出现生存危机。

  “自中国采取从紧政策以来,大企业的大项目都没有减,压力往往都集中于中小企业身上,这就迫切需要有决策性改革举措,以快速推进中小企业融资鼓励其发展举措。”汤敏分析说,“实际上,中小企业作为解决中国人口就业问题的最大力量,能否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是内需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点将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课题,汤敏认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关注点既具有长远意义,也具有短期呼应性。长期以来,中国内需难以发挥巨大经济拉动作用,关键在于农村滞后于城市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速度、农民收入与城镇人口收入近年来差距也在拉大。解决中国发展下一个门槛关键在农村,宏观经济拐点的方向,在一定意义上也取决于农村经济的态势。

  防止中小企业“群死群伤”

  汤敏估计,“长远而言,中央财政对中小企业、农村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他建议,深化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改革,首先应加快民间金融进入中小企业领域步伐。“解决融资难问题关键在于金融改革应引入新机制,允许多种所有制的民间融资机构壮大,释放民间流动性活力,鼓励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和社区民营银行设立。”其二,政策也要迎刃破解历史和社会的欠账,尤其在社会保障完善方面,在完善教育、卫生、环保、养老、扶贫制度基础上,责无旁贷地加大投入。

  三是对目前暂时遇到比较大困难的出口型企业给予特殊帮助,通过短暂性的税费改革政策,帮助这些风险抵抗性弱但规模庞大,容易“群死群伤”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加大出口退税扶持力度,又比如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增值税改革,把生产型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值税。

  第四,重点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电力设施的硬件改造的同时,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定得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解决农村本身发展、农业人口增收问题,二是减少农村人口,以更集约城市居住方式吸纳农村人口,通过培训就业、配套住房、社保、医疗等保障条件,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柳建云 来源: 广州日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