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城市都应有“精神家园”规划
一个城市如果连安全都保障不了,这能算和谐城市吗?百姓的家园如果连安居都做不到能算“宜居”吗?显然不行。在昨天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之“城市:安全的家园”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先生语出惊人:8级左右的大地震中国平均每10年就有一次!城市如何做好防灾减灾被详细介绍,而最新的四川灾后规划新增了精神家园专项规划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般说来,地震很难预测。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却表示,地震就在我们身边。据他统计,从1900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7.8级以上的大地震11次,平均下来10年就有一次大震。“汶川是第11次,第12次是什么时候,不也能预估出来吗?”这样的频率,要求每个城市都应该及早“设防”。他透露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修改《防灾减灾法》,很快就会出台。
河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苏幼坡是国内著名的防灾避难场所规划专家,他建议:城市都应该分级设立应急、临时、固定等避难场所。
四川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则透露:目前灾区重建规划已经完成,共10项,本来是9项规划,最后又特别增加了“精神家园专项规划”。他解释:说是“精神”规划,实际要与平时的物质建造规划结合。比如很多城市绿地减少,人们的交流场所就变少了,精神家园从一开始就考虑绿地、剧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建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朝林则表示:灾后心理疏导、建设精神家园非常重要。
快报记者 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