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记者得到的一封牛根生(右图)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万言书中,牛根生如是写道。
蒙牛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危机?是什么样的抵押使得蒙牛可能失去话语权,并使得牛根生这个硬汉在与柳传志、潘石屹等人聚会的饭桌上声泪俱下?
牛根生的“万言书”
在10月初的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牛根生遭受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的质疑,大家的疑问来自于企业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这回事情,自己的员工是否也喝“染毒”的牛奶。
据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当日参加这个聚会的有柳传志、傅成玉、田溯宁、马云、郭广昌、俞敏洪、潘石屹等诸多企业家。在饭桌上,气氛比往常凝重,大家的话题始终围绕着“三鹿事件”引发的乳业危机。
一位与会者对记者透露,牛根生在谈话中告诉大家,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情之处,老牛哭了,现场的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人。”该与会者告诉记者,场面悲壮感人。
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这封邮件也被迅速发到当时参会的一些企业家邮箱。
记者在得到此信后,先后在蒙牛总裁杨文俊、总裁助理张治国等蒙牛管理层处得到了真实性的确认,牛根生秘书卢先生惊讶地对记者表示:“目前此事,只有很少人知晓。”
牛根生在信件中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蒙牛的补救措施作了详细的说明,牛根生希望“将事件的范围、起因、经过以及蒙牛采取的行动汇报于此,望大家赐教”。
企业家纷纷伸手援助
据牛根生的信件所写,在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后,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钱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俞敏洪火速送来5000万元。傅成玉先生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牛根生还提到,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人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可以伸手援助,而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更是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拉升股价。周其仁教授早前预定了访问蒙牛的日程。事件发生后,他坚定地表示,预定行程不变,率团带来40位经济学家……90%以上的理事、同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均给予支持。
对于为何会向联想等企业求救,老牛基金会合伙人翁向伟说,联想控股是一个投资性的公司,所有打入老牛投资的钱,牛根生仍然将会用股权进行抵押,这样可以保证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股权落到自家兄弟手上。
都是抵押股权惹的祸
按照翁向伟的说法,牛根生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股权就是这4.5%的一部分。不过,对于抵押一事,10月30日,摩根斯坦利中国区市场部人士Willy则对记者表示:“并不知情,不便多说。”
至于当初为何抵押以及抵押具体协议,翁对记者表示,是由于信贷紧缩所致。对抵押的具体股权比例和金额,翁并不愿透露,而抵押之后换取的现金做何用处,翁表示,大部分用在了新型农业方面的投资。“实际上,近期蒙牛股价由于严重缩水,市值从300多亿元缩减到了120多亿元,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而基金会目前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赎回抵押,由此开始向业内企业家求救。”翁说。
“如果这些抵押的股权被摩根斯坦利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出让给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虽然股权不多,但在特殊时期极有可能成为决定蒙牛控制权归属的一颗重要棋子。”翁向伟说。
而一位长期研究蒙牛的香港分析师则对记者表示,抵押的股权超过15%,才能对蒙牛的话语权造成威胁。不过不排除当初在抵押协议中动用了杠杆,如果使用大比例的杠杆,蒙牛此次在香港的股市遭遇大跌之时,牛根生的确难以在内忧外患之际拿出真金白银,补充抵押的保证金,从而导致该股权旁落。
谁是那个恶意收购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蒙牛乳业的股权结构中,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共占有股份21.98%,而牛根生自己持有公司股份4.5%,牛根生这边的一致行动人的股权应该超过26.48%。如果像牛根生所说的,外资企图控制蒙牛乳业,让牛根生们失去话语权,外资将需要拥有超过26%的股权。而这些股权当然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但潜在的卖家股权超过5%的并不多。如瑞银,目前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为12.23%,摩根大通持有5.77%,澳邦银行持有5.8%,花旗4.89%。而在此时,蒙牛最大的机构股东瑞银却一面唱空一面做多。8月22日,瑞银持股比例为7.99%,在蒙牛停牌前后曾减至7.71%,但在持续唱空之后,到9月25日,瑞银却突然买入,持股比例达12.23%。
前述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瑞银的增持目的不一定在于蒙牛的控制权,它也有可能将股票卖给对蒙牛感兴趣的海外竞争对手,在目前蒙牛股权较为分散和股价较低的情况之下,众多外资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收购者。
据《中国经营报》
最新消息
蒙牛官方回应
“万言书”事件
11月3日晚间,蒙牛集团向和讯网发来对媒体报道《蒙牛陷收购危局牛根生落泪求援》的三点回应:
1、牛根生董事长的这封信,是他写给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各位荣誉理事和理事以及自己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的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蒙牛近一段时间所采取的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奶农利益、促进乳品市场稳定的一些措施,并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中国乳业和蒙牛的鞭策、帮助和支持,同时在信中感谢了各位理事和同学的信任与支持。
2、关于部分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资金往来,均发生在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与“老牛投资”之间。蒙牛作为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众公司,所有的行为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联交所的管理规范进行。
3、老牛基金会曾将牛根生董事长所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蒙牛股权(此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在摩根斯坦利。蒙牛股票下挫后,为避免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斯坦利的抵押贷款。欣闻
相关新闻
“老牛投资”
到底是啥公司
记者注意到,柳传志、俞敏洪等人的现金均打往“老牛投资”这一公司的账户上,那么老牛投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老牛投资成立于2007年底,成立之后一直从事农业等相关方面的投资,而老牛投资的实际控制者是“老牛基金会”,由创始人牛根生2004年12月在呼和浩特注册成立。当时的成员除了牛根生以外,还有政府官员、蒙牛中高层领导等共60多人。
在老牛基金会成立之后,牛根生将其拥有的中国蒙牛和内蒙蒙牛所获现金红利的49%捐给老牛基金会,作为奖励对公司有贡献的人士之用。如果他脱离蒙牛,或者死亡,股份(包括期权实现后的股份)将全部捐赠给老牛基金会,而这些股份中也包括牛根生当时拥有的蒙牛乳业约4.5%股份,以及内蒙蒙牛8.2%的股份。
现在,牛根生和管理层已经完全退出基金会,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只是捐赠者。
据《中国经营报》
奶企现状
中国奶业发展面临三大困局
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
中国奶业发展面临三大困局
“三鹿事件”已渐行渐远,但专家认为,当前制约奶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仍面临三大矛盾,如何从这些困局中突围,成为奶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生产环节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认为,目前,我国奶业市场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中国奶协在对黑龙江某乳品企业百利包纯牛奶生产调查时发现,百利包纯牛奶出厂价为每千克4.9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5.8%,原料奶进价为2.98元,同比上涨39.04%,需要支付的加工、包装、运输、人工、财务等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企业最终获得纯利润为每千克0.1元,利润率仅为2.1%,远低于食品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刘成果认为,加之国际市场乳制品价回落,出口量减少,很可能导致奶业出现新的波动。
加工环节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乳品加工企业过度密集,无序竞争,奶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奶源不足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产能的相对过剩,造成奶业加工资源的浪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说,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规范乳品行业发展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说明了乳品行业出现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已经无法调整,“市场失效”已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协调和规范。
销售环节
刘成果说,根据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应喝奶300克,是目前实际人均消费量的3.9倍。当前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不是没有饮奶的需求,许多消费者也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主要是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意识。我国每年啤酒消费量约为牛奶的两倍,白酒、碳酸饮料、矿泉水消费量接近牛奶的消费量,城市许多中小学生宁可花钱买饮料和矿泉水却不喝牛奶。
据《经济参考报》
外资阴谋
高盛抄底中国奶业路线图
少量投资→恶意拖垮→全面控制
高盛抄底中国奶业路线图
高盛抄底中国奶业双腿走路,就在高盛调低蒙牛、伊利和光明的股市目标价的同时,它却加快接管陷入“资金断链”困境的太子奶。
最新消息传出,高盛及其他机构组成的资产清算团,已进驻太子奶集团,全面接手太子奶。
一位长期跟踪投行资本运作人士张林(化名)说,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成为不少外资并购的重要方式。
具体解释为,先少量参股,再通过参与投资和企业决策,把龙头企业搞成亏损企业之后,就可以规避国家限制外资参股的条例,从而全面低价收购中国企业。
由于国家对本土奶业的保护政策,在出手一线品牌难有更大进展之时,高盛只能把目光瞄准二三线品牌的乳企。去年初,英联、摩根斯坦利、高盛出资7300万美元,成立了“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三家投行占离岸合资公司30%股权。英联出资4000万美元,摩根1800万美元,高盛1500万美元。
“太子奶就坏在对赌协议上。”长期关注太子奶的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一份在当时引资的协议,让太子奶掌舵人李途纯几乎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2007年,当李途纯签署引资协议时,不仅签了担责协议,还签了一份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在双方最终的7300万美元融资协议条款中,暗藏如下内容: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太子奶的市场铺得太快,再加上三聚氰胺的事件,使得太子奶从去年底开始,资金链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最近,公司高管手机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山东、四川等地开始陆续断货,生产工厂陆续出现停工现象。
此时,对赌协议生效。
对高盛等投行来说,对赌的胜利意味着拿到了太子奶的控股权,而太子奶高管向外界表示,20天之后,太子奶将联手有关投行,作出重大变革。
据《南方都市报》
财经观察
警惕我奶业
话语权旁落
专家认为,“三鹿事件”为实力雄厚的外资乳企抢占中国奶业市场提供了契机,应警惕外资借机大举并购我国乳品企业,防止我国奶业话语权旁落。
外资对我国乳品市场的话语权不断提高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幅降低关税,这使得外资进入的负担大大减轻,而发育相对滞后的乳品市场更是国际大农业资本眼中的一块“肥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说,国外乳品企业除通过贸易途径向我国大量出口奶粉等乳产品外,还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在中国建立加工企业,与国内企业争夺奶业话语权。改革开放初期,雀巢就开始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加工企业,此后,达能、卡芙、优诺、惠氏等国外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到2001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都已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中国。目前国内前几位的乳品大企业中,很多都有外资背景。
“三鹿事件”为外资入侵创造新契机
一些奶业专家担心,“三鹿事件”造成中国消费者对国内乳品企业的信任危机,可能成为外资大举入侵我国奶业的新契机。“三鹿事件”未发生以前,中国乳品企业就面临利润率低、很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的现状。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乳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2%至4%。伊利股份200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47.47亿元,利润率仅为2.63%。由于“三鹿事件”的影响,加上利润空间较小,一批没有产品特色的乳品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的风险,这无疑给经济实力雄厚的外资乳业企业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新契机。
防止话语权旁落重在保住奶源基地
孔祥智认为,与外资乳企相比,我国乳品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基本垄断了国内优质奶源基地。但从发展趋势看,外资企业也开始渗透到我国奶源基地建设中,尽管目前比例不高,但效应和趋势却不容忽视。
专家认为,奶源基地建设的关键环节,就是重塑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主要是买和卖的关系,奶农对于奶价没有任何发言权。这在表面上看是对乳品企业有利,但从长期看,乳品企业和奶农之间紧密的利益关系不能形成,企业就不能说真正控制了奶源基地。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