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发现 传奇建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山东路民国财政部旧址秘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山东路民国财政部旧址秘史
  当年旧貌(资料图片)

  今日模样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成立于1927年5月的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如今已成昨日烟云。但它作为曾经的全国财务行政的最高管理机关,见证了国民政府曾经的荣耀与最终的没落,那承载了国民政府财政部无数风云变幻的民国建筑,如今是什么样子呢?那些民国时期的财神爷,以它为舞台,都演出了什么样的故事?

  昔日财神爷的办公大楼有多大

  日前,记者找到位于中山东路128号的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这里现在是南京军区联勤部宿舍区。这里靠近新街口,可以说是南京最繁华地带,但是从外表看上去,这里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居民小区。

  院子里的建筑也很多,从外表上看,新旧不一,很显然,建筑于不同时期。从风格上看,有的保持着民国时期的风格,都是楼廊式格局,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檐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础等多有汉白玉石雕;有的属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仿苏式建筑,都是四层楼高;还有一些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公寓式的楼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你不在意,根本就想不到这里曾经是全国财务行政的最高管理机关,正是那些毫不起眼的青砖旧瓦,见证了国民政府荣耀与没落,铭刻了多少历史荣辱。

  原来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此前,记者采访了《南京民国建筑》的作者、民国建筑研究专家卢海鸣教授。他详细地给记者讲述了当年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建筑情况。国民政府财政部建筑面积10268.8平方米,共有房屋10幢425间,均由当时一流的营造厂馥记营造厂承建。最主要的建筑有二幢:一幢是办公大楼(解放后编号为31号楼),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建造,属于西式建筑;另一幢是财政部长官邸(解放后编号为11号楼),建筑面积739平方米,砖木结构,高三层,大门正中有一个半圆形的门廊,这幢洋楼先后是财政部长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官邸。

  记者进入小区之后,沿着小区的马路,很快就发现了11号楼,接着在记者的右手边出现了34号,继续向前,33号、32号,咦,再下去的一栋,怎么成了25号,而非31号呢?记者在这附近来回地转,也不见31号的踪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31号楼哪儿去了?

  正在纳闷之时,一个巧遇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问。

  31号为何神秘消失了

  11号楼院子门口,今年已经85岁的王老太太站着和一位年约60的老先生在聊天。王老太太是位在战争年代就参加革命的老人,她在1966年随时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的丈夫搬到这里居住,对整个大院的情况比较了解。

  无巧不成书的是,这位王老太太曾经就住在31号楼。1966年,她全家搬进来时,就住在31号楼的一楼。王老太太告诉记者,当时这栋楼大概安排了五六家居住。由于家里子女较多,她家一共分到了6间房子。那么,31号楼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王老太太告诉记者,那栋楼因为是木质结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朽得比较厉害,住在楼上的人家的木地板有时候一踩就一个伤疤,孩子要是调皮一点,上下楼梯大人心里就瘆得慌,就怕孩子一脚踩个窟窿直接掉下去。老太太家里也是这种情况,后来还出现了白蚁,一窝一窝看着臆怪死了。后勤部找了人来维修,进来看看这情况,说维修要大动干戈,难度很大。而且,肯定是要改变原来的结构,无法保持原建筑的风格。到后来,大概九十年代初期,就拆掉了。

  民国建筑也能拆吗?事后,记者再次采访了卢海鸣教授,卢教授告诉记者,民国建筑大部分是砖混房屋,耐用年限大概在50至80年,在我国,规定使用寿命是70年。如今,民国建筑大多年届70或已经超过70年,都面临棘手的维修问题。如果实在不适合维修,就只有拆掉。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办公楼是始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又是木质结构,不太容易修葺,拆了也在情理之中。

  那31号楼原来的位置在哪儿呢?它当年究竟是何模样?“四方城”地下隐藏了一个大秘密

  王老太太说,31号楼拆了之后,就在原址上盖了32号和33号两栋六层的居民楼。王老太太还说,当时人们都不把那栋楼叫31号楼,而叫“四方城”。因为,那栋二层的楼前面围着个大院子,与外面隔离开来,显得四四方方的。院子有两个门,右边的进出行人,而左边的,王老太太很笃定地说,是专门走军用卡车的。这让记者愣住了,财政部的办公地点,有车也应该是工作人员乘坐的轿车,为什么要专门辟个门走军用卡车呢?这些军用卡车是用来运送什么东西的?

  王老太太告诉记者,这个四方城里有个秘密金库,里面摆放着从各地运来的黄金。那个专门开辟的有专人看守的门,就是让运输黄金的军用卡车通行的。当年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把这里的所有黄金也全部带走了,只留下空空如也的金库。到她搬进去住的时候,金库已经被填满封死了。

  为此,记者询问了卢海鸣教授,卢教授表示,他还真不知道31号楼下有一个金库,他是在上个世纪末到财政部旧址考察的。当时31号楼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记者现在所看到的32号和33号楼。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姚群民副教授告诉记者,国民政府时期的银行建设已成规模,从理论上说,金库应该设在银行这种专门的金融机构内部,但由于财政部机构的特殊性,如果说设有小金库也不是不可能。可惜现在已无从考证。

  虽然建筑已是昨日烟云,但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事还是让许多人津津乐道。姚群民副教授就为记者介绍了几件发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的趣事。

  宋子文在哪间房子要砸老蒋脑袋

  在11号楼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宋子文是“皇亲国戚”,大姐宋蔼龄是孔祥熙的夫人,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换句话说,宋子文是孔祥熙和蒋介石的小舅子。但是这两位和小舅子之间可是矛盾不少,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窝里斗。

  蒋介石侍从唐纵曾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件事情:蒋介石与宋子文发生了口角,气得把桌子上的碗都摔破了,然后就看到宋子文夺门而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人陈光甫在回忆录中也有描述,说有一次他去财政部长宋子文家探望,奇怪的是进门满地的碎玻璃,于是询问原委,宋子文回答说,早上蒋介石与他拍桌子、摔碗,而他只好回来摔玻璃杯。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时,让宋子文每五天拿出166万元军费,结果被宋拒绝。两人争执起来,蒋介石就扇了宋子文一耳光,若不是随从拉得快,宋子文抄起的板凳就砸到蒋介石的头上了。

  与蒋介石的政见不合,最终导致宋子文辞去了财政部长的职务。

  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大玩笑

  1932年9月下旬的一天,有个叫梁作友的人来到济南,求见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声称国难紧急,愿意为国家捐献3000万元,还表示要亲自与南京政府接洽。于是,韩复榘马上发报南京。

  国民政府财政部欣喜若狂,宋子文、何应钦立即回电,同意梁作友入京。来到南京的梁作友拿着一只小皮箱,手不离箱,行动神秘,有人就猜测,箱内就是报效政府的3000万元巨款。财政部长宋子文亲自接待了他,请他吃饭,陪他游中山陵。可是,梁作友光打雷不下雨,就是不见钱到账。

  很快,山东方面传来消息,说这个梁作友是个大忽悠,家里最大的财产就是几亩地,捐款3000万纯属子虚乌有。宋子文大怒,谁想,梁作友根本无所谓,说,“我虽没有钱,但我有好点子呀,我建议政府下一道命令,全国4万万人都备存钱罐一个,每年每人至少放进5角,全都捐给国家,一年内国家就有两亿到手,这不是筹款妙法嘛!”

  后来有人分析,这一切都可能是韩复榘策划的,韩复榘曾向国民政府要军饷被拒绝,财政部答复说,南京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地方军饷应该自筹。韩复榘怀恨在心,于是来了个恶作剧式的报复。

  黄汉梁当财政部长前为何要痛哭流涕

  宋子文辞职之后,在31号楼办公的财政部长是否就是孔祥熙呢?不,这里面还有一番曲折。

  此时,孙中山之子孙科任行政院院长,这并不合蒋介石的心意。本来,孔祥熙已答应接替宋子文任财政部部长,谁知就在就职之日清晨,孔夫人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又来英文专函,声言这个财政部部长孔祥熙不干了,谁爱干谁干去。孙科急切难以物色适当人选,就临时让铁道部次长黄汉梁担当重任。黄汉梁自知人脉不广,不能胜任,痛哭流涕要求孙科改变主意。但孙科也实在没有人选,黄迫于无奈勉强就职。

  31号楼最倒霉的一任主人是谁

  1948年9月任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的徐堪,可能是在31号楼办公的最倒霉的一任部长了,在他任内,国民政府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全国物价暴涨,国家财政基本破产。

  这位部长口碑一向不好,在任粮食部长期间,他既不想法解决粮食问题,也不追究奸商责任,反而一个劲儿地推行他自己发明的“营养饭”系列,比如“营养米”“营养面”之类的。可这个系列都是用粮食的下脚料做成的,根本无法入嘴,老百姓不买他的账。他就决定借助媒体来推广。他当众示范,在“营养饭”上浇了大量的肉汤,说味道很好,结果被一个尖牙利齿的记者奚落了一番,狼狈不堪。在财政部任钱币司司长时,他还和孔祥熙设圈套,操纵股市,没了许多人的血汗钱。这样的人能平步青云地当上财政部长,也算是民国时期的一大奇观了。

  铁汤池官邸的旧主人们

  31号楼不在了,只留下11号楼形影相吊。这栋在过去被称作“铁汤池”的官邸,它的主人随着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更替也在不断地更换。但居住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了。姚群民教授告诉记者,由于主人身份特殊,铁汤池官邸也见证了国民政府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

  1930年11月8日,张学良应蒋介石邀请来南京商议华北善后问题。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张学良与蒋介石的“蜜月期”,因此,张学良受到蒋介石高规格的接待。宋子文对张学良照顾有加,更是将铁汤池官邸腾出来作为张学良的行宫。

  从1933年底到1937年南京沦陷之前,孔祥熙成为铁汤池官邸的主人。1933年11月,孔祥熙任财政部长,自此和家人常住于此。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之后,铁汤池官邸已成为宋美龄的行宫。那段时间,这里几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力中心。

  抗战胜利后,孔祥熙不再任财政部长职务,也不好再住在铁汤池官邸。但孔祥熙的家当还留在官邸,没有搬走。大概因为1945年之后的财政部部长任职期限都很短,再加上谁也没胆量敢叫孔祥熙搬家,官邸就这样空闲下来。

  1947年孔祥熙政治上失意,眼看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遂将财产转移海外,携全家移居美国,公馆彻底闲置。解放军进城后接管,铁汤池官邸后归南京军区后勤部管辖,作为首长的住宅使用至今。

  知情人看到的11号楼里面是什么模样?

  站在11号楼的院子外,记者看到院子的大门已经从里面锁住,有一个勤务兵在里面清理地面的落叶。从外面看过去,这座公馆有三层,风格是中西合璧,被设计成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格式,整体呈“中”字形,坡顶,砖木结构,一棵高大的香樟树掩隐着这栋黄色的建筑,花坛里的桂花还隐约地散发着阵阵幽香。二楼正中有一圆形的凉台,下用两个圆立柱支撑,形成一楼入口的门廊。

  很多人对这栋建筑感兴趣,都想去里面一睹真容,可就是进不去,很多媒体也都只能在外面拍拍照而已。不过,王老太太却很高兴地告诉记者,她曾经到里面去过。而且,她对里面的环境还记忆犹新。王老太太记得,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丈夫带她到11号楼去拜访过老首长。

  据王老太太介绍,从院子进去,一进门就是大门厅,两边各是四间大房子,分别是客厅及秘书、警卫等随从人员的住处。门厅和走廊以及整个一楼地面都是水泥地。门厅正中是旋转楼梯,可达二楼,是老首长及家人的居室。每一间卧室都为小套间,带小客厅,还配有小卫生间。卧室内是高大的落地窗,光线从进口的花色玻璃透射进来。三楼有和二楼同样大小的四间房。整幢建筑的墙裙的木板已经十分陈旧,隐隐约约透出栗色,拼成长方格状;门窗则是深酱色,色调很庄重。当时老首长告诉他们,这里面的装饰以及房间布置和国民政府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动。

  至于现在里面是什么样子,王老太太摇摇头说,后来就没有进去过。这里面的住户已换了好几个,也不知道里面的变动大不大。

  王老太太还告诉记者,就在那一次,她知道了在11号楼里面,还有一个极少人知道的密道。

  民国建筑专家也不知晓的一条密道

  卢海鸣教授告诉记者,11号楼里面有一条神秘密道的事,他也是头次听说。那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地道,它的作用是什么?

  据王老太太介绍,11号的地道应该是通往10号楼的。11号楼内部并没有专门的烹饪房间,10号楼是它的“饭厅”。记者顺着王老太太的手指方向,发现了那栋隐藏在其他楼之中的10号楼。王老太太告诉记者,这栋房子也是部队老首长居住的,已经换了好几个主人了,现在的住户刚刚搬来,家里的东西还没收拾好。

  难道挖个密道就是为了吃饭的时候走捷径吗?卢海鸣教授表示,动荡年代里,在隐蔽的地方挖个密道确实可以预防不测,更何况是财政部部长的官邸,有地道也就更不奇怪了。

  记者见到了10号楼的新主人,表示想去看看密道的入口。这位住户说,他也听说过密道一事,因此在装修之前就仔细地查看了一番,可惜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一旁的王老太太说,密道早就堵住了,南京军区一接手这个官邸,就堵死了密道,11号和10号楼的出入口都堵住了。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张荣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