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商业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休闲城市”下的商业气质
· 时尚峰“惠”,金鹰新街口店深秋狂欢
· 万圣节 南京另类商场打“鬼”主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休闲城市”下的商业气质
卢革宁

郝文勇

  “这里春可游牛首烟岚,夏可赏钟阜晴云,秋可登栖霞胜境,冬可品石城霁雪。纵观金陵沧桑汗青,细品秦淮风土人情,南京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休闲后的回味。”日前,南京凭借这样的理由入选“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如果将一个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休闲气质与商业气质应是“他”的左膀右臂——必不可少的两种品质!休闲代表市民生活状态,商业代表城市发展的动力,二者相互交融又互为制约。南京人不紧不慢的休闲气质会不会影响商业发展?南京商业能不能与休闲比翼双飞?今天,我们《锵锵三人行》栏目邀请到三位大腕级老总,请他们来谈谈各自的想法。

  

  快报记者 史丽君 黄建军 文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商业消费:南京刚被评为“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各位老总都去过很多城市,您眼中的南京是怎样一个城市?跟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的休闲特色在哪里?

  

  郝文勇:南京是六朝古都,一江横贯东西,一桥飞架南北造就了南京非南非北的居中地位,长久以来的南北文化交流,使南京成为了一个兼容并包,文化多元的城市。从特色休闲的角度来说,自然景观之外,人文街区这两年迅猛发展,世界多元文化荟萃,历史名城的文化积淀在现今焕发出的是历久弥新的韵味。

  

  卢革宁:南京不缺少文化的沉淀和文化底蕴。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是,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很少有哪个城市的居民像南京人这样爱读报,这也使得南京有这么多的报纸得以生存。南京的休闲味道比较独特,似乎用传统的“中庸”两个字来描述更为合适,城市气质不极端,是“比较”适合工作、“很”适合生活的感觉。

  

  吴正梅:南京有山有水,生活节奏比上海、北京要慢一些,但城市规模适中,人们可以顺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要说特色,那便是南京浓厚的文化底蕴。跟成都人的休闲相比,南京人的休闲是在积极向上地享受生活。

  商业消费:一个城市的气质大多数时候是通过商业来体现的,现在被冠上了“休闲城市”的帽子,它的休闲气质和商业有什么必然联系,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

  

  郝文勇:商业化目前已经是各种社会行为的必然趋势,也能促进文化休闲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南京为例,自然景观的景点每年按照商业活动的标准在运作,栖霞山的红枫节、莫愁湖的海棠花节,从活动组织到宣传都呈现出商业活动的套路。休闲的商业活动依赖文化气质而生,又培育着这个城市的休闲文化气质氛围。商业发展促进了消费需求的细分。休闲消费商业的发展其实已经是生活水平上升的体现。

  

  卢革宁:最直观的是南京这座城市商业规模上的变化,2000年之前,南京的商业几乎就是新百、中央、金鹰,而2000年以后,相继出现了东方、大洋、银河等12家上规模的商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南京商业场所购物环境的提升,也才会有GUCCI这样的一线品牌舍得在300平方米的店面投入1000多万用于装修,“逛街”真正能带来愉悦,成为享受。同时,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商业形式的进步,德基、新城市以及今年开业的水游城、金轮新天地,都让南京人体验到具有更为休闲味道的SHOPPINGMALL的购物体验,吃喝玩乐、购物休闲一条龙,这种业态本身就是为休闲消费而生。商业竞争越充分,商家在竞争手段和经营能力上的提升才越下工夫,也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围绕消费者做文章。竞争、共存,就是动态的和谐。

  

  吴正梅:休闲是自由、放松,当然也包括惬意的商业消遣,放松的心态和消费是一个人幸福指数的两个重要指标,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两者同样必不可少。休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拥有一份放松的心境,消费能带来的更高的生活品质,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商业消费:南京休闲环境最适合什么样的商业形式或者商业机会?

  

  郝文勇:南京的休闲环境,就像前面所说的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多元化的,同时也是有着文化积淀的。作为商业从业者,我认为商业的发展也要顺应这样的发展,这是商业的机会也是挑战。苏宁环球位于湖南路文明一条街,除了临街繁多的品牌专门店,书局,最大的特色就是狮子桥美食街了。湖南路的繁荣使得我们看到除了购物,休闲的方式还有饮食、娱乐、养生等多个方面。所以综合型的购物中心,知名品牌的商品引进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百货之外其他业态的引进,以及跨业态的商业融合性的推广。这是目前大多数综合百货商店在摸索也是在推进的方向。

  

  卢革宁:今后,纯百货类的商场已没有了空间,很难再出现像新百、中央这样大体量的传统百货,休闲消费当道的今天决定了今年的商业场所一定是综合性的,满足消费者所有的和休闲消费有关的需要,就目前来看,SHOPPINGMALL是最被看好的商业形式,为居民生活配套的社区百货也会有很大的商业机会。当然,随着商业业态的成熟和进步,还会有更高的形式出现。

  

  吴正梅:我认为休闲可以分为旅游、美食休闲和商业休闲,所谓“商业休闲”与以往的“商业消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商业休闲要有一个能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许在那里我并不需要消费。就像我们水游城,它有咖啡店,可以是你和朋友聊天的客厅、约会的地方;丈夫可以在城里的书店看书,妻子可以在城里的美容美体机构做一个SPA,等孩子在城里的早教中心下课后,一家三口在水游城的美食广场享受一顿美味大餐。如此休闲娱乐式的消费方式会日渐成为主流,因为它比起那种直奔购物主题式的方式更让人惬意。这也给南京的商家提供了商业机会,只要能让消费者休闲舒服,他们的钱袋子便会在不经意间打开了。

  

  商业消费:南京的这种休闲特色对于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郝文勇:总体来说对于商业流通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所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给他们是发展契机也是发展方向。如果说文化的沉淀是休闲的特色,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商业的活动目前也越来越朝着文化性活动搭台的方向在做。商业行为也在推动文化的发展。

  

  卢革宁:比较温和的休闲特色让南京既不会太过“时髦”,也不会过于落伍。简单地用利弊加以评价比较困难,应该说这就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特性吧,很难用一组对立的词来评价。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经过市场检验的品牌陆续进入南京,既避免了水土不服又最节省市场适应时间,而南京商业的走向也是在和其他城市的参照和学习中逐渐明朗。

  

  吴正梅:南京人理性、稳健的性格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气质,但南京省会城市地位的辐射力很强,这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南京商业的发展也许不会像有的城市一下子突飞猛进,它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而这种改变更加有生命力。

  

  商业消费:南京整个城市的商业气质、特点是什么?还缺少什么样的气质?

  

  郝文勇:整个城市还是比较含蓄内敛,缺乏张扬的个性,缺少创新以及领导潮流者气质。

  

  卢革宁:南京城市的商业气质已经转向了个性、随意,这多少与南京这座城市的商业地位的提升有关。最近两年间,国际一线品牌厂商陆续进入,让南京不再盲从,竞争虽然惨烈却一直在提升自身商业气质的品位。可以说,南京商业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如同见了世面的人一样,一旦眼界打开,就是另一个样子。

  

  吴正梅:我刚从北京回来,深深感觉到南京的商业氛围跟北京的比起来,还相差个“三五年”。首先商业设施区域性太强,商品结构不清晰、同质化很严重,没有更丰富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此外,消费者的开放程度也不够。在营造城市商业气质上,我们商家要做的还有很多。令我欣慰的是,水游城开业后,我们已经接待了好几拨从上海来的顾客了,他们说,一方面水游城休闲娱乐式的商业设施吸引了他们,另一方面,水游城内不同层次、价格的商品符合他们的需求。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