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就这次烟雾天气的主因和处置情况作出通报,这距离烟雾天气的发生时间不足24小时。不过,发布内容中并未提及网络及坊间谣言、是否将认定秸秆焚烧事件相关责任人等“敏感”问题。就政府而言,近几年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开及应对方面越来越及时、透明,但也总有一种“言犹未尽”的味道……
昨晚,著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议一:组合发布,扩大知情范围
“通过手机短信给群众及时发预警短信,政府这一举措值得肯定!”乔新生说,政府利用手机短信来公布真相是最便捷的措施。不过,单一手段也有不足。所以另一方面可利用现有的其他公共平台,比如电视台的气象节目、电台的广播节目等进行滚动发布。这样既可更广泛地满足公众知情权,又降低了行政成本。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发生的公共事件如大雨、大雪等气象灾害时,江苏就曾采用过这样的“组合发布”方式。如何将这种方式“固化”下来,值得关注。
建议二:第一时间“切断”谣言
“在现代化大市场条件下,类似公共突发事件会越来越多。”乔新生举例说,高速公路上油罐车、盛装危险化学气体的大卡车翻车了,该怎么办呢?毫无疑问,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作出影响面的判断,并告知群众,谣言自然而然也就无从传播。
而群众也应该反思。“过去每当这类事件发生,我们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眼睛盯着政府,等着政府给我们一个回答。现在每个人都应该有公民意识,第一时间搜集信息,不能听信谣言,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建议三:政府必须走在市民前面
28日晚烟雾天气发生后,环保、气象等部门在应对的同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的采访使得这些部门进一步意识到事件的关注度,进一步促成了“对公众发布”这一措施。
乔新生认为,出现这类问题后,第一时间出现的应该是各地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如果政府不走在市民的前面,政府应对表现就不合格。政府应通过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向社会通报情况,不能用环保、气象等部门的技术信息发布,代替政府信息发布,“政府虽然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现在看来还是有改进之处。”
建议四:转换角色,解决根本问题
“焚烧秸秆,农民受益、市民受损。”乔新生说,经济学的解决方法一是双方谈判,即农民和市民谈判,二是公权力介入,即政府和司法部门进行协调,“现在看来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都很高,如果不让农民焚烧,农民势必不肯;如果允许焚烧的话,市民肯定要质问。”
“此时,解决方法应该是跳开传统的思维模式,比如,用略高的价格政府来收购秸秆,卖给发电厂或环保厂。”乔新生说,政府首先应扮演当事人的角色,收购、协调农民与市民的利益。其次要扮演制度提供者的角色,使得环保企业费用降低,使得农民愿意出售秸秆,既有利于环保企业获得利润,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刘峻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