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茅盾文学奖·揭秘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秦腔》挺“难看”,获奖是因“艺术冒险”
· 快乐e团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评委揭秘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
《秦腔》挺“难看”,获奖是因“艺术冒险”
  本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已经尘埃落定,但关于它的疑问甚至质疑却此起彼伏。难读的《秦腔》为何获得最高票?拥有巨大声望的王蒙为何落败?评选的过程有着怎样的争议和幕后故事?昨日,快报记者采访了茅盾文学奖终审评委陈晓明、谢有顺,揭开了本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带给我们的种种疑问。

  揭秘一:

  《秦腔》极为难读,获奖全因“创新”

  贾平凹的《秦腔》出版后,很多读者大呼难读难懂。但这次茅盾文学奖评选,《秦腔》却获得了最高票。对此,评委谢有顺透露,终评时众多评委都首推《秦腔》,“这部作品对一个普通读者的阅读耐心是一种考验,但茅盾文学奖的宗旨,首要的就是为文学界立一个新的艺术标杆,而艺术上的创新,往往就是对因循的阅读趣味的反叛。”

  评委们普遍认为,《秦腔》进入起来比较艰难,但一旦读进去,就舍不得出来,场景、细节、语言,都很有味道,值得反复琢磨,是一部需要慢慢读、耐心读的大作品。谢有顺称:“现在的读者多半只能接受俗常意义上的好看小说,对那些在叙事上有探索意味的作品,常常缺乏必要的耐心,以致阅读的惰性越来越严重。谁都知道,贾平凹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重要作家,但他在《秦腔》中一反过去用情节结构小说的写作路子,而是用琐碎的细节、语言来推动整个叙事,这是一种艺术的冒险,我很高兴,评委们用睿智的眼光,肯定了这种艺术冒险的重要价值。”

  揭秘二:

  《暗算》《湖光山色》曾引起评选争议

  与《秦腔》的高票当选不同,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和麦家的《暗算》都曾在评选过程中引起争议。而两部作品的最后获奖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谢有顺透露,周大新是严肃而重要的作家,他上一届入围的作品,就已达到获奖水平,没能获奖,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这一届他能站在领奖台上,我为他高兴。”

  对于麦家,谢有顺称,他的写作意义还远没有被人广泛认识,很多人可能都只注意到了他在题材上的开创性,而忽视了他是一个在小说叙事上训练有素的作家。评委陈晓明也表示,麦家是本届获奖者中比较年轻的作家,“麦家是学习西方作家博尔赫斯最到位的一名中国作家,也是把大众化阅读趣味与形而上的写作方式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作家”。

  揭秘三:

  王蒙没获奖,原因是评委“缺乏共识”

  四部获奖作品可谓优秀,但是入围的21部作品中,也有一些被外界看好的优秀作家落选。对于落选的作家作品,谢有顺承认这也令他感到怅然,“尤其是史铁生、王蒙、莫言、范小青这样的资深作家,一再地缺席茅奖。有些作家,这一次与茅奖失之交臂,就很可能永远错过了,像史铁生,他的身体状况决定他很难再写长的作品了,这就意味着他要再获这个奖的机会将会变得很渺茫。而《乌尔禾》、《圣天门口》、《水乳大地》这样有艺术品质的作品没能获奖,也是令人惋惜的事情。但我能理解这种错过,毕竟,任何评奖都是遗憾的艺术,很难十全十美的”。

  从未获过茅奖的王蒙以《青狐》入围这届茅盾文学奖,但最终落败引起关注。谢有顺再次强调“这是一个遗憾”,“或许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最佳获奖时机,《青狐》看来并不是王蒙的最佳时机。这个作家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公认的,但对《青狐》的艺术认识,评委们还缺乏共识。我想,以王蒙的身份和影响力,获不获奖已经不重要了”。

  揭秘四:

  铁凝虽是评委会主任,但完全不干涉评奖

  对于颇为神秘的终评过程,谢有顺称,他做过很多奖项的评委,茅奖是最为慎重而认真的。评委们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讨论,讨论中各种尖锐意见层出不穷。而评委会主任铁凝等领导,自始至终都坐在那里倾听,表现出了完全不干涉评奖的气度。            

  据悉,本届评委的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他们也在不断探索、追求更新颖的文学形式,这也是这次茅盾文学奖结果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原因。谢有顺透露,本届评选的宗旨是“更开放,更宽容,更纯粹”,这个奖对贾平凹这样有争议的作家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对麦家这样的后起作家独树一帜的写作,给予坚定的支持,这都是开创性的。快报记者 李谷

  见习记者 毛玉霞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