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33名人选登台亮相发言激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市公推公选6个正局职位人选进入演讲答辩环节
33名人选登台亮相发言激辩
  昨天,南京市公推公选6个正局职位人选进入演讲答辩环节,33名人选逐一登台亮相,其中出现了几位“70后”。最受关注的市规划局长、建委主任等职位,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总体得分较高,但是不足也显而易见。

  快报记者 陈英 郑春平

  南京市公推公选市规划局局长人选演讲答辩会现场。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规划局长是个委屈的职业”

  “我是1号。”叶斌抽到签一看,有点意外,也有点紧张。作为六位规划局长人选中的一位,本来就挺受关注的,何况又是第一个。

  9点,演讲答辩正式开始。叶斌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上演讲台,当聚光灯“唰”地投射到身上时,他发现自己反而一下子不紧张了。

  第一个环节是6分钟的演讲,题目是前天就知道的,“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南京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任的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这个问题对叶斌来说并不难。

  第二个环节是回答主考官的提问。问题共有两个,此前是保密的。第一个问题大意是: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走样,受到多方批评,规划局长也常常感到很委屈,怎样才能做一个不感到委屈的规划局长?

  这个问题,显然是问到各位人选的心里去了。在提出“开门规划”等一系列措施后,叶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如果受到多方批评,也要加强沟通,使批评的声音成为工作的动力。”

  此后回答这个题目的几个人,同样都有感慨。5号人选曹继林在北京、上海都曾担任过 区规划局副局长,他说,“作为一名规划局长,全不委屈那是不可能的事!规划永远是没有‘最好’,而是要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6号人选刘青昊现任南京市规划局总建筑师,他的回答更加明确:“规划局长肯定是个委屈的职业。”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前,他认为规划工作需要全体城市建设者、经营者和市民一起参与。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集中度也比较高。题目大意是“如何调动市民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大家的回答都很一致:非常重要,且必须落到实处!叶斌认为,一是要让市民的意见实实在在地被采纳,第二可以通过网络或媒体、听证等方式,扩大听取民意的渠道……

  主考官:已经看出了水平高下

  多次担任省市公推公选主持人、主考官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我觉得他们除了极个别人选在某个环节紧张之外,总体表现都非常好。”各位选手准备都非常充分,进入岗位后要采取的措施考虑得也周全,“几位履历我看了,都担任过副区长、副县长,都有很具体的施政措施,我相信从这里选拔出来的干部会让人民满意。”同时他也表示,候选人之间的差距、水平高下其实已经能看出来了,“我的评分表上会有所体现。”

  这次公推公选六“局干”,南京市规划局长、市外经贸局局长两个职位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昨天的答辩会上,一些外来面孔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南京市规划局长这个比较侧重本土与“市情”的职位,外来人选会有哪些优、劣势吗?来自上海的曹继林认为,自己与本地人选相比并没有劣势,“规划局长需要有超前和国际眼光,我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工作经验,恰恰可以在南京加以借鉴。何况,规划工作不是某一个人来做的,而是整个团队。”

  作为现任南京市规划局的副局长,叶斌则表示,他与另一位人选刘青昊目前都在南京市规划局工作,他本人已在该局工作了9年时间,对规划各领域也相对比较熟悉。但是就此次的人选而言,无论是外地还是本地,大家各有各的优势。

  创新尝试:人机对话首次使用

  “这次的公推公选做了很多尝试性的创新改革。当天候选人除了进行演讲答辩外,还要参加一个“人机对话”测试,即在电脑上完成一套测试题,所有的题目都来自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套名为“党政领导干部行为情景判断自适应测评”的系统主要考察各人选的控制与应对、沟通与协调、运筹与创新等综合领导能力素质,测评时间1个小时左右,不过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作为参考。“人机对话是第一次在公推公选中使用,带有探索性质。”

  “考生”玄武区委宣传部部长宋晓辉告诉记者,人机对话设置的题目和平时工作的情景非常接近,也很真实。“比如有个题目说有一条新闻通稿,在主要数字不是很实的情况下,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求发,作为副职领导如何做主要领导的工作?而且要讲明事实,不能把关系弄僵,这确实需要一定的策略。”

  现场评分:前三名进入组织考察环节

  昨晚,“局干”人选暂时“解放”,经过前期的集中式管理后,他们笑称已筋疲力尽。大多数人表示公选重在参与,结果本身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叶斌说,下一步就是好好工作,“最近用地规划比较多。”

  演讲答辩结束时,考官组对每位人选的表现进行了现场评分,观众席上的干部群众代表则运用手上的推荐票行使自己民主推荐的权利,在要推荐的人选表格右侧的“推荐意见”栏内划钩。据悉,综合各人选的得分和推荐得票情况,每个职位将取前3名人选作为组织考察的对象,进入下一环节的“比拼”。

  ■名单

  规划局职位“人选”

  1号叶斌     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号周建军 上海市宝山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

  3号周安伟 辽宁省大连市规划局副局长

  4号赵晶夫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5号曹继林 上海市虹口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6号刘青昊 南京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党组成员

  最年轻“局干”人选

  1971年生

  昨天的答辩会也是此次六个正局职位33名人选首次公开。从他们的年龄上看,总体比较年轻化,例如在市规划局长6位人选中,1964年以后出生的占5位,现任上海市虹口区环保局局长的曹继林为1969年出生;在市审计局长4位人选中,有两位都是1970年之后出生的,现任秦淮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的曹路宝是其中最年轻的候选人,1971年出生。

  “局干”人选们的学历也普遍较高,例如市规划局长6位人选中,有3位是“研究生硕士”,1位是“研究生博士”。

  着装风格严肃保守

  深色西装、白衬衫配暗条纹领带,昨天的“局干”人选们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了严肃、保守的,就连少数的四位女士,也都以深色套装亮相。这样的“巧合”,连他们自己也发现了,其中几位人选微笑着告诉记者,“这样显得庄重一些。”

  而坐在台下的干部群众代表们,则认为这另一方面体现出了选手们的一定的心理压力,“越保守就越不容易出差错。”

  圆珠笔掉在地上

  昨天的考评程序以及现场的“阵势”,也的确让人很难感到轻松。一位女选手上台时,手中的圆珠笔不小心掉地上了,但也顾不上捡,事后她笑着说,“当时紧张得很,哪里还去管什么笔啊!”

  不过,这些“局干”人选们毕竟已经担任了或长或短的领导职位,绝大多数都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调整自己的状态。

  现场激辩

  选手“挨个发言” 很谦让

  在昨天的答辩中,最关键也是最考验人选能力的,是第二大部分: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这一环节,每个职位的所有人选一起上台,坐在一块围绕考官给出的题目,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总共40分钟的讨论:阅读题目准备发言(8分钟)——轮流陈述观点(每人3分钟)——自由讨论——形成小组的一致意见。所谓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事前并不确定小组的核心人物,谁能在后续的讨论中,使得大家的观点都趋向自己,并最终形成小组的一致看法,谁就是核心。需要观点的交锋,但又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个环节最能考察领导干部的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

  各组人选在这个环节中表现总体较好,但也多多少少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与遗憾。

  类型一:观点趋向统一,但交锋不够

  规划局长的6位人选落座后,话题的可争论性较强:

  某市前些年因为种种原因,在某著名风景名胜地附近建了一幢高层建筑,投资数亿元。因该建筑破坏了景观,影响了城市形象,一些专家提议,炸掉这座建筑。然而,这样又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最好用它10-20年,收回些成本,等市里经济实力更强了,市民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了,再炸掉也不迟。作为规划局长,该怎么办?

  没想到,在陈述及讨论开始后,争论程度却并不高。从1号到6号人选,话筒传来传去,大多数时间都在挨个发言,直到时间到了近30分钟时,1号选手在4号赵晶夫提出召开“专家评审会”的建议后插话:“如果评审会上专家还是说要炸,怎么办?”从这个提问开始,“讨论”的气氛渐渐出现,6号人选刘青昊也插话:“非常赞同,应该开个专家论证会……”

  从各说各的,到意见相对集中,时间差不多已经快到了。4号赵晶夫的4条意见成为主要讨论对象,5号曹继林提议,“我们得形成一个集中看法。”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集中了四条一致看法,包括召开专家论证会,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及评估单位拿出新的方案等。

  类型二:激烈交锋,但无统一观点

  市建委主任人选的讨论题,是关于经适房的选址:

  某市近期要建设一个经适房项目,A处在城北,那里是市内房价最低的,B处在城郊接合部,房价比A处低,C处是离老城区较远的新城区,那里的房价最低,在征求低收入家庭的意见时,选择A、B、C处的人都有,因为这三个地方在房价和交通区位上各有优势、劣势。由于该项目只能选在一处,究竟建在哪一处比较好?”

  当别人还在奋笔疾书做准备时,4号候选人、南京市地铁指挥部党委书记陈光立即拿起话筒“抢答”,“我选择在C处建。”他旗帜鲜明地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从城市规划、未来交通状况等方面列出了4个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市建委副主任邹建平、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冯昌中也赞成C处;接下来1号候选人鼓楼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剑荣选择就不一样,他认为应该在A处建,理由也很明确:低收入人群就业能力不强,到了新城区不好就业,而且新城区的配套不够完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应该把经适房建在城里面;南京市城建集团董事长周金良选的是B处,认为这是个折中的方案,让百姓有个适应的过程……

  5个人3种选择,按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规则,最终要协调形成统一的意见。然而几轮辩论下来,你来我往,五方互不相让,而且辩论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直到30分钟讨论结束,5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主考官唐凯:表现优秀,打分不高

  因为最终没听到小组的一致意见,担任建委主任职位主考官的国家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问道:“你们觉得个人经验能力和团队合作之间,哪个更重要?”没想到,5位人选统一的回答都是“团队合作更重要”。答辩结束后,邹建平告诉记者,本来他正打算轮到自己发言时总结协调下大家意见的,结果时间来不及了。

  对此,唐凯表示,大家表现都挺优秀的,但他打的分并不高,“这个讨论题,是要求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报给政府,我们要看他们的分析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唐凯看过这些候选人的履历,“我相信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但在这次的讨论中没发挥出来,我是考官,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给的分不高,挺惋惜的。”

  ■考题摘登

  规划局局长职位:风景区的景观被附近的一座高楼破坏了,专家要求拆除,该怎么办?

  审计局局长职位:遇到审计对象不配合甚至是抵触的情况,作为局长将怎样妥善处理?

  六合区区长职位: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外经贸局局长职位:在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今后南京在招商引资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市建委主任职位:经济适用房的选址怎么处理好远近与房价高低这一矛盾?    

  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职位:信息化爆炸的情况下,如何让节目受到百姓的欢迎?

  ■专家点评

  齐康:如果是我

  会另外提问

  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说,演讲的主题及答辩考题,全部由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组织拟制。为了让命题体现南京的工作实际,中组部考评中心还组织南京的有关高校专家和领导干部一同参与命题工作,出题的思路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并且紧扣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百姓关注的热点。

  “这些题目大多数是工作中常遇到的。”事后部分人选评价说,总体而言考题的设置没有什么“意外”和“悬念”,略加思考便能作答,有的甚至不假思索就能侃侃而谈。

  “他们回答得都不错。”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上午、下午分别担任了规划局长、建委主任两个职位的主考官,他对记者说,有些问题选手们答得比较实在,有的比较理论。

  他还坦言,选手里面也有他带出来的博士生,但这绝不会影响到公平,“我不能护着我的学生啊。”何况,每组的考官都有八、九位呢!

  尽管是主考官,但齐康院士也同样是昨天答辩正式开始后才知道题目,对规划局长职位的两个答辩考题,他坦言,“如果是我提的问题,我会问另外的内容。”至于另外的内容会涉及哪些方面,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江北开发与交通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与河西开发有关。齐康表示,自己心目中的规划局长,应该坚持立党为公,全心全意,要想到人民的疾苦,多听老百姓的声音、专家的声音。

  >>其他5个正局职位的27名人选名单详见A11版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