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澳元贬值风暴引发连锁反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澳元贬值风暴引发连锁反应
石油三巨头紧急辟谣:未炒汇哪来的损失超900亿
  澳元,曾被认为是最坚挺的货币,今年以来备受银行、企业追捧,然而进入今年7月之后,澳元遭受重挫,其兑美元的汇率至今已下跌近40%,跌回到2003年初的水平,中信泰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大型上市公司纷纷因澳元贬值遭受巨额汇兑损失,同时加剧了市场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担忧。近日,一则关于“12家中资公司持澳元资产浮亏超千亿,三大石油集团遭巨额损失”的消息在坊间纷传,并引发巨大震动。昨天,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油气巨头纷纷向记者证实:没有炒作外汇业务,在签订合约时考虑了汇率变动风险,不会去做冒险的事情。

  首起事件

  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称,由于受杠杆式外汇合约等影响,中信泰富亏损147亿港元。在此消息的影响下,其股价一路狂泻,截至昨日,中信泰富已跌破4港元,一周内跌幅超过七成。且香港证监会展开调查此事。

  “影子”公司

  26家港股涉金融衍生品投资

  受累金融衍生品,中信泰富等大型上市公司出现巨亏,投资者关心的只剩下:谁会是下一个中信泰富?日前,里昂证券根据公开财务信息列举出26家涉及金融衍生品或外汇存款的港股上市公司,包括湖南有色、中国平安、上海实业等中资企业,而香港本地富豪旗下的上市公司则几乎被“一网打尽”,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地产、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以及李泽楷的电讯盈科都在名单之列。

  不过,由于所涉及的金融衍生品或外汇产品各有不同,所以相关投资对上榜公司的盈利影响也就不尽相同。

  A股公司主要是收购资产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企业2007~2008年间在澳大利亚可能投资超过300亿澳元,投资额为此前一年的3倍多,主要是收购澳洲资产。公开资料显示,主要有12家上市公司有相关业务项目,包括已经出澄清公告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以及今日出澄清公告的石油三巨头,另外主要是资源类企业,包括宝钢股份、中国铝业、鞍钢股份、云南铜业、西部矿业、华菱管线以及兖州煤业。

  [传言]

  汇兑损失超900亿

  昨天,业界传言,三巨头澳洲业务因澳元最近的贬值而浮亏,依汇率推算,中石油集团去年以450亿澳元购买的资产将随着澳元的暴跌,贬值达894.60亿元。另外中海油2003年5月15日斥资3.48亿美元收购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LNG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出现近17亿人民币的浮亏。中石化旗下企业今年6月19日以5.61亿美元(约合38.64亿元人民币)向澳大利亚石油生产商AEDOilLtd收购的帝汶海Puffin油田60%权益则出现13亿元人民币的浮亏。

  [澄清]

  未炒汇何谈损失

  “上述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对此,由中石油集团控股、承担中石油国营贸易项下石油进出口业务及原油、成品油境外期货业务的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负责人直截了当告诉记者,中石油在澳大利亚并非是资产投资,而只是签订了一份贸易合同。这与汇兑损失完全是两个概念。

  据介绍,2007年,中石油集团与澳大利亚伍德赛德石油公司签订液化天然气购销的关键条款合约,规定从2015年开始的供应合同,是一项长期贸易合同。按定价规则,是以船为单位、美元为计价货币、交割时考虑国际油价的变动,所以支付款项取决于国际油价变化,并不受具体的国家币值变动影响。此外,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气巨头,中石油集团海外油气投资业务涉及到26个国家,形成了非洲、中亚-俄罗斯、南美、中东和亚太五个油气合作区。中石油集团开展海外业务多年,已经拥有丰富经验,会充分考虑风险,不会去做冒险的事情。

  而中石化集团和中海油集团相关人士明确表示,没有炒作外汇业务。其中,中海油集团方面表示,海外业务以美元计算,合同考虑到汇率变动风险。譬如,会约定在汇率变动一定区间内,都以某确定汇率结算,而超过这个范围,会就支付手段和支付汇率重新商讨等。

  [解读]

  不能单凭汇率算得失

  “简单地以汇率折算损失,这种计算方式根本不合理。”上述负责人表示。

  “由于购买油气资产的交易已经完成,和汇率变化并没有太大关系,因此这样的计算方式并不合适。”东方证券首席石化分析师王晶告诉记者,汇兑损失通常出现在短期金融投资上。而收购资产受汇率浮动的影响是不应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至少不会影响损益表里的投资收益。只有当汇率变化影响到公允价值了,才需要在财务报表上有所反映。

  王晶认为,近期一些公司所持外币现金或负债的确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但收购油气资产或贸易合同的价值很难与汇率简单挂钩。“更何况,中石油所签合同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最近还在升值呢。”

  陈其珏 《京华时报》

  泰富影响

  澳元贬值1美分

  中信亏损9400万

  中信泰富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属于蓝筹股,此外,因为其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也被视为红筹股。红加蓝就是紫色,于是一些香港的分析师把中信泰富戏称为“紫筹股”。

  正是这只“紫筹股”,几乎是一夜间,成为金融海啸中受伤最深的中国企业。

  10月21日,中信泰富公告:公司外汇期权交易亏损超过150亿港元。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部经营着一个铁矿,为此,公司需要以澳元购买设备和供应品。为了减轻外汇波动的风险,从去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Accumulator)。

  根据公告,中信泰富购买的澳元累计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平均价为每1澳元兑换0.87美元,而合约规定中信泰富每月都要买入,当汇率低于0.78美元时,公司更要两倍买入,直到2010年。

  但在金融危机来临,澳元出现暴跌的情况下,中信泰富并没有平仓,截至10月23日,随着澳元的不断贬值,中信泰富的亏损已经达到177亿港元。

  “根据敏感性分析,目前澳元相对美元每贬值1美分,中信泰富将亏损9400万美元,公司每股将亏损0.33港元。”国泰君安港股分析师罗雷指出。

  据《华夏时报》

  专家观察

  澳元远没到触底时

  美元、日元成强势币种

  澳元远没到触底时

  上周五全球市场的大溃败中,投资者纷纷在恐慌中把资金撤出高收益资产,投向相对安全的美元,后者在动荡时期的避险价值可谓弥足珍贵。因利差交易投资者清仓并将资金大举汇回日本,日元也劲扬至多年高点,这种趋势在今后一周中很可能将继续。

  即便美联储在本周大举降息,亦不能阻挡这些趋势。因为这些因素已经推动美元兑欧元、英镑和南非兰特等高收益新兴市场货币触及多年高位。

  由于最近几年美国利率水平很低,同时全球经济迅猛增长,信贷非常宽松,投资者早已严重做空美元。

  这种趋势在8月却因信贷危机恶化而出现扭转,那些一度被认为比美元更具吸引力的货币,其中包括欧元、英镑和澳元由于过去过度做多,因此现在还会下跌。对于新兴市场货币而言,还远远没有到触底的阶段。现在应远离那些有巨额经常账赤字的高杠杆国家的货币,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以及澳元和新西兰元。

  建设银行总行 刘汉涛

  赢家仍是国际大投行

  澳元贬值,那么赢家又是谁呢?还是国际大行们。

  就中信泰富的外汇累股证来说,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也曾公开披露,向中信泰富“兜售”外汇累股证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还是国际大行。在澳元狂跌之后,中信泰富的高位接盘早已令这些大行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CDS、利率掉期产品也都是大行们金融创新的结果,即使不能直接获益,两边收取的手续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英皇证券研究部主管沈振盈指出,在与企业的“对赌”过程中,金融机构往往会因为衍生工具赚取巨额利润,例如汇丰控股去年的“其他收益”就高达40亿美元,这与衍生工具不无关系。 每经

  延伸阅读

  澳元理财产品陷入尴尬

  金融危机使澳元的行情发生逆转。自2006年开始,澳元汇率稳步攀升,但进入今年7月之后,澳元遭受重挫,其兑美元的汇率至今已下跌近40%,不到4个月时间就跌回到2003年初的水平。银行外汇理财产品也由此遭遇尴尬。

  今年年中,澳元理财产品成为外汇理财市场中最大的亮点,是稀有的跑赢CPI的投资品种。去年,国内银行发行的澳元理财产品仅50只左右,而今发行量已超过230只,成为数量规模仅次于美元的外汇理财币种。今年年中,美元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澳元产品则在8%左右。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近期发行的美元产品收益率已下降到3%左右,澳元产品的收益率也滑落至6%,能否实现还是未定之数。

  由于到期产品很少,银行澳元理财产品尚未出现大面积损失,仅个别银行鉴于市场状况不佳对产品提前终止。

  据《北京晨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