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减税要提速而不是继续猜哑谜
· 网络审判 一场危险的狂欢
· “事前问责”更让我忧心忡忡
· 为了救命,火车才能临时停下
· “广元蛆虫橘子”仍有未竟之问
· “百人捧场”教训了“万人签名”
· “火车临时停车”的礼遇与落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网络审判 一场危险的狂欢
  【中国观察之杨涛专栏】

  哈尔滨“六警察命案”中被害人林松岭的死因至今未明,最新的消息是:最高检和公安部将各自派员参与尸检,最后三分钟的录像也将公开(10月23日《新京报》)。一切好像都沿着正常的轨道前行,但网络审判依然声势浩大,这是很危险的事。

  有许多义务“公诉人”在网上义正辞严地对六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公诉书认为这是一起警察滥权引发的案件,“公诉人”从以前种种警察滥权的现象,推断出这六名犯罪嫌疑人也是一样。案件还在侦查,“公诉人”就根据录像片断和种种网络传闻,认定六名涉案警察已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也有更多的义务“辩护律师”为六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辩护,他们“人肉搜索”出被害人家庭的“深厚”背景,其舅舅是某部高官,其亲戚是某市领导(结果都证明为子虚乌有)。于是,一场刑事案件异化为身份之争、权力之争。

  更多的“辩护律师”仅仅根据警方公布的录像片断,就认为他们根本就是正当防卫,虽然他们未必清楚了解什么是“正当防卫”。

  最离奇的是,我居然看到一些网络法官已经制作出网络判决书,那“无罪判决”的声音已然在网络审判大厅回荡;在遥远的另一个网络审判庭,死刑判决也早已公布,甚至监斩官也已经在不远处伺候。

  尽管网络舆论甚至网络审判对司法的透明和公正有推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必对网络舆论、网络审判保持足够的警惕。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审判中,网络舆论已经变了味。网络是一个“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地方,信息不对称必然带来信息的造假。因此,当网络可以引导舆论走向,甚至左右事件的处理时,网络舆论本身就已经在被制造。

  哈尔滨“六警察命案”中,就有网民踢爆涉案双方都有大量写手在制造网络舆论,进行网络审判,使得网络舆论极度失真。当你还迷信于网络舆论的魔力时,你看到的其实已经只是一地鸡毛。

  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审判,我想跟司法机关说的是,不要一味抱怨网络审判干扰司法审判。事实上,现实中网络真正能干扰司法审判的案例并不多见。只要法官本身能坚持职业操守,抵御网络干扰司法审判并不难,真正要警惕的倒是官员承受不住网络舆论压力向司法施压。

  因此,一方面,审理此案的法官应当静心听取和甄别网民意见,另外一方面,则要建立帮助法官抵御外界压力的机制,无论这种压力是来自网络舆论还是官员。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