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聚焦世界戏剧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好戏登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好戏登场
  有“戏剧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戏剧节”首度来到中国,南京荣幸地成为了这一艺术盛会的主办城市。今天,第31届世界戏剧节正式拉开了帷幕。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各种艺术元素将在六朝古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戏剧盛会相中金陵宝地

  “世界戏剧节”由国际戏剧协会1957年在巴黎创办,像奥运会一样将主办权交给各个城市轮流主办。中国2006年就开始申办第31届戏剧节,终于在2007年申办成功,最终确定在南京举办。

  第31届世界戏剧节首次走进中国,就选择在江苏举办是有原因的。两年前,江苏举办了江苏省艺术节,当时国际剧协的两位专家特地赶到南京,观看了艺术节的剧目,两位专家看完以后非常感动,有的剧目甚至让专家流下了眼泪。中国是戏剧发源地三大古国之一,而江苏的剧目在全国也是领先的,那次南京之行,国际剧协的专家对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江苏申办世界戏剧节能够成功的秘密武器。此外,越剧大师茅威涛也表示:“南京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作为古都的大气,地理位置可以辐射南北,有利于传统和现代的交流,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剧种进行交流。”

  本届世界戏剧节的主题为“世界戏剧的传统与新姿”,宣传口号为“同一个地球,同一个舞台”。南京带着金陵宝地古典气韵,又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一定可以将本届戏剧节的主题发扬光大。

  36台中外剧目争奇斗艳

  拿着世界戏剧节的剧目表,记者已经为眼花缭乱的各国剧种所折服:世界大牌剧目有《阿依达》、《西哈诺》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中国传统戏曲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曹操与杨修》;中国的经典话剧有《雷雨》;港台的小剧场话剧有《静安思路192号6楼》、《洋麻将》,此外还有希腊广场剧、德国哑剧、印度短剧等各国的各种戏剧形式,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最受中国观众关注的当然还要数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阿依达》和世界戏剧巨匠铃木忠志亲自带来的《西哈诺》。经典爱情故事《阿依达》此番是首次来到中国,万众瞩目自不必说;日本最著名的戏剧大师铃木忠志亲自来宁指导《西哈诺》,也是南京观众和世界顶级艺术零距离接触的绝好机会。

  除了26个参演剧目,主办方还特地安排了10个展演剧目,都是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江苏本地戏曲。世界戏剧节为这些地方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快报记者 李谷

  ■相关链接

  “世界戏剧节”也称“国际戏剧节”,1957年由国际剧协创建于法国巴黎。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戏剧节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瑞士、哥伦比亚等国成功举办了30届,剧目覆盖了五大洲世界各国,在戏剧推动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世界戏剧节也被誉为“戏剧艺术的奥林匹克”。

  ■给你好“看”

  “世界戏剧节”

  本周看点抢先报

  《阿依达》

  演出时间:17日~19日19:30

  演出地点:人民大会堂

  《阿依达》的编剧是百老汇首席华人剧作家黄哲伦,祖籍江苏淮安。此番《阿依达》首度来中国选在了南京,多少有点“荣归故里”的意味。尽管百老汇音乐剧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但是《阿依达》前世今生轮回的剧情却充满了中国审美的意味,而最后对于“责任”的探讨更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西哈诺》

  演出时间:16日、17日19:30演出地点:前线大剧院

  本剧导演铃木忠志被称为“大胆而顽固的戏剧巨匠”,是日本国宝级的戏剧大师。西哈诺的故事见于埃德蒙·罗斯坦的诗体戏剧和法国剧作家罗斯丹的代表作《西哈诺》,还被拍成电影《大鼻子情圣》。经由铃木忠志的读解与再创,《西哈诺》成为一个汇集了法国的题材、意大利的音乐、日本的背景和表演的“综合体”。

  

  《天鹅湖》、《胡桃夹子》

  演出时间:16日19:30《天鹅湖》17日20:00《胡桃夹子》

  演出地点:大行宫会堂

  从语文课本里的《给乌兰诺娃》,我们就知道了俄罗斯芭蕾舞的厉害。《天鹅湖》和《胡桃夹子》都是芭蕾舞剧的经典演出剧目,圣彼得堡还是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的故乡。这次由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团亲自演绎经典芭蕾舞剧,让南京观众有机会品味到原汁原味的西方艺术。

  

  《梁山伯与祝英台》

  演出时间:16日19:30 17日14:30

  演出地点:紫金大戏院

  越剧领军人物茅威涛对传统越剧梁祝做出大胆革新,将其改变成“音乐剧”,但是又不失越剧风骨。该剧曾经在奥运前夕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感动了国际奥委会的各国官员,足见艺术跨越国界的魅力。

  茅威涛:越剧的祖宗是京剧和歌舞

  人称“越剧第一女小生”的茅威涛,时隔四年再度来到南京,带着她的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参加第31届世界戏剧节。昨天,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卸去小生行头的茅威涛,化了淡妆戴着耳环,从文化到戏剧,侃侃而谈。她既是个美丽优雅的女子,又是个不断质疑的演员,在场的记者不禁赞叹:“她是中国少见的学者型艺术家!”

  我的越剧:先发展再传承

  奥运前夕,茅威涛带着她的小百花越剧团去国家大剧院为国际奥组委的官员们表演。出人意料的是,外国人完全沉浸在这出剧目中,感动不已。

  茅威涛用这件事来说明自己的理念:“什么是传承?先发展,才能有传承。你一味地继承只会局限它的发展。”就像《梁祝》已成了中国人的爱情象征,但是如果把老版《梁祝》就这样展现在舞台上,观众只会觉得没有产生共鸣。而经过创造的新版《梁祝》却达到让语言不通的外国人都感动的效果。“什么是越剧?我们是喝着昆曲和话剧的奶长大的,我们的祖宗是京剧和歌舞。”茅威涛对于越剧的“血统”是这样认识的,正是这样的认识让她一手造就出“时尚版《梁祝》”。

  我的新《梁祝》:用心去改造它

  创作新《梁祝》,茅威涛首先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质疑它的不合理之处:祝英台爱上梁山伯就像现在大学里一个女生爱上一个男生,这很正常;但是梁山伯一直把祝英台看成男子,为什么会跟“他”建立这么好的“友谊”?于是茅威涛把这个感情解释成同性之间性格上的互补、共同理想的追求,因此把旧版《梁祝》“一碗水”、“三年同窗”的四句合唱放大成一场“高山流水”,为以后演绎成至死不渝的爱情做好铺垫。

  茅威涛相信自己用心改造的新《梁祝》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如果现代人懂得看画展、听交响乐,为什么不来看看新版越剧《梁祝》呢?”

  我的人生:逃避当干部

  茅威涛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人生角色:是个女人,却在舞台上扮男人;我是个艺术家,却当起了处级干部。记者问她:“你如何平衡这样的人生角色?”茅威涛说:“逃避。”茅威涛坦言,自己既当艺术家又当干部是出于无奈,因为实在是艺术管理方面缺乏人才。“好在8年了,现在慢慢地有了人。我现在就像艺术总监。但是干部要参加的会议和文件学习我从来不去,我要保持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由。”已经获得了梅花大奖的茅威涛说,自己仍然有新的目标、有创作欲望。什么时候会功成身退呢?她笑言:“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装扮好以后不再玉树临风了,我就不演了,退到幕后去做‘班主’;如果有一天连班主都做不了了,我就不干了。”

  我的剧团: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谈及自己带的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坦言生存现状并不容乐观:“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剧团,我们的情况要好一些,因为政府的支持力度大一些。有些浙江企业老总特别喜欢越剧,会长年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其实我们一直生存得很艰难。”嵊州作为越剧的发源地,曾经有过101个民间剧团在工商局注册,但是现在很多班主都做不下去了。茅威涛认为,越剧发展与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但这不是根本的。关键在社会对文化的价值取向,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导向中有一种根本的关系。

  快报记者 苑纯洁 摄影 施向辉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