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小朋友,带两斤纸上学
· 南京到扬州多了条免费通道
· 一项调查表明
近半禁烟场所仍有人吸烟
· 南京天文学家将出征南极
· 扬子石化“臭气”大大减少
· 中国国民党台北县委员会
南京访问团昨拜谒中山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天文学家将出征南极
  打通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宫雪非的手机,他正在上海办理去澳大利亚的签证,“这次我会从澳大利亚和大部队汇合,跟随雪龙号一起奔赴南极。”宫雪非作为南京唯一一名赴南极考察的科学家,将和其他27位考察队员一起登顶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完成建设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的任务。

  为去南极准备了3年

  宫雪非从大学毕业开始,他就一直和天文望远镜打交道。2006年,宫雪非就参与了中国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的研制。也就是从那时起,宫雪非知道自己的工作可能会有机会去南极,三年来他也一直在为去南极做准备。

  2007年,宫雪非成为第24次南极考察队的候补队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但是宫雪非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为去南极做准备,每天坚持长跑、熟悉CSTAR望远镜的每一个环节……

  2008年,第25次南极考察队组队的时候,宫雪非以优秀的业务经验和身体条件被选中。

  修理维护南极望远镜

  宫雪非说:“自从去年南极冰穹A上中国成功地安装了CSTAR天文望远镜后,一年过去了,天文望远镜一直无人管理。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任务就压在我的肩上。”“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熟悉CSTAR的构造,在南极内陆极其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我必须做到把CSTAR所有的构造摸得烂熟于胸。”

  除了对南极对现有的望远镜进行维护外,宫雪非另外一个任务就是为更大口径的望远镜做选址和地基处理的工作。

  据了解目前在南极的天文望远镜只有14.5厘米,属于“台址探测”的阶段。而明后年将在南极冰穹A装3台更大的施密特型望远镜(AST3),其主镜口径达77厘米,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目的,到时候地外行星和超新星的研究将更进一步。

  向南极前辈请教经验

  再过几天,宫雪非就要踏上去南极的路途。他的心情既兴奋又期待。去年曾经去过南极的紫金山天文台的副研究员朱镇熹和宫雪非是好朋友,朱镇熹也会告诉他一些去南极的经验和感受。

  宫雪非说,“我一直在和国内外一些专家交流经验,去过南极的人都说那里的条件艰苦,但是这片冰雪世界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能去南极考察,是一生最大的幸事。”

  通讯员 曾红辉 快报记者 安莹

  相关

  第25次南极科考

  本月20日出征

  快报讯(通讯员 曾红辉 记者 安莹)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即将于本月20日从上海起程,记者昨日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此次南极科考,我国将开建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即将从南极边缘地区扩展到“不可接近之极”。

  中国在南极的中山、长城两站分别在南极东西两侧的外围海边地区,考察队的队员一直在这里进行着科考任务的开展。而第25次南极科考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开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考察站。

  据介绍,该南极内陆考察站,大约为556平方米,是中国在南极规模最大的一个科考站,选址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冰穹A地区,距离中国南极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200公里,海拔4093米,是南极冰盖的核心区域。由于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空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0%,年平均气温约零下50多摄氏度,这一区域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也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