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升州路上的熙南里,在民国时期是南京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曾经设有警察厅、南京牛马业公会,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大纸店老板的家也在这里。昨天,记者在熙南里二期拆迁工程现场看到,那些曾经见证了老南京繁华的小商铺已经纷纷倒下,在一片废墟之中,只有升州路边的两幢民国建筑依然被保留了下来。这两幢民国建筑会是以前的老字号么?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民国建筑长得有点像总统府大门
在升州路和中山南路交界处,熙南里二期拆迁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伫立在废墟中的两幢民国建筑,引起了来往行人的注意。灰黄色墙体,三角形屋顶,屋檐和阳台上有精致雕花工艺,墙体上类似于“罗马柱”的柱式结构……这两幢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看上去和总统府的大门有些相似,而四层楼的高度,又比总统府大门高出了许多。
记者看到,虽然这两幢建筑的身上都已被画上了“拆”字,但它们临街的一面墙体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而靠西侧那幢房屋,则有一部分的内部结构已经被推倒,只剩下了临街的外墙。原先在这两幢建筑一楼开店的几家商铺,现在基本上只能见到之前的招牌了,目前只有一家小吃店和一家勉强容身的金铺还开张营业。
当时有名的“美大纸店”就在这里
为了了解这两幢建筑在搬迁之前的情况,记者询问了熙南里二期拆迁办临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纷纷摇头,表示不清楚。最直接的线索被切断了,于是记者来到了紧邻这两幢建筑的大板巷内,试图能找到了解他们故事的人。
在询问了几家这里的老住户后,记者了解到,那两幢楼内以前也是做生意的,卖的是坛子酒,也有卖鞋、卖纸的,而卖纸的那家就是当时著名的“美大纸店”。
戎爷爷今年82岁高龄了,自打出生起就住在大板巷。当记者向他打听那两幢建筑的主人时,老人显得很有兴趣:“你问我算是问对人喽,我和老板是同行,都是做纸生意的!靠东边的那幢楼原来是‘美大纸店’的,老板姓胡,个子不高。”戎爷爷说,美大纸店所在的那幢楼是当时升州路上最高的楼,是当时的营造厂送给胡老板的,“因为胡老板帮过他们的忙,这个算是谢礼。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想要占领他的房子,他还是去德国大使馆借了面德国国旗才逃过一劫的。”
“我出生的时候就有这家店了,老板的名字记不得了。解放以后公私合营,店被收归国有,胡老板和他的后人就不知道去哪儿了。”记者通过查询一些资料获悉,“美大纸店”的老板叫胡禹言,在南京显赫一时,他所创办的“美大纸店”曾经和国内另外三家私营企业合资在安徽的蚌埠开设过一家“建华造纸有限公司”。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大纸店”曾在抗美援朝时期捐献过飞机,至于是出钱给政府买飞机,还是独自捐了一架则没有找到清楚的记载。我们也希望知情的读者能够给快报提供相关线索。
“老字号”建筑可能会被保留
据了解,这两幢民国建筑并不在南京市已经公示的民国建筑保护名录内,这意味着它们是否会被拆,并没有法律依据,建设方现在暂时保留了它们,它们的命运又会如何?“目前还在规划设计,可能保留它们沿街的一面墙,也可能会把西边的一整幢楼按原样恢复。”负责熙南里二期规划设计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吴明伟表示,虽然它们不在公示的保护名录里,但是把它们留下来,是为了留下一片历史记忆。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正平说,虽然这两幢建筑没有进入保护名录,但是被写进了“数据库”,也就是说,建筑开发商在遇到这类名气不够大,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时,要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申请,规划部门会对这些建筑的“生死”或者改造给出建议。“像这类进入‘数据库’的南京民国建筑,一共有1500多幢,800多处,我们给每一幢楼进行打分排名,作出价值评估,一般排在前50%的都是我们的‘保留项目’,在建设时遇到这些建筑我们都会特别关注。这次熙南里碰到的应该在前50%之列。”
见习记者 李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