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2版:特刊·八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八年楼事娓娓道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谁在导演历史?谁在改变历史?谁在创造历史?
八年楼事娓娓道来
  8年,一份房产专刊从起步到成熟,见证岁月峥嵘; 8年,一座城市的楼市几经起伏,仍走向未知。楼市动态的发展:土地更值钱了,不见得一直有人埋单;房价笑了又哭了,受众只能揣测原因;新品粉墨登场,有人忙着包装,有人忙着欣赏。这中间,城市变了。8年后,我们仍与历史同行。

  宏观调控

  你进我退,你退我进

  与其他城市一样,南京房地产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2000年前后国家的宏调以扩大内需为主,南京房地产市场也无声色,商品房年销售面积不足300万平方米。为活跃交易,南京推出了一系列刺激商品房交易的政策:鼓励原有居民“卖旧换新、以小换大”,60平方米以上住房可带户口以吸引外来人口;一直到2005年,减免后的房屋交易契税仅为0.75%。在政策鼓励下,市场活跃起来。

  伴随一二线城市房价飞涨,2005年“国八条”已明令遏制投资型客户,在南京落地政策为:普通住宅契税提高到2%,高档房提高到4%,两年内转让住房营业税5.6%。2006年的“国六条”将营业税年限提高到5年。然而短暂阵痛后,迎来了交易量报复性回升和房价疯涨。2007年,南京一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53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四倍。

  就在2007年,南京房地产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开发企业增设了一名物价专员,专门负责与物价局对接“一房一价”的核价政策。“一房一价”起因于2006年以来南京房价的非理性上涨。以物价局“核定住宅基准价,允许开发商上下浮动”的方式约束楼盘售价,遏制房价上涨。这一举措令开发商望而生畏。有媒体称“南京‘一房一价’,不符合市场规律,却是‘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手段。”一组民间研究机构提供的数字显示,2007年南京房价同比涨18%。

  峰回路转。今年以来,楼市低迷房价下跌,9月底南京新出台的20条新政中,“一房一价”被撤销,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条中,购房补贴、减免税费等鼓励购房的措施,似乎又见2001年南京的些许踪影。正如某地产研究人士所言:调控总是你退我进,你进我退。

  快报记者 杨连双

  房价起落

  谁受益?谁受伤?

  2005年,奥体5000元/平方米的房价令南京人觉得畸高,因为豪宅梅花山庄两年多以前的开盘价也不过2400元/平方米。当时,如果人们能够预见到两年后奥体毛坯房单价将突破9000元的话,恐怕就不会有十运会后奥体楼市的沉寂。

  2005年“国八条”后连续数月交易低迷,人们形容售楼处“门可罗雀”。市民盼望房价下降。“2000-2003年间,龙江房价不过2300元/平方米上下,城中房价只有5000元/平方米,在江宁、江北1000元/平方米左右就能买到房,什么理由让房价凭空涨了几千?”可是,宏观调控和市场低迷都没有扼住房价上涨的势头。

  自2006年下半年起,奥体房价一路“破七”、“冲八”,江宁“破四冲五”,仙林房价直追奥体,曾经800元/平方米的珠江镇楼盘,房价一跃到3000元以上/平方米。许多地产从业人士事后感叹:谁料到会忽然变好,早知道当时多买两套房,一转手就是几十万!

  于是出现了许多房价上涨的滑稽理由:

  老总:这房子卖什么价合适呢?

  甲:按利润算,至少要五千以上。

  乙:周边房价都奔六了。

  丙:我看6400元/平方米可以卖吧。

  丁:要不开个6800元/平方米试试?

  ……

  房价涨得令人措手不及,购房者多了一份辛酸。

  “刚毕业时没钱,2004年时还可以考虑银城东苑的,当时没有出手,”大学毕业留宁的周先生是典型的新南京人,错过了房价每平方米两三千和四五千的阶段,对动辄七八千每平方米的房价很难接受。2007年楼市太疯狂。“有楼盘1小时涨了1200元/平方米,有楼盘每过一个月价格上调200-300元/平方米。谁知道后面还会怎样?”在龙蟠南路上班的周先生,以48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江北的明发滨江新城。周先生还没回过神来,2008年起江北房价一路下滑,江北的房子还没拿到,就已经缩水了接近10万元。

  如研究南京房地产市场多年的网尚房地产研究机构副主任李智所言,与2000年相比,8年来不同区域的房价上涨了3-5倍不等。经历了2003-2004年和2006-2007年两轮上涨期,市民中有人因房受益,有人因房受伤。

  快报记者 杨连双

  “面粉”价格

  “地王”兴衰史

  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11号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签发彻底为土地协议出让制度画上了句号。南京用不了多少钱就能拿到一亩的“好事”被写进了历史。

  “此前开发商都是用‘以地补路’、‘协议出让’、‘联建(联合建设开发)’等方式拿地,地价不高,平均下来,每亩地50万-100万元就能拿到,有的几乎不要钱,补足居民拆迁款就可以了。楼面价只需要几百元/平方米。”一位南京的老地产人如是回忆。

  因为万科的参与,不被看好的建邺区二道埂子地块成为当年最受人关注的一次拍卖。最终万科拿下,有了后来的金色家园。该地块当时的成交楼面价1284.70元/平方米。与此相仿,在2002-2003年度南京拍卖的土地楼面价普遍都在1000-2000元/平方米,个别城中商业项目的楼面价也只有4000元/平方米左右。

  如果以此作为参照,后来的南京土地市场步步逼近疯狂。2006年有中冶12.9亿拿下的韦陀巷地块被奉为南京“地王”令人惊呼不已,到2007年,仙林新“地王”的标准被更新到25.95亿。这中间,一大批地王诞生。“地王”纪录瞬间被刷新,从城北到奥体,楼面价跃至6000元/平方米上下。“以奥体为例,2000年左右地价是50万-100万元/亩,现在平均500万-600万元/亩。涨了10倍。”2005年在奥体开发楼盘的某地产商毫不讳言。

  今年,“地王”这个词,已经逐步从公众的眼光中消失了。业内普遍认为,2006-2007年度高价的“地王”时下最痛苦。

  快报记者 杨连双

  产品变化

  把建筑当成作品经营

  11栋11+1复式小高层围合成的开放式院落;“三进、三开、三合”,九重院落的独特卖点;类别墅产品的50%绿化率;四大主题风格园林……由金地集团带来的全新产品形态,标志着南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产品竞争阶段。事实上,南京住宅产品在诸多大腕级开发企业集体涌入之前,就已经有自身不断升级的发展脉络。

  从多层为主的产品格局,向高层、小高层产品为主流过渡;从简单的平层产品形态,到挑高、错层,附带空中花园等产品类型过渡;从只满足简单居住需求的功能型社区,到满足吃喝购一体的综合型舒适化社区过渡。

  产品形态的变化,以及产品功能的升级首先在高端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受一些高档楼盘成功尝试的鼓舞,以及外来高档项目的冲击,愈来愈多的本土开发商开始转换观念,把建筑不仅当作产品,更是当作一种作品来经营。节能楼盘、精装修项目、成品房社区、高科技楼盘、绿色生态建筑等,不断翻新的产品概念无不让购房者耳目一新。伴随而来的是,与高端业主生活关系密切的五星级酒店式物管、超豪华配套服务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目前南京市场上,锋尚、朗诗国际街区、无庶、长发CFC、龙台国际、金鼎湾二期、天正湖滨、金陵大公馆、金轮广场、四季仁恒等豪宅,每个均有自己的独特亮点。

  位于新区,以产品为鲜明卖点的楼盘也并不鲜见。江北,主打绿色生态的山水云房;江宁,以同仁医院为中心拓展的健康主题社区康桥水岸;河西,万达综合体项目等都有产品形态与功能升级的表现。

  快报记者 许延正

  营销演变

  广告雷到你了吗?

  “买一套房子,送一头奶牛”,在2008年楼市“金九”成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南京一家开发商在市中心新街口打出了这样一幅巨型房产海报。这是一个稀罕的做法,也许你不会为此埋单,但你一定会被吸引。作为吸引购房人的一种策略,这样个性化的全新营销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金楼市》创刊的8年中,它所关注的主体——南京楼市在营销方式上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早期的“低首付”、“打折风”等传统手段开始,到“帮你还贷”、“房车盛宴”、送家电、购房送出境游等实惠营销,再到2008年的“无理由退房”、广告嫁接流行语、奢侈品展览、秀楼盘民国风等个性十足的营销,南京楼市营销精彩不断涌现。

  “凭一张嘴就能全部卖光房子。”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但到5年前,大量商品住宅走向市场,开发商开始委托专业经纪公司来做销售,这时的楼盘,不光是重包装、讲品牌、讲情调,还要建售楼处、印楼书。”而发展到如今,“一个没有营销策划的房地产项目是不可想象的!”从楼盘用地到规划设计再到项目开盘,甚至物业管理等都需要营销策划。

  多年前,房地产行业中曾经流传这样的说法:“人来不来看广告、动不动心看环境、掏不掏钱看户型、满不满意看物业”。而今天,相对于购房者的各项要求,卖方的招数其实强调一句话——“房子卖不卖座看营销”。尽管,“品质为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拥有好产品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一切。将产品的亮点发挥到极致,强有力地去说服市场,才能最终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快报记者 李汇丰

  (下转B37版)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