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照例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游戏时间。英国博彩公司也开出了文学奖的赌盘,为了多挣点赌资,赌徒们也开始研究起了文学。赌徒之美,在于输得无怨无悔;诺奖之美,在于奖得让人一头雾水。虽然大家一头雾水,媒体照例还是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这是因为诺贝尔奖在学术界的地位决定的。它早就成了各学科的琼林御宴,一旦跃入它的龙门,做了它的娇客,烟火俗事也会染上美丽的传奇色彩。在这一周,人们会突然发现,物理、化学这些古老遥远的学科,竟然在世间还活得好好的,而且还能让人一夜致富。炸药王诺贝尔真是聪明,愣是用巨额奖金培养了一个对科学的朝圣仪式。虽然一年只有一次,但对于忙着算计和赶路的人类来说,也算一种奢侈。
稀奇的是,美国一家幽默科技杂志年年颁出一个“另类诺贝尔奖”,像是正版诺奖的预热。随着另类诺奖18年的坚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公众中的传播率有超过诺奖的趋势。
其实,真正有玩笑性质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奖1968年设立,当年为了庆祝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硬生生给加上了诺贝尔之名。诺贝尔家族的多位亲属一直反对这个冠名,理由是诺贝尔生前一直对商业和经济持怀疑态度,而诺贝尔奖的宗旨是颁发给“那些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士”,而不是那些发明种种金融名词来糊弄外行的人。
事实证明,诺贝尔家人的这种担心是正确的。比如导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理论,就是来源于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位经济学家。其中促使金融衍生品大行其道的,是1997年诺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他甚至有个外号叫“现代金融界的牛顿”。但是,华尔街惨痛的事实正在证明,罗伯特·莫顿提出的经济模型带给人们的其实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我们能够容忍脸庞是假的、乳房是假的、牛奶是假的,甚至钞票是假的,但绝难容忍诺贝尔奖也有假的。此刻,诺贝尔奖为了维护它的权威性,是否应该收回这个奖项呢?叶匡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