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毒疑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毒疑云
  位于江苏泰兴开发区的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森公司)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该公司一个化工车间有14个人陆续出现手脚发麻、头晕呕吐等现象。他们到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检查后,被确诊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难道是公司的化学品泄漏导致了他们的疾病吗?就在这时,警方却侦破了发生在爱森公司的投毒案。14人中毒就是因为投毒吗?警方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化工厂14人中毒,权威认定为职业病

  没料到警方破获投毒案,刑拘嫌疑人

  那么,到底是职业病还是投毒案?

  14名中毒工人正在江苏省疾控中心治疗快报记者 唐伟超 摄

  员工得怪病,手脚发麻

  蔡志兵躺在江苏省疾控中心2楼的病房里,显得很无奈,但这无奈中还带着些愤慨。“公司的老板说我们诈病,赖在这里不走,我们谁想住院啊!”蔡志兵的手至今还感觉到了酸麻,今年30岁的他心里一直有着这样的阴影:丙稀酰胺中毒会不会给他的身体带来难以愈合的后遗症?毕竟这里的医生曾经告诉过他,丙稀酰胺中毒是没有特效药可治的。而公司在赶他们离开医院时,却对他们说,这样的病回去每天吃一个苹果就好了。

  真的每天吃一个苹果就会好吗?蔡志兵和他的13个同事都不相信。蔡志兵是爱森公司的老员工了,在丙稀酰胺制造车间工作了7年,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但今年,灾难突然来临。蔡志兵清晰地记得,他是在今年下大雪的时候开始感觉到了这样的症状:手脚发麻,有时候手都抬不起来。当时的蔡志兵并不在意,他以为是天气太冷,把手脚给冻了,他开着玩笑对家里人说:“看这冬天冷的,我活了30岁,终于感觉到冷得发麻。”

  但渐渐地,蔡志兵有点担忧了,除了手脚发麻之外,早晨起床还感觉到头晕,四肢无力,有时候还会呕吐。直到有一天,他起床的时候,路都走不动了。这让蔡志兵心里发慌,肯定是生病了。他赶紧去医院检查,验了血,也做了CT,但一切正常。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确诊为化学品慢性中毒

  虽然没有查出病因,但蔡志兵还是在医院挂水治疗,阴影笼罩在他的头上。没过多久,他突然听说和他同一个车间的另外4个同事也有了和他类似的症状。他们车间一共有15个人,现在有5个人出现了手脚发麻等症状,难道这种病和他们的职业有关吗?

  蔡志兵和同事们不敢耽误,赶紧向公司汇报。但公司的说法让他们心寒,“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说我们这种病肯定和他们的产品无关,我们住院他们是不会出医药费的。”性命要紧,蔡志兵他们决定先自己掏钱治疗,并继续到相关医院去检查。

  首先要弄清病情,蔡志兵和同事来到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随即5名患病员工又被送到江苏省疾控中心作职业病诊断分析。经过一个多月临床检测,蔡志兵等5名工人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

  丙烯酰胺是一种晶体化学物质,过量摄入人体会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而蔡志兵等人所患的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疾控中心认为,他们有可能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密切接触丙烯酰胺而导致了这种神经系统疾病。

  中毒人员接连增至14人

  这些人生产的就是丙稀酰胺,那么,现在他们慢性丙稀酰胺中毒会不会和他们的职业有关呢?这会是职业病吗?

  当蔡志兵5人拿着疾控中心的诊断去和公司管理层接触时,立即遭到了公司管理层的否定,他们还拿蔡志兵做例子,蔡志兵在这个车间工作7年了,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怎么会现在中毒了呢?如果说这是慢性中毒,需要长时间的侵蚀才能发病的话,那么,其中一个叫丁虎的小伙子,在车间工作了才半年,怎么也中毒呢?“肯定和产品无关!”为了消除工人的疑虑,爱森公司还邀请了总公司一个安全经理过来,说在法国做过人体试验,把产品喝下去都没问题。

  6月底,蔡志兵、丁虎等人收到爱森公司管理层发来的信函,管理层承诺员工患病休养期间的工资照常发放,但任何个人的治疗行为,公司不承担费用。8月2日,经泰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查,丁虎等人患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令人吃惊的是,就在丁虎等人休养期间,同车间的张仲等6名工人也出现类似症状,8月19日,6名工人同样被省疾控中心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

  近日,又有3名同车间的工人出现了中毒症状,经江苏省疾控中心诊断,也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中毒人数增加到了14人。

  员工认为是公司增产惹的祸

  爱森公司的丙稀酰胺车间几乎全军覆没,恐慌一下子在公司蔓延。据知情人士透露,爱森公司当时甚至出现了停产的现象。

  14人丙稀酰胺中毒,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公司管理层一直否认是他们的设备或者管理出了问题。但蔡志兵、丁虎等人经过分析,认为找到了事情的症结所在。

  “我们的防护措施确实很到位。”蔡志兵等患病的员工在这一点上也承认。蔡志兵说,他们进车间生产都有一套严格的防护设施,要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和塑胶手套,不能让身体接触到丙稀酰胺。这几年来,这套防护措施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安全系数。

  但今年却变样了。蔡志兵等人告诉记者,丙稀酰胺是生长絮凝剂的主要原料,所以他们这个车间是该公司非常关键的一个部门。以往,他们车间一天生产的丙稀酰胺数量为40吨,但到了今年,需求量急剧上升,每天生产量在90吨左右,而人员、厂房和机器设备却没有扩大,无论是人力还是机器,却超负荷运转,给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今年我们车间至少出现了3次丙稀酰胺泄漏事故。”患病的员工告诉记者,比如今年5月份的一次,车间的完成罐泄漏,导致5吨左右的丙稀酰胺弥漫在了空气里。

  而更主要的是,今年以来,公司为了增加丙稀酰胺的生产数量,在原料里面添加了催化剂,机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需要人工添加,这让工人们不得不和丙稀酰胺直接接触。“这样说来,我们不中毒都不行。”这些工人说。

  认定工伤,公司拒绝承认

  虽然车间里的14个工人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被江苏省疾控中心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但公司始终不承认。蔡志兵等人没有办法,只好和公司共同委托,进行职业病鉴定。

  2008年9月26日,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出具了诊断报告,认为根据GBZ50-2002《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蔡志兵等人的症状完全符合这一诊断标准,该鉴定委员会依据的理由有四个:有明确的丙稀酰胺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的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同一工作场所多人发病。

  泰兴市劳动局根据这些权威诊断,认定蔡志兵等人为工伤。劳动局的有关负责人认为,认定工伤后,这些员工可以进行工伤等级评定,以便将来向公司索赔。但这样的认定遭到了公司的否认,他们一向认为这14人的中毒和公司无关。

  昨天,记者采访了爱森公司董事局秘书钱晓霞,目前她作为中方的代表负责处理这一事情。她告诉记者,爱森公司是法国独资企业,在法国、美国等地都有厂房,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泰兴开发区的厂房、机器设备和管理手段等都和国外的完全一样,是拷贝过来的。爱森公司在全球的工厂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所以不可能是职业病。而且钱晓霞还否定了今年工厂发生多次丙稀酰胺泄漏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公司的工人出现了病症,所以,钱晓霞告诉记者,公司对这14名员工非常负责,负担了所有的医药费,治疗期间工资照发,而且每天再补贴50元的生活费,让他们安心养病。

  投毒案使事件更添疑云

  就在这一中毒事件纠缠不清的时候,泰兴警方却侦破了一起投毒案件。原来,从今年开始,爱森公司丙稀酰胺车间的员工感觉车间饮水机里的水有一股苦涩的味道,当时大家都没有在意。但是,渐渐地,车间里的14人陆续出现了中毒的病症,而只有一个叫高伟(化名)的人完好无事。虽然高伟也曾经对医生说有手脚发麻的症状,但经过诊断,他根本没有中毒。

  这一现象引起了公司的注意并报警。泰兴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高伟不久就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原来,他结婚有五六年了,但一直没有孩子,同车间的人经常嘲笑他,他怀恨在心,偷偷把丙稀酰胺放在饮水机和矿泉水桶的接口处,想让同事们难受一下。目前,高伟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但警方也告诉记者,虽然高伟目前承认了投毒的犯罪事实,但蔡志兵等人的中毒是否和高伟的犯罪行为有关,这两者之间还暂时无法鉴定,公安机关也无法得出结论,需要专业部门去鉴定。

  泰兴市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情发生后,安监局曾派人到爱森公司做过调查,也没有接到过丙稀酰胺泄漏的安全事故报告。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这并不是一起安全事故,而是一起刑事案件。但是,他们还没有作出最终的认定,因为这需要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但爱森公司的安全记录在我们这里是良好的。”这位负责人说。

  到底是职业病还是投毒这样的刑事案件?这需要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但患病的员工听说高伟是行凶者后,都有点不太相信,“虽然他和我们关系一般,但他实在没有下毒的必要。”蔡志兵说,他是今年春节前后就开始发病的,但高伟交代今年6月份左右才开始下毒,所以时间上是对不上号的。“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给我们一个答案。”他们说。

  快报记者 朱俊骏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