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检出三聚氰胺”,近来逛超市的南京市民发现,这句话成为各品牌液态奶“最流行”的广告语。印着这句话的标贴形形色色,有方的,有圆的,出处也不尽相同,看得有点“眼花”。市民们不禁发问,究竟哪家的标贴才算权威?能不能格式统一、规范管理呢?
纷纷贴标以示“过关”
蒙牛、伊利、光明……几大液态奶品牌显然已经拉开了危机公关的战幕,纷纷在外包装箱上加贴“未检出三聚氰胺”的标志,表示自己“过关”了。这些标志均为专门制作的不干胶,人工加贴到箱体上。
除了在外包装箱上加贴标志外,一些品牌还“动用”了多种手段,做密集式宣传,例如,蒙牛在各大超市冷柜旁均设置了大幅绿色的广告板,上面有“未检出三聚氰胺”的字样;光明则非常“正式”地贴出了“告消费者书”,称其在华东地区(江、浙、沪、闽、皖)生产的所有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凡在本店上架销售的光明产品是合格的,请广大消费者放心”,下面还加盖了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地区部的公章。
而苏果等店堂内的视频广告里,也几乎被乳制品“买断”,循环播放着这家、那家乳制品未检出三聚氰胺、加强质量监控的广告。
检测单位各不相同
和乳制品企业热火朝天的宣传场面相比,消费者倒是十分冷静,超市冷柜和乳制品货架前的顾客并不多。一些顾客拿起牛奶看看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不知买哪种好。对五花八门的“过关贴”,大家反映也不一致。部分顾客认为,既然厂家都这样公开承诺了,现在又是“风头上”,品质应该没问题。
更多顾客则表示,这些“过关贴”太繁杂了,都不知道该相信谁的。除了外观形形色色,出处也不尽相同。例如,蒙牛贴的是“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检测”,伊利贴的是“通过国家安全检测”,光明贴的是“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项检查”……究竟哪个才更权威呢?
其次,一些品牌采用的绝对性的,或者含混的字眼,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说什么所有都合格、均未检出,可我记得明明有过一批是公布不合格的”“说是本次检查合格,‘本次’究竟是指哪次呢?最好能说明批号、时间……”
不少顾客认为,乳制品企业加贴“过关贴”本来是指导消费的好事,可因为“过关贴”缺乏统一性,反而显得不够权威。
“过关贴”有待统一
记者了解到,加贴新标志的做法并非不可以。9月21日,国务院曾要求对奶粉和其他奶制品,每个批次都要进行检验,然后加贴新的标志,让群众看得明白、吃得放心。然而,目前尚无哪个部门对此作出全国性的统一规范。
不过,北京市即进行了统一规定,9月18日前生产的未出库乳制品,一律要加贴新检验标志才能上市销售。该市质监局提醒市民称,此标贴为“未检出三聚氰胺”的检测合格的绿色圆形标志;9月18日以后生产的奶制品可放心购买。而蒙牛、伊利、光明等市场份额较大的品牌,则在全国各地的市场各自加贴自己的“过关贴”。
南京市质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南京目前尚未就“过关贴”作出统一要求。尽管同样执行“批批检测合格再上市”的规定,但市场上的地产奶也几乎都没有加贴“过关贴”。
也有人士认为,乳制品市场预计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复苏,在此期间,最好将“检测合格”的标志统一,这样既有利于管理,也更有利于消费者鉴别。
快报记者 郑春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