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写过很多武侠小说,却从来没写过电视剧剧本,据闻央视《武林大会》节目正在力邀金庸出山,以10万元一集的价格邀请他创作电视剧剧本。对此消息金庸本人未予回应。
“让金庸当编剧”这个事情,只能是相关人等灵光一现的“策划”,纯粹的不靠谱,可行性基本等于零。不过,这件事情也证明,消费金庸正在成为文化娱乐界流行的一个现象。
比如山东刚刚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的祭文便是邀请金庸撰写的。
以图书的方式消费金庸,已经是最基本也是最落伍的了。目前流行的消费金庸的方式是,成立金庸书院,建立各种金庸小说的研究会,花点儿心思请金老出面捧个场,请金庸写篇千字文……这一切的目标在于,以人工的速度,把一位作家快速地经典化,以满足大家崇拜偶像的愿望,然后大家再从中各取所需。但金庸和金庸作品的价值真正被市场体现出来了吗?未必见得,金庸很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是影视改编的一座富矿,但我们近些年看到的改编作品,尽是怎么糟蹋怎么来,只是委屈了中庸的金庸,每次都十分给面子地说满意、基本满意、很满意……
一位懂得说满意、从不抱怨和不满的金庸是大家所需要的,一位每天乐呵呵像个寿星的金庸是大家都需要的。我们该把金庸当作一位手中无剑心中有剑、隐于市的侠客呢,还是把他当作一位晚年四处观光考察接受官员名流奉迎的离退休老干部?
作为消费金庸的既得利益者张纪中,对金庸作品挥起了最后一刀,《倚天屠龙记》成为张版金庸剧的最后一部,但消费金庸的热潮,分明才刚刚开始。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