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今又重阳,你阿知道茱萸什么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今又重阳,你阿知道茱萸什么样
不知道也不要紧,去中山植物园看看就晓得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盛行头插茱萸之风,可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现代人恐怕知道的很少了。

  茱萸也是一味中药。不过,记者昨天打电话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询问,发现南京药材铺子里的茱萸都来自外地,本地并没有种植。寻遍全城,最终,只在中山植物园和南京林业大学找到了零星分布的几株“活物”。

  茱萸和桔子竟是近亲

  《满城尽带黄金甲 》里,到了重阳节,宫里上上下下,皆郑重地在头上插上茱萸,一串串红色的果实在发间显得更加鲜艳欲滴,为影片又添一抹浓烈的红。

  其实,这种植物没那么漂亮。昨天在中山植物园的药物园寻找茱萸,记者从它身边经过,也没留意到。如果不是专家指点,险些就错过了。

  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中山植物园的药学博士徐增莱说,古人重阳节插的正是眼前的这种吴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记者看到,眼前这两株吴茱萸其貌不扬,大概三四米高,透过光,叶子上斑斑点点,像生了病;一簇簇的果实,单个只有黄豆大小,不过细看却是一瓣瓣的,像是剥了皮的绿桔子。专家笑着说,它和桔子还真是亲戚,同属于芸香科。叶子上的斑点也是芸香科的特征之一。“果实成熟以后,外皮其实是褐色的,里面的种子才是鲜红色。”不过南京的气候偏冷,生长得慢,重阳节过后至少还得等半个月,果子才能熟。

  “辟邪翁”能治肚疼

  徐博士说,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续齐楷记》: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从此茱萸辟邪的风俗流传下来,这种植物也得了个雅号叫“辟邪翁”。

  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重阳节身插茱萸、饮菊花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

  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菊花地位最终盖过了“辟邪翁”。

  南京古代也有吴茱萸

  既然是做香囊的材料,可怎么闻不到香气呢?这令记者觉得奇怪。

  凑近了闻,也没觉得有什么味道,摘了个果实捏碎了,才嗅到一股辛烈香气。徐博士说,南京的气温不适合吴茱萸生长,作为药材,广西结出来的果实品质最好。因为科研需要,去年当地曾给他寄了一包,用纸包了好几层,还是挡不住浓烈的香味,满屋子都是。

  据了解,吴茱萸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不过,在古代,南京也生长着吴茱萸,因为当时插茱萸之风在南京同样很盛行。不但如此,再往北的地方,也有茱萸。比如王维那首“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忆的就是“山东兄弟”,南朝的宋武帝刘裕还曾在徐州用茱萸作为奖品,犒赏六军。

  可昨天记者在植物园找来找去,也只找到四株吴茱萸。南林大的老师说,该校作为树种资源保存,也只种了寥寥几株而已。“对吴茱萸来说,南京还是太冷了。虽然不会冻死,却长不好。”专家推测,在宋元以后插茱萸风俗渐微,种在南京的吴茱萸既没什么观赏价值,药用经济价值又不大,所以也就没人再种植了。

  通讯员 田松沪

  快报记者 孙兰兰

  相关新闻

  重阳赏菊

  只能赏国庆菊

  登高、赏菊,这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不过,在南京,其实只能赏到国庆菊。记者了解到,要想欣赏秋菊的美丽,至少得到10月底。

  玄武湖公园每年秋天的菊花颇负盛名。可记者昨天到了这里,找来找去,只见到一盆盆国庆菊,金色、橙色……虽然绚丽,却少了点秋菊的风姿。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陈发棣教授告诉记者,南京到了重阳节,只能欣赏到开得早的国庆菊,街头绿地、公园里都能见到。而秋菊还早着呢,即使是比较早的品种,也得到10月底才能绽放,而11月是菊花开得最漂亮的时节。

  那古人重阳节赏的又是什么菊?陈教授认为,古人重阳节赏的,也许多半是指一些花期较早的野菊花。试想,众人去登高,一般都是在郊外,欣赏到的自然也是野菊花。不但赏花,古人在这一天,还要饮菊花酒。不过可惜,如今南京市民想喝这种酒只能是一种奢望,市面上几乎寻觅不到。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