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声
3上一版  
PDF 版
· 我的父亲母亲
· 再没机会品尝那美味的红烧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生前是个很细心的人,他把家里所有人的照片都保存得很好,没有一丝损坏。父亲是个重情的人,他珍惜和家里每个人的感情。这辈子我只见过他流过两次泪,第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一夜白了头,背着我们默默垂泪,第二次是我的女儿出国留学的时候,相差60岁的祖孙俩难舍难分……

  父亲的孝顺来自爷爷真传

  我的父亲生于1918年,1945年(民国34年)中央大学肄业后在医院工作一直到66岁才退休,母亲则一直在学校教书。他们1946年结婚后,在汉中堂大院内的宿舍一直住到1952年。我的两个哥哥建强和建国都是在那里诞生的。1952年我们全家搬回到爸妈在莫愁路自筹自建的较宽敞的两层楼房内。记忆中,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很融洽从不争吵,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并孝敬双方父母,他们的美德延续到我们兄妹的家庭及后代。其实父亲的孝顺也是得自爷爷的真传。我的爷爷1880年生,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人,他比我奶奶大17岁,在爷爷的身上我亲眼看见古代孝子“割股煎汤”故事的重现。在爷爷的左膀内侧有一碗口大的平滑发亮的伤疤。小时候,我和哥哥们都不知道那块伤疤的来历。后来,爸爸炫耀和敬佩地告诉我们:爷爷是一个大孝子,年轻时他的母亲(也是我的太奶奶)生了重病,久治不愈,爷爷在无奈的情况下听信了民间单方,当天夜晚瞒着老人自己用细麻绳紧拴住左膀上端,然后用牙咬住左膀内侧的一块肉,右手持剪刀活生生剪下,放在瓦罐里煎汤给太奶奶服用,老人家服用后真的好转了起来,也许真的是孝子感动天和地灵验了吧。

  他们上班总是同时出门

  我1952年出生,与大哥建强相差5岁,与小哥建国相差2岁。我们兄妹三人的童年是快乐而满足的。父亲一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要求非常严格,他让我们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并督促我们做到。记得我们如果早晨到了起床时间还想再赖一会儿床的话,只要听到他从喉咙里轻轻发出咳嗽声,我们立刻就会很快起床并整理好床铺,叠好被褥。而母亲则对我们充满了太多的慈爱,无论我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她都舍不得打我们一下。爸妈的感情一直很好,从没见过他们争吵。他们每天早晨上班都要同时出门,其实他们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一出家门就要道别了。但就为了共享那几秒钟,他们总会有一人故意磨磨蹭蹭地等另一个,跨出家门后才道别。下班后回到家也一样,一推开家门就问我们:你妈妈呢?或是:你爸爸呢?无论我们兄妹三人谁打坏了东西,只要父亲回来一问,母亲马上抢着回答:是我,是我……父亲也就心照不宣地什么也不问了。

  父亲曾为我们兄妹定下一个规矩,要求我们每人每天练字六行,一星期检查一次。刚开始我们还能坚持,时间一长我们就敷衍起来。大哥是最不喜欢练字的,检查时他总能找到不练字的借口,一会要准备考试了,一会又是功课太多了,都是正当理由。而我是因为贪玩不认真练字,等到检查时我就耍小聪明把以前完成的日期修改后蒙混过关,只有小哥则每天认认真真练字六行。结果我们兄妹三人成年后才发现,大哥的字是我们当中写得最呆板的,我的字属马马虎虎,倒是小哥练出了一手好字。他常常发自内心由衷地说:这是爸爸“逼”出来的,够我受用一辈子。

  母亲去世,父亲一夜白了头

  天有不测风云,1968年母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最牵挂的我们的父亲,离开了她最爱的三个儿女,那年我刚刚17岁。那是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我们整日生活在悲伤中,我亲眼看见父亲在一夜间白了头。但父亲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从一个严肃的父亲变成一个慈祥、和蔼、细心的父亲。他强忍悲伤为我们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尽量多地以浓厚的父爱弥补我们刚刚失去了的母爱。以前对家里的事从不操心的他开始认真计划每天的开支,自己也变得节俭起来。他每天提早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每个星期天除为我们烧饭烧菜,还要料理家务,他甚至每天往返步行近两小时上班不坐公共汽车。他每天回家都会揉脚,开始时我们并不理解。那时单位有规定,上班需乘车4站以上才可买月票,从我们家到他单位有5站路,所以他每月可以领到5元钱买月票。直到有一天父亲为我们买回了鞋子,我们才知道他每天步行只是为了每月省5元钱好给我们买鞋子。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分,真是辛苦了天生有一双平足底的爸爸。在那段日子里,爸爸用他坚定的眼神鼓励我们走过人生中的艰难,用他挺拔的腰杆告诉我们不要被生活压垮,用他额头和眼角的皱纹让我们知道他有多爱我们,没有了母爱也不怕。

  父亲的一声轻叹母亲记了十几年

  旧社会过来的人难免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出生前母亲向父亲多次表示希望第三胎能添个女儿,而父亲则说,还是多生一个男孩好,三个儿子开三个店,就是三个老板。我的出生如了母亲的愿,当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一边给父亲看一边得意地问:是个女儿,我喜欢,你还喜欢啊?父亲随口说:喜欢哦……就是这个“哦”在母亲心里搁了好多年,她曾逗趣父亲说,这个“哦”的语气词说明我的出生让父亲有点失望,因为家里少了一个小老板。多年后我也常在父亲的面前开玩笑地提起这个“哦”,父亲对此啼笑皆非,觉得冤枉,他感慨地说:再好的夫妻也要注意表示态度的语气啊,没想到这个无意的“哦”让你妈记了十几年。后来父亲一直与我共同生活,一直到90岁去世。尽管哥嫂都很孝顺,但他和我生活在一起是最开心的。这个小插曲成为我和父亲之间的调味品,他常会开玩笑说“我没和两个‘老板’儿子生活在一起,反而和‘哦’这个贴心女儿住在一起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